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南台湾学日本的言文一致运动,把闽南语
自媒体求职招聘QQ群 http://cgia.cn/e/wap/show.php?classid=36&id=1592773 黎建南认为台湾想把闽南语变成台湾普通话的企图,实则是想切断与中华文化的联系。 但他认为这种可能性是没有的,台湾无论在语言和群体上,都是和大陆同源同祖。 闽南话也是中国话,本身就是源自北方的方言。台湾人民吃的是中国菜,拜的是中国神明,说的是中国话。 原属于大一统国家的区域,想自立门户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言文一致运动。这也是某些人在做的事情。 日本的言文一致运动,到最后也没有废除汉字成功。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体系,就是根植于中华脉骨之上。 日本都没有成功,台湾更是如此。但台湾想把闽南语提升到普通话的位置,这是一个警示。 近代日本是如何迈开脱亚入欧第一步的? 就是强调日语口语的独特性,然后推行言文一致运动,让书写日语和口语相匹配。 以便将传统的言文统一于现代日本口语,进而以此创立新的语文文体。 看似只改革语言的运动,实则是想脱离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主体地位,试图提升区域文化的主体地位。 而在此之前,日本的官方书面语是汉语。 日本的言文一致运动,是指在明治时期,他们的上层人士为了摆脱中华文化框架在日本的主流地位的境况,所积极推进的文字改革运动。 前岛密是这个运动的始作俑者,他在年第一个提出废除汉字方案。 后面的其他日本学者例如森有礼,也顺势搞出简略英语采用案。 试图以吸收英语口语的方式,稀释汉字在日语中的主流地位。 而日本言文的一致运动,虽然到最后发现,连日本自身文化也是建立在中华文骨之上,是无法完全消减的,但也确实加快了日本的近代化进程。 由于它的简单易行,在短时间内,为日本大量培育出能够识文断字的普通劳动者。 日本的言文一致一度间接影响中国,清末中国一些有识之士,为了尽快普及民众的识字率,迅速实现近代化,曾经上书清廷,希望采纳以福州话发音为原型的闽腔快字。 实验证明了闽调快字的有效性。一个原目不识丁的农妇,经过几个月的相应学习,就可以自如正常书写和朗读。 而这种成效,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至少要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方可有所成就。 不过,由于闽腔快字是简化字,对传统汉字的改动太大,加之中国本身就有言文一致的体系,无需另外再创造另一个言文体系,后面国家就逐渐采纳现在的简体字体系。 中国最早提倡白话文运动,并非是胡适和傅斯年等人,而是福建厦门同安人卢戆章。 他一生致力于推广京音普通话,被称为中国的拼音之父。 因为是他率先发明了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拼音字母和标点符号体系。 同时也是第一个提倡国语、注音识字和简化汉字的中国语言文字学者。 后世的学者基本都是在他创立的体系基础下,进行相应调整和创新。 虽然闽腔快字没有成为中国日后的“普通话”书写体系,但现代汉语的速写,有借鉴过它的方法和字形。 福建作为中华海洋文化体系的发源地,从唐宋开始就有大量的沿海群体,在海外生存打拼,他们的流动性和扩张性,使得他们在旧农业时代,成为真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群体。 因此,近代中国的文化运动,基本上是绕不开福建人的身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19214.html
- 上一篇文章: 黑暴分子闻风色变,12人偷渡台湾被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