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版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结局大揭秘黛死钗嫁
淘宝推广运营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pitp.gd.cn/new/20211107/96043.html 虽然因为八十回后文稿不得见,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结局我们看不到了,但第五回中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听到的曲子却已透露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这也成为了后来红学家探佚工作中最直接的参考。 中国台湾华视版电视剧《红楼梦》第2集中拍摄了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情节。宝玉见到警幻仙姑后,警幻托起宝玉的玉对他说:“你这宝玉,多情恋色,痴迷不悟,迷恋天下女子诸般色相,却不悟人间风月各种情债,可叹可叹。”宝玉听了自然大惊,连连否认。警幻便拂起衣袖,大施幻术,给贾宝玉播放了一段金陵十二钗结局命运的预告片,搭配上该剧的一首原创歌曲,变成了一支MV。所以这版既无判词,也无曲子,太虚幻境中的所有预言都具象地体现在了这支MV里。 本文亦借此剧情对中国台湾版电视剧《红楼梦》对于金陵十二钗结局的构思品评一二。 原著中贾宝玉进入薄命司,先拿起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看了晴雯和袭人的册页,然后又拿起副册看了香菱的册页,然后才看了正册。正册12位女子出现的顺序是林黛玉薛宝钗合一(共用一诗一画)、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 96版电视剧太虚幻境MV只一首,自然无法区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所以把晴雯、袭人二人夹在正册12人之中,但没有香菱。MV开头是大观园的门打开,众女子在其中嬉戏的繁盛景象。然后出现了林黛玉、薛宝钗在一起的画面,再后面则是每个人前期故事的画面和后期结局的画面先后出现。14人的顺序分别是宝钗、黛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晴雯、袭人、湘云、妙玉、熙凤、李纨、巧姐、可卿,相对原著顺序有所调整。 薛宝钗:强化婚姻悲剧,以悼念黛玉为宝钗正名 在这段MV里,先是给宝钗所戴金锁特写暗示金玉姻缘,然后镜头转到宝钗脸上,她却是愁眉深锁。在这个版本中,力主金玉姻缘的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宝钗本人却并没有这样的想法。紧接着,镜头切换到宝钗成亲时的画面,带着凤冠的她却在掩面哭泣,后面又是她从新房中哭着奔出的画面,这显然都是在强化宝钗对于这场包办婚姻的不情愿。 原著中作者安排黛钗合一的判词,就可以看出二人在人物设定上的关系互补大于对立。她们的关系一开始确实一度因黛玉的敏感和醋意而显得紧张,但42回宝黛劝黛玉不要读杂书之后,二人关系就逐渐回转,变得越来越好。不少影视版本因为编剧扬黛抑钗的情感倾向或为了强化戏剧冲突,在80回后的部分又让黛钗关系急转直下,甚至把宝钗当成反面角色来塑造,让她成为害死黛玉的共谋,这都不见得符合作者原意。 96版极力挽回宝钗在以往影视剧中腹黑插足者的银幕形象,强化了她的无奈,也给予她更多人性化的剧情。甚至还出现了在成亲之日宝钗知道黛玉已死,特意要求花轿从黛玉的潇湘馆经过,她在潇湘馆门外痛哭悼念的戏码。这样的原创情节固然把薛宝钗塑造得过于玛丽苏,且不合礼法,有矫枉过正之嫌。却也是编剧故意将世人所忽略的宝钗内心潜在的另一面放大,借此替宝钗正名。若非如此强势的逆转,很难在对宝钗成见已深的观众心中留下印象。 林黛玉:保留续书华彩段落,黛玉形象立体更惹人怜 《红楼梦》依据程本补足原著80回以后内容的版本,成为了目前市面上的通行版本。虽然通行版续书里的情节常被红楼爱好者所诟病,但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以及黛死钗嫁的桥段却广为流传,成为续书中的华彩段落,尽管这一段落在不少红学研究者眼中依然不合曹雪芹原意。87版保留焚稿断痴情而舍弃黛死钗嫁,96版则基本保留续书内容,只是让林黛玉的死亡时间稍稍提前——黛死钗嫁仍在同一日,但宝钗上花轿之前黛玉已死。 在太虚幻境的MV中,先是展现了黛玉前期常常对着景物感伤的画面,然后以抚琴时的咳嗽表现其病态。最后则是她焚稿后倒在潇湘馆里,李纨扑到门口大哭的情景。大体构思不功不过,但画面的美感不足,人物的体态过于夸张,一股浓浓的狗血剧既视感扑面而来。黛玉不在床上却死在了地上是要闹哪样?难道是导演怕焚稿的火盆撩到床单引起火灾把上海大观园的潇湘馆给烧了?这部剧里很多细节都缺乏把控,过于随意。 不过总的来说,96版由苦情戏女王张玉嬿出演的林黛玉依然有其可取之处。虽然身高过高让其外形上有失纤弱,年龄过大也与原著中的少女形象不符,但其在人物塑造方面下的功夫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点。以往的影视版本中常常只着重表现林黛玉敏感尖酸小性儿的一面,导致很多观众看不到黛玉的可爱之处。而该版中黛玉作诗时的才情,撒娇时的可爱都被更多的展现,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惹人怜爱。 说完了宝钗,下期我们继续看太虚幻境MV中元迎探惜四姐妹的内容,本期是带你看96版红楼的第19期,后续敬请期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190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台湾红学大师白先勇开红楼梦讲座一把青女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