陈思诚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巨大
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文 利弗尔 一 年,中国电影元年。 远在美国的洛杉矶,一批电影人渐渐聚集于此。 同年,这里还有个华人女孩出生。日后她将勇闯好莱坞,拍戏时他们会叫她AnnaMayWong。但其实她的中文名字也很动听,颇有中国古典意象,唤作:黄,柳,霜。 尽管已是第三代移民,少女时期,黄柳霜多是和他的家人待在唐人街。那时候流行过“唐人街小说”,里面充斥着对美国华人偏狭的想象。部分是因为当时流行的种族歧视,部分是因为唐人街的华人的确神秘。 这部黄柳霜主演的电影片名就叫做《唐人街繁华梦》 唐人街——华人移民退避到又汇聚成这一角落,却也因此得以在异国他乡复制着往日的熟悉生活,将别处转换成此处。 二 百年之后,陈思诚带着他的制作团队来到洛杉矶,他在这里接触到好莱坞工会。如你所知,工会是好莱坞的基石,从线上的制片人、导演、编剧、演员,再到线下的摄影师、剪辑师、美术指导和服化道,它所组成的一条龙工业流程代表着专业化与一体化。 曾经有人感慨道,一个国家能否形成大工业体系,靠的并不是少数几个杰出派导演,更有赖基础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准。电影是梦,但又比任何艺术都考验将梦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导演想得再好,布景、灯光、化妆等执行者又能做出多少? 所谓的精致质感是电影的“表”,工业化摄制流程是电影的“里”。导演躲在镜头后面创作一个作品,是因为他的视角要能看到观众看不见的部分,要知道怎样建立、培养和指挥一支队伍。 第53届金马奖,《唐人街探案》拿到的是最佳动作设计(伍刚)与最佳造型设计(张世杰),对手甚至有曾经在这一领域很厉害的香港团队(如,钱嘉乐、袁和平),至于提名的最佳摄影,则是和台湾地区顶级摄影师李屏宾同台竞技。 是的,让我失望了。《唐人街探案》,一点也不low。甚至,还很好“看”。 我分明记得,性冷淡的老秦、又贼又笨的小唐,机关算尽的黄兰登和浑水摸鱼的坤泰——不仅是因为他们的言行,更因为他们各具特色、恰如其分的外表,令这些抽象的形容词变的鲜活难忘。甚至细致到一个小得可能被忽视的吊坠都暗藏角色的性格及命运。 《唐人街探案》剧照 我分明也记得,电影里有四场你追我跑的动作戏,每场招数不尽相同,还会像游戏练级一样,难度不断提高。从一开始的菜场人肉战,到精心布局、打入警局的钉器战,再到速度更快的飙车战,以及,医院之中的枪战火并——在节奏愈快、招数将近的时刻,大胆地反其道而行之,采用慢镜和情歌,是精彩,更是惊喜。 从这些设计里能看到小半个华语动作历史的浓缩,但重构中又有新意。 甚至有些观众看完演员表,依旧声称从没见过潘粤明 本来,现在的观众心态都被磨炼得很好。对新导演的要求,往往是“能好好讲个故事就给鼓励”。 居然,我们还能和《唐人街探案》谈谈别的条件。 三 最近,《好莱坞报道》(TheHollywoodReporter)登载了关于《唐人街探案2》的新闻,连同海报一起抖了出来。 看图说话:一个象征着推理的“明察秋毫”放大镜中,既有中国传统的周易、五行、八卦、阴阳等哲学文化,也有六芒星和黄道十二宫等西方星象学符号,它们形成如坐标系一般的神秘符号,据此透视以帝王大厦为地标的现代纽约,这座繁华之城驳杂丛生,甚至有些倾斜失序。 看到这张海报,我忽然想起千禧年初,陈国富导演拍了一部名叫《双瞳》的影片,也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探案的故事:梁家辉饰演的台湾警探,与大卫·摩斯(DavidMorse)饰演的美国的FBI专家,联手追查台湾地区一起离奇的连环杀人案。 双线推进的结构中,美国警员以科技侦测、客观分析追查凶手,台湾警员则抓住细节、求证道教文化学者,找出作案动机,二者不但工作方法不同,而且看到的也是不尽相同的世界。 《双瞳》剧照 有趣的是,影片幕后也是一个相似的情境。当时美国哥伦比亚公司刚刚因投资制作李安的《卧虎藏龙》在全球大赚一笔,次年趁热投资的大片《双瞳》也是东西方或者说全球化合作的产物,整个制作集结了中国台湾、香港地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等地的工作人员。 在杨力州(《我们的那时此刻》《拔一条河》导演)拍摄的幕后纪录片里,我们看到全球化合作中的参与者都有着清晰的定位和长处,澳大利亚是好莱坞的海外制作中心,香港擅长动作指导,美国以其专业之姿牢牢掌控着集资和发行这一产业核心,台湾却是八小时都搞不定一个燃烧镜头。 这部取名为《过境》的纪录片冷静发问:在产业凋敝、工业落后的电影环境下,这种全球化合作模式中的外国资本犹如台风过境,除了带来貌似充沛的及时雨,它在离境之后到底又能留下什么? 当时任职哥伦比亚亚洲总监制的陈国富,多年以来就有做本土化类型电影的野心,或许是碍于现实环境的无奈,这部影片之后,他也加入了北漂的浪潮。 四 陈国富没做完的事,陈思诚在打主意。 之后几年,中国电影在武侠片的新风潮中涌现出几部大片,我们学会了“大明星,大宣传,大场面”的简单公式,算是突破,但所谓的“中国风”却更像个形象神不像的空壳;又过了几年,中国银幕数与观影人次爆炸式增长,我们都知道要眼观大数据,开发大IP,复合多类型,贴近老百姓——但有些作品,通俗与低俗真的就在一念间。 