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是几代人的回忆。

曾几何时,香港电影“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电影。

它带来了光怪陆离的光影世界,也推出了璀璨夺目的演员,他们一起构成了香港电影这座星光四溢的造星工厂。

在这座工厂里,有功夫片,有喜剧片,有武侠片,也有警匪片和黑帮片,都是华语电影的佼佼者。

先来说一说功夫片。

功夫片分为三种,一是李小龙类型,二是成龙类型,三是李连杰类型。

如李小龙的《精武门》是功夫片的一次革新,以往功夫片尽是狭隘的复仇主题,《精武门》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

其中最为经典的段落有两个,第一个是李小龙飞踢公园门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第二个是踢烂“东亚病夫”的招牌。

成龙的功夫片,严格来说,算是动作片。

而他也开创了动作喜剧,将世界动作片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也为他带来了一身的伤病。

年自导自演《A计划》从钟楼上掉下摔断脊椎。

年的《警察故事》系列,成龙拍摄时失去呼吸,接受紧急治疗,因脊椎受损和盆骨错位险些瘫痪。

年的《龙兄虎弟》从城堡跳到三米开外的树上然后滑下,但不幸手滑凌空跌下15米高的地面。

下跌时更被树枝绊倒双脚以致头部着地,导致中耳骨破裂,右耳腔内积结血脓。

当时恰巧欧洲著名的耳科手术专家在南斯拉夫旅游,否则大哥就会因为治疗不及时而丧命。

自导自演《飞鹰计划》从索道滑下导致胸骨撞伤移位。

相较于前两位,李连杰的功夫更多体现的是宗师类型,是比较传统的功夫片。

最为经典的当属《黄飞鸿》系列,徐克和李连杰的合作,让这个被拍烂的题材重新焕发了生机,之后的《方世玉》更是让李连杰赢得“功夫皇帝”的美誉。

如《太极张三丰》中,李连杰不但展示了硬桥硬马的少林功夫,还使出了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一柔一刚,叫人看得过瘾。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李连杰又让观众看到了天马行空的功夫。

李连杰在片中的动作兼具飘逸和凌厉,当他使出独孤九剑时,那种力量、速度、柔韧的有机结合,华语动作演员无人能出其右。

就算有人能做他的动作,也无法还原他的浪漫,就算能还原他的浪漫,也没有他的意境,就算有他的意境,也难以拥有他的帅气。

综上所述,徐克遇见李连杰,是一种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其次是喜剧片。

既然提到了喜剧片,自然不能错过周星驰。

《喜剧之王》中,周星驰将演技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有三段甚为经典。

一是周星驰与吴孟达的对手戏;二是周星驰百变表情的独角戏;三是周星驰和张柏芝的对手戏。

当然,《唐伯虎点秋香》自然也是经典。

这部电影作为喜剧片,简直是天花板的存在,几乎三分钟一小笑,五分钟一大笑,缔造了许多名场面。

如江南四大才的T台秀、唐伯虎与人斗惨、大型饶舌秀,以及对联大作战,这些名场面,现在来看,依旧会忍不住笑出声。

接下来是武侠片,说一位导演就够了,他的名字叫做徐克。

每一个熟知徐克武侠的港片迷都知道,徐克的武侠都在大开大合之间。

既是喷涌而出的爱恨情仇,浩然正气的家国情怀,又是挣脱束缚的血肉之躯,沧海一笑的极致浪漫。

正是这种少了庙堂,多了个人的家国忧思,让他的江湖都以小见大,藐视一切繁文缛节。

如《倩女幽魂》中的漠然世道;《梁祝》中的糟粕文化;《青蛇》中的乌合之众;《黄飞鸿》中的麻木不仁。

几乎每一部他倾注全力的作品都会贯穿一个针砭时事的主题,并以电影去结构社会、重塑飘逸、灵动的江湖秩序。

然后是警匪片。

香港警匪片有三种类型,一是英雄式,二是写实式,三是烧脑式。

英雄式的代表自然是周润发,他主演的《英雄本色》和《喋血双雄》等都是香港英雄电影的开山之作。

尤其是《英雄本色》讲了现代江湖的故事,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宿命感变成了人与命运的对抗

同时,也透过《英雄本色》传达出了法、情、义、道和悟,道和义分不开,一起成就了悟。

写实式的警匪片有很多,如《黑金》、《跛豪》等。

但这些电影都不提,着重要讲的是,成龙大哥的转型之作《重案组》,这是一部很罕见的非成龙式电影。

既没有搞笑的情节和动作,也没有美女与丑角,呈现出来的效果是严肃的社会话题以及紧张凝重的氛围。

与以往在《警察故事》、《A计划》中看到的成龙完全是两个样子,失去了一贯的耍宝,被一本正经取代。

烧脑式的经费,毫无疑问排出来的“先锋”肯定是《无间道》。

这部香港电影的救市之作,即使过去了18年,依旧是港片难以逾越的巅峰。

《无间道》系列三部曲,有着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交错倒置的叙述时空,却将故事讲的滴水不漏。

《无间道》中,警方和卧底以及黑社会不再是脸谱化的形象。

很难想象,港式警匪片竟然没有多少枪战戏,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智斗,双方互相找卧底。

可惜的是,只有的华语警匪片,都是在无限放大《无间道》的某一部分。

最后是黑帮片。

黑帮片分为两种,一种是小混混式,另一种是大佬式。

混混类型的代表作自然是《古惑仔》。

《古惑仔》系列正传一共有六部,第一部《人在江湖》为此系列开了个好头。

电影的爆冷大卖令郑伊健、陈小春等人一炮而红,成为如日中天的明星,其他演员也成了后的回忆。

如一吃饭就掀桌子的乌鸦,杀人全家的靓坤,美丽动人的小结巴,以及大天二,蒋天养,B哥等角色。

不过《古惑仔》系列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挺巨大,但是这都是青春岁月的逗比时光。

大佬式自然是《黑社会》。

片中杜琪峰便将自己从小看到的黑社会哲学融入到电影中。

不再是个人恩仇的江湖斗殴,而是以社会生活史为视角,将一段传统的黑社会内斗演绎成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

他把香港的历史变迁和大时代的进程根植在《黑社会》中,万人的香港,曾有至少50万人是黑帮。

所以黑帮的变化即可代表香港应对不同时期的转变,回归前钱怎么赚,回归后钱怎么赚,与做人一样都难以逆势。

其实,香港电影并没有没落,只是它的不再辉煌是华语电影的遗憾,但华语电影也少不了香港电影。

因为华语电影有了香港电影的专业、台湾电影的文艺、内地电影的容量,才能够形成百花齐放的争鸣盛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y/19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