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海盗出身的王小娃,击毙了日本
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s://m.39.net/pf/bdfyy/bdfyw/ 台州椒江葭芷镇下街的北边尽头,有一个冷冻厂和一大片民房。 这个冷冻厂和这些民房是在葭沚老码头盖建起来的。 原先的老码头用石头铺砌而成,从陆地一直延伸出江面,被当地人称为“老道头”。 如今,“老道头”已不复存在,它对面的江水不变,依旧滔滔。 在冷冻厂正对的水域下面,泡浸着一架庞大的飞机。 每当椒江水位下降,飞机翅膀就会露出水面。 露出了水面还好,过往船只见到,都知道远远地绕开它。 如果它刚好藏在水面下,那就糟糕了,过往船只,常常被它撞坏。 为此,海门当地曾多次组织人员对飞机进行过打捞。 新中国成立之前,也常有民间人士对它进行过打捞。 无奈它太过庞大、太过笨重,均以失败告终。 但早期的打捞人士总能从飞机里打捞出一些“宝贝”。 现在查年4月6日的《工商日报》,就发现有这样一则报道:“昨日葭沚渡船老大癞头等十余人,竟又捞获翅铝质金属五十余斤云。” 而在年夏天,以打捞沉物为副业的椒江人徐良友、丁云财、阮宗富等五人,曾趁椒江潮涨的时机,下水打捞出了部分飞机残片,当废金属卖掉了。 说起来,这架飞机可不是一架普通的飞机。 它是由日本川西公司打造的H8K2-L“晴空”号32X型水上飞机(以下简称“晴空”号飞机)。 其母体为二式飞船,分为上下两层,最多可运乘客64人,是当时期性能最优秀的大型水上飞机。 川西公司一共生产36架“晴空”号飞机,主要应用于岛屿间要员的运输。 浸泡在椒江的这架“晴空”号飞机,是日本海军第四南遣舰队司令长官、海军中将山县正乡的座机。 前面提到的《工商日报》在其刊登的报道里提到,这架“晴空”号飞机“为同盟机击伤被迫降落椒江,机内官佐亦为我军击毙”。 这“为同盟机击伤被迫降落椒江”和“机内官佐亦为我军击毙”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年97岁的民革虹口区委抗战老兵阮捷成以“亲历者”的身份接受了一拨又一拨记者的采访,一遍又一遍地重述当年的战斗过程。 后来,他还亲笔写成《日酋山县正乡毙命亲历记》一文,在各大报刊间转载。 按照阮老爷子的说法,他是黄埔军校第16期毕业生,懂日语。 在年3月,他身为浙江省外海水上警察局第二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连长),7日那天下午,他带领几个哨兵到江边码头巡查,发现椒江口内一处叫老鼠屿的江面上停泊了一架巨型水上飞机。机舱里走出三个日本军人,向他打听哪儿有吃的。他觉得这是活捉机上人员的绝佳机会,就打算把他们哄骗上岸,来个“瓮中捉鳖”。于是发出了热情的邀请,说镇上有美味可口的饭菜。那三人非常高兴,屁颠屁颠地跑回去通知飞机上的长官。他随即让哨兵回中队部集合队伍,带家伙到码头周围埋伏,等敌人都从飞机出来了,包他们的“饺子”。但是,“一伙月前方新收编、尚待整训的浙东护航队队员”来了,他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对着飞机“乒乒乓乓”地开起枪来。这样一来,打草惊蛇,“瓮中捉鳖”的计划破产了。埋伏在码头周围的水警只好跟着开枪。“枪战时间不太长”,也不知打中了飞机什么部位,飞机爆炸了,火光冲天。随后,潮水上涨,残机被吞没了。 阮老爷子说,机上本有15人,毙命4人,俘虏了10人,1人失踪。据俘虏后来交代,失踪者为日酋山县正乡。这个山县正乡后来被日方追晋为海军大将。 为此,阮老爷子不无遗憾地说:当时没有做到“瓮中捉鳖”,未能生擒山县正乡,实是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不过,阮老爷子欢快地说:在这场战斗中,全歼敌军15人,我方一无损伤,当时第三战区长官部与浙江省民政厅专门给我记功嘉奖。 看见阮老爷子开心的样子,记者想分享他的快乐,问:“奖励了您老多少钱?” “奖励了多少钱呢?”阮老爷子有些发愣,茫然地摇了摇头。 山县正乡的飞机为什么会停泊在椒江口呢? 阮老爷子说,战俘交代,山县正乡参加了在广州召开的军事会议后,准备飞返基地台湾高雄,却在广东、福建沿海上空遭遇到了美国战机的截击,狼狈不堪地逃窜到了浙江上空,因燃油耗尽,误把椒江海门关当成宁波镇海关降落。 以上是阮老爷子的说法。 但他的说法有很多漏洞。 