挺尬。 《唐人街探案》剧照 《唐人街探案》出来的时候,有人问是不是大陆喜剧都想再造港片巅峰? 对于看录像带长大的普通观众来说,港片塑造了一代人的审美与记忆,成为抹不掉的印记;对于拍商业类型的导演来说,港片难得能在艺术创见与庶民美学中找到平衡的经验,却更值得借鉴。 港产喜剧常常是无厘头的。《唐人街探案》在喜剧打诨的外衣之下,却还要经营一个严密的推理。如果把它纯粹当成个喜剧看,老实说,它的笑料还不至于令人捧腹狂欢的地步。但喜剧包装却能够将观众推进影院,接受一堂深刻难忘的推理教育。 在此之前,真正的当代国产推理片,作品少,也不是观众欣赏的主流。私家侦探在法治国家毕竟属于无照驾驶,而案件侦察的官方代表又难免有偶像包袱。所以《唐人街探案》选在泰国拍摄,我以为这是创作者的狡猾,为的是巧妙绕开某些“不可能”的限制。 直到《唐人街探案2》的消息逐渐清晰,我看到了陈思诚更大的布局。 五 早在第一部的结尾,王宝强和刘昊然的双探组合走入美国的Intel实验室,“受陈先生所托,这里的一切任由你们挑选使用,但你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破案。” 这里的“陈先生”,既是对影片创作者的调侃,为下一集踏入纽约做预告,同样也说明,中国现今的电影创作不乏资本,真正求之不尽的是人才和技术。要实现这些,从制作、发行再到放映,跨国交流必不可少,难得是交流什么,怎么交流。 跨国交流中,相对于作为官方代表的驻各地使领馆,直译为“中国城”的唐人街则是民间自发的流动,俗辣有力且意义丰富。 它可以是黄柳霜一家躲避外乱的封闭区域,可以是波兰斯基透视整个洛杉矶的起点,北京人王启明在这里蹬着自行车送外卖遥想乡愁,黎小军和李翘却能在这里重获爱情。多个时空在这里交错,就像架设在这里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广告招牌与建筑。 唐人街不但可以作为真实且有辨识度的电影地景,作为一种文化所象征,它更展示了一种多元开放的态度,一种区别以往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而这恰恰是中国百姓不被察觉的一种活力。 不知道你有无注意,《双瞳》虽然是讲道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美国现代文明间的冲突,但结尾确实一句佛教的点化。 而豆瓣人气影评徐墁倩对《唐人街探案》细节的分析中,也提醒我们注意这些市井小民的精神信仰,王宝强是“脖子上戴着太极八卦,打麻将要摆风水阵,破案要用寻龙尺,金链要带八卦坠”,思诺家角落有十字架,坤泰又信佛又拜福禄寿——这又和大多数中国的百姓相同了。 因此,也许《双瞳》混淆佛道并非是创作逻辑的失误,而更像是呈现中国社会的一种现实。毕竟儒、释、道三教合一曾相当流行,而这种风潮恰恰是在开放的唐朝兴盛起来的。 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陈思诚并没有掉进“中国风”的成规,他找到了“中国风”的精神内涵,并用一个视觉印象——既不失中国特色又积极与世界融合的唐人街传达出来。今天的中国,不再闭关锁国,不止虽远必诛,而是有自信地开放与交流。 六 具体到电影的操作上,秦风和唐仁这对组合,既富有西方神探福尔摩斯的聪敏,又有中国特有的功夫,他们像丁丁一样走遍散布世界的唐人街:这里既有固定的中国招牌,又有从泰国到纽约再到东京等等源源不断可被挖掘的当地特色。 最新的预告片中,以背影之姿出现的秦风和唐仁,站在疑似帝国大厦的高楼,俯瞰着整个纽约城。那一幕让想到守望整个GothamCity的蝙蝠侠。 比起一部影片的大卖,陈思诚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唐人街探案”系列,一个可以无限外延的“唐人街探案”宇宙。此时,已经诞生了50年,漫威也有7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开发最好、远销海外的电影IP仍旧是明朝的MonkeyKing。 尽管预告片里“演员不清楚”,凭着那骚包得极有辨识度的风衣,我们能一眼认出秦风和唐仁。这是影片作为IP成功的一个体现。 未来,秦风和唐仁的扮演者可以被换成更新一代腊肉和鲜肉,可以被创作成漫画,甚至制作成游戏,可以推出同款风衣,可以买一副同款联名蛤蟆镜就能为自己心目中的秦风扮演者投上一票,可以“唐探去哪儿”,地景行销就走到哪儿,将原本沉溺于拟象世界景观的我们拉回到现实的异国风景。 唐探有无限个开发IP、推动产业整合的可能,万达联手陈思诚也着手于此。借着“唐探”走到哪儿,创作团队也能学到哪儿,在美国学工业化流程,在日本学动漫和推理。 这种跨国交流极有必要,但在学习过后,却要内化为自己的武功,才能真的将市场也开到各地。所有对IP的开发,并非是对IP的搜刮,而是在开发中丰富IP原有的内涵。首部《唐人街探案》让我们看到它的潜力,持之以恒的实力则有待于凭第二部检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19417.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映真在文学照耀下的第三世界经济观察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