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近合围台岛,前所未有此次军演震慑的
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实际行动进行反制,自8月2日开始在台岛周边开展一系列联合军事行动,并于8月4日12时至7日12时,在划定的海域和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并组织实弹射击。 中国人民解放军此次演训行动的区域为什么这样划定?演训内容和参演兵力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次演训想要达成什么目的?就相关问题,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一一进行分析和解读。 我军这次在台岛周边开展的 演训活动有哪些突破?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这次在台岛周边开展演训活动,确实跟我军历史上历次针对“台独”的演训活动有很多区别。主要特点有三个: 第一个是迫近台岛。这次无论是划设的六大区域,还是整个实弹射击,还是我们的演训活动,都很接近于台岛。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的,过去我们主要是在大陆沿线,而这一次直接划到了台岛周围,甚至把我们的靶区划在了台岛以东。应该说这样一个划设是对“台独”具有重大的震慑作用。 第二个是合围台岛。这也是前所未有。我们说迫近台岛过去没有过,合围台岛更没有过。我们划的六大区域把台岛紧紧围在了中间,既可以对台岛进行联合封控,也可以对“台独”势力实施打击。所以这样一个合围台岛就像一个锁链,六个区域把它连成一线的话,等于把“台独”死死困在台岛之内。所以这是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合围台岛。 第三个是慑阻外部势力的干预。我们划的这个区域北边实际上两个区域靠近冲绳,而南边的两个区域是扼守巴士海峡,可以对巴士海峡实行联合封控。这意味着什么?巴士海峡他是进出南海的必经之地,对外部的势力起到了直接的震慑作用。 这次演习行动和年相比 有哪些变化?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变化很大: 第一个变化是年那次的演习也是震慑“台独”,主要是针对年李登辉访美的一系列“台独”动作。那次演习主要是在靠近大陆的沿海一线,而这一次主要是靠近台岛。 第二个变化就是比那次的力度、强度要高得多。这一次可以说是我们历次台海危机中演习中力度最大、强度最高、最具有威慑力的一次。 比如说我们的飞弹直接越过岛进行射击,而正好越过的是台湾的爱国者导弹密集的部署的地区。同时也是在美国宙斯盾舰的眼皮子底下实现了精确打击,逼迫美国里根号航母退去了几百公里。 第三个变化是第一次组织了航母编队的震慑性的演练,在海上构筑了一个立体作战的平台。航母编队出去,应该是有核潜艇在水下活动的。虽然以东部战区为主,但是其他的战区也都参与其中。演习的课目有联合封控、对海攻击、对陆地的突击,还有制空作战。它的实战化背景非常强。虽然这一次是演训,但是可以随时由训转化为实战。 这次发射的远程火箭炮 有什么特点?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这次最大的热点就是实弹射击。实弹射击,一个是陆军的远程火箭炮,一个是火箭军的常导试射。远程火箭炮跟一般的火箭炮不一样: 第一个是射程远。从数十公里到数百公里,可以覆盖整个台湾全岛。年那次是炮击金门,现在可以覆盖全岛。实际上也是向“台独”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远程火箭炮都可以覆盖全岛,不用说其他的兵器了。 第二个是精度很高。新型的陆军远程火箭炮一般都带有制导装置,发射的密度大,而且发射的准确率高。可以想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想打到哪里就能打到哪里。 第三个是性价比较高。远程火箭炮的弹药和精确制导、中远程导弹有很大区别。一般的巡航导弹,上千万人民币的都有,远程火箭炮弹药要便宜得多。也就是说只要依靠我们的工业部门、军工部门的体系支撑,可以快速把它生产出来。这是远程火箭炮的第三个特点。 第四个是机动性很强。远程火箭炮都是高机动的车辆来载运,它的机动性强,说停就停,说打就打,而且它的生存率也比较强。我想这是远程火箭炮的新型远程火箭炮的突出特点! 这次发射的常规导弹 表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这次我们的常规导弹也是表现不俗,台湾媒体都炸了锅了,纷纷报道大陆的中远程导弹、常规导弹飞越了台湾岛,甚至台湾防务部门还出来安抚民心,说大家不要紧张、不要惊慌,因为他们的导弹高度很高,不会对岛构成威胁,也反映了台湾防务部门的心虚。 这次火箭军的常规导弹打得非常准,它有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精准打击;第二个突防能力强,它可以突破反导系统;第三个就是它的生存能力也很强。这次我们常导好多都是机动式发射,打完就可以走。 从演训行动可以看出 我军怎样的一个发展状态? 国防大学教授孟祥青:近十年以来,我军的武器装备发展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比如说大家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y/19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述评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