查《浙江省政府致军事委员会电(年3月24日)》,里面提到:“据俘敌供称:该机由南洋飞沪会议,途遭盟机袭伤并缺油料,误为抵永嘉而降。” 即山县正乡的飞机并非从广州起飞,而是从南洋飞往上海,途遭到美机拦击,因燃料将尽,误将海门当作永嘉而降落。 还有,时任浙江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罗浩忠、副司令吕杰在年4月4日曾致电浙江省主席黄绍竑,根据这道《罗浩忠等致黄绍竑电(年4月4日)》电文的记录:该机上有海军中将山县正乡一名及大中佐六名,少佐二名、大尉二名,其余军曹数名,共计三十五名。 即并非阮老爷子口中的“全歼敌军15人”,而是全歼敌军35人。 另外,《罗浩忠等致黄绍竑电(年4月4日)》中提到,参战的部队有护航第一大队第一中队、水警第二大队、海门区警察队、沿江各县区乡镇地方部队。关于这些部队的指挥者,有护航第一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王莲森、水警第二大队大队长施干人、海门区涌泉乡乡长尹桂元、警察乡所巡官侯志成四人,里面没有提到阮捷成。 实际上,许多这场战斗的目击者,他们的记忆里都没有阮捷成参战的痕迹。 他们的印象中,全程指挥作战的人是护航第一大队第一中队中队长王莲森。 椒江人陶老娃目睹了日本飞机从降落到开战全过程。 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天空飞过一个庞然大物,时南时北,发出的响声很大。屋子里的人被声音惊动,都跑出来观看。飞机降落在了江边后,大家纷纷走近围观。飞机上走出来四五个穿军装的人,给大人递烟,给小孩发糖,叽哩呱啦地问着什么,还不断用双手比划着什么。这时候,国民政府浙东海上护航队的队长王小娃来了。他冲着围观的老百姓大喊:“快回家,那是鬼子!”大家听了,吓得胆儿颤,一哄而散。随后,王小娃就带着他的队员和鬼子干了起来了。 台州临海市章安百家张村的张德元当时在王小娃部任班长机枪手。他回忆,当天的交战非常激烈,并不是阮捷成说的“枪战时间不太长”,而是一直打到晚上10时左右才结束。我方的武器精良,“全是快枪,还有马克沁机枪和捷克机枪”,而且是“凭借有利地形”,敌人凭借左轮手枪和机枪进行顽抵了数小时,显示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 张德元还补充,战斗结束后,细心的王小娃还带领部下用柴草、芦席掩盖了整架飞机,以免被敌人发现。 同样是椒江人的王奎寿,他是在战斗后的第二天赶到现场观看的。他看到飞机已经被苇草、芦苇覆盖,只露出个硕大的尾巴。当时,有上千民众站在江堤边观望飞机。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昨天的战斗,口中说的,都是王小娃的队伍与飞机里的日本人交战的事。 种种迹象表明,王小娃才是该场战斗的头号功臣。 可惜的是,王小娃个人的详细资料已经埋没于历史的长河里了。 现在可以查得到的是,他原名为王莲森,岩屿人,做过海盗,王小娃是他的绰号。 阮捷成说王小娃的部队是“月前方新收编、尚待整训的浙东护航队”,那是很不准确的。 老覃通过查阅《海门抗日战争大事记(年至年)》,发现王小娃接受收编的时间是年6月6日。而在同年6月26日,有日军从福建、温州北上,途经海门时,他们走的是由三江口通往海门的路线。王小娃率部在岩屿街展开伏击,俘虏了日军头目朴斗锡,毙敌5人。 老覃最后想补充的是,阮建成为浙江余姚临山人,出身富裕家庭,他的哥哥阮毅成是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由于他的秘书陈佑华在年出任了外海水上警察局长。诺,阮捷成靠陈佑华的提携,担任上了外海水上警察局第二大队第六中队中队长。 老覃先前写过《一敌机被落击,大批敌机和敌舰疯狂而至,原来日海军大将丧命了》一文,讲的是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和海军少将须贺彦次郎机毁人亡于珠海市斗门县黄杨山的山坳中的故事。 山县正乡的命运与大角岑生、须贺彦次郎何其相似! 山县正乡也因此成为了在中国战场上最后一个被击毙的日本大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ys/20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英雄本色吴宇森失意后拍的翻身作,也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