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要把台湾带向何方?(望海楼)

原标题:蔡英文要把台湾带向何方?(望海楼)

吴亚明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07月23日第01版)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近日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她刻意打着所谓岛内民意的招牌,用含糊其辞的方式继续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企图将8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与“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剥离,企图将部分台湾民众选择民进党与选择“ ”分裂画上等号,企图借南海仲裁的闹剧向美国示好,以继续拉开海峡两岸的距离。

民进党上台两个月来涉及两岸关系的荒唐言行,加剧了人们对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担忧,也加剧了两岸同胞的心头疑虑,人们不禁要问:蔡英文要把台湾带向何方?

闽南有句谚语,台湾民众经常挂在嘴边,叫做“吃果子拜树头”,寓意“喝泉水思源头”。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台海保持和平稳定、两岸互动硕果累累,关键在于两岸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这是“本与木”、“源与水”的关系。蔡英文口口声声要“维持现状”,若此话当真,首先要维护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不能只摘果子,不拜树头。因为“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表明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它解决了两岸关系中双方是在和谁打交道的问题,这也是两岸接触互动中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破坏了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台海就会险象环生,就可能出大乱子。

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谈到两岸沟通管道时,蔡英文声称台湾当局各层级都和大陆对口机构有着联系管道,企图造成剥离“九二共识”两岸也接触互动的印象。然而实际情形是,蔡英文主政台湾以来,迄今未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动摇了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导致了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机制的停摆。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协商谈判机制停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方面面的成果受损,责任当然完全在台湾一方。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它汇聚两岸各界共识、着眼两岸关系未来,为两岸民众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在上次的“二合一”选举中,部分台湾民众选择蔡英文、选择民进党,绝对不是选择“ ”分裂,蔡英文为了政治利益,故意曲解民意,如不改弦更张,必将付出政治代价。

坚持“九二共识”,既是大陆的根本原则,也是大陆的最大善意。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蔡英文也再次谈到她对大陆的所谓善意。但是过去两个月来,人们看到的“善意”却是,蔡英文、民进党一手关上了两岸联系沟通、协商谈判的大门;企图借南海仲裁的闹剧向美国示好以继续拉开海峡两岸的距离;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弱化和切断台湾同大陆历史连结。民进党执政当局的政策宣示和举措施为,使两岸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 ”是两岸关系最大威胁,以前此路不通,今后则更加“寸步难行”。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台湾问题应由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任何外来势力都没有权利插手干涉。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蔡英文、民进党惟有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才能以实际行动重启两岸联系沟通、协商谈判的大门,真正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舍此别无他途!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近日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专访。她刻意打着所谓岛内民意的招牌,用含糊其辞的方式继续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企图将8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与“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剥离,企图将部分台湾民众选择民进党与选择“ ”分裂画上等号,企图借南海仲裁的闹剧向美国示好,以继续拉开海峡两岸的距离。

民进党上台两个月来涉及两岸关系的荒唐言行,加剧了人们对两岸关系发展前景的担忧,也加剧了两岸同胞的心头疑虑,人们不禁要问:蔡英文要把台湾带向何方?

闽南有句谚语,台湾民众经常挂在嘴边,叫做“吃果子拜树头”,寓意“喝泉水思源头”。过去8年来,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台海保持和平稳定、两岸互动硕果累累,关键在于两岸坚持“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这是“本与木”、“源与水”的关系。蔡英文口口声声要“维持现状”,若此话当真,首先要维护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不能只摘果子,不拜树头。因为“九二共识”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清晰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性质,表明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它解决了两岸关系中双方是在和谁打交道的问题,这也是两岸接触互动中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破坏了两岸共同政治基础,台海就会险象环生,就可能出大乱子。

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谈到两岸沟通管道时,蔡英文声称台湾当局各层级都和大陆对口机构有着联系管道,企图造成剥离“九二共识”两岸也接触互动的印象。然而实际情形是,蔡英文主政台湾以来,迄今未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动摇了两岸互动的政治基础,导致了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的联系沟通机制、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协商谈判机制的停摆。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协商谈判机制停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方面面的成果受损,责任当然完全在台湾一方。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它汇聚两岸各界共识、着眼两岸关系未来,为两岸民众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在上次的“二合一”选举中,部分台湾民众选择蔡英文、选择民进党,绝对不是选择“ ”分裂,蔡英文为了政治利益,故意曲解民意,如不改弦更张,必将付出政治代价。

坚持“九二共识”,既是大陆的根本原则,也是大陆的最大善意。在接受《华盛顿邮报》专访时,蔡英文也再次谈到她对大陆的所谓善意。但是过去两个月来,人们看到的“善意”却是,蔡英文、民进党一手关上了两岸联系沟通、协商谈判的大门;企图借南海仲裁的闹剧向美国示好以继续拉开海峡两岸的距离;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各方面弱化和切断台湾同大陆历史连结。民进党执政当局的政策宣示和举措施为,使两岸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 ”是两岸关系最大威胁,以前此路不通,今后则更加“寸步难行”。作为中国内部事务,台湾问题应由两岸中国人自己解决,任何外来势力都没有权利插手干涉。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蔡英文、民进党惟有承认“九二共识”、认同其核心意涵,才能以实际行动重启两岸联系沟通、协商谈判的大门,真正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舍此别无他途!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新华社北京7月23日电题:台湾当局领导人必须完成“未完成的答卷”

  新华社记者赵丹平陈键兴

  近日,台湾当局领导人接受美国媒体专访,就两岸关系问题放话,一边诉求“我们是一个可以自己做决定的国家”,一边以“民意”为掩护放言接受“九二共识”可能性不大。此言一出,国台办再度重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是两岸社会的主流民意,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才有可能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

  回想两个多月前,台湾当局领导人上台时,对“九二共识”及两岸同属一中刻意回避、模糊,被大陆方面认为交出的是“未完成的答卷”。上任两个多月,这位领导人一直在用言行续写这份“答卷”,上述接受美国媒体专访的一番言论,算是在“答卷”上写下的最新一笔。迄今为止这份“答卷”能否令人满意,且让我们一一检视。

  新当局上台次日,教育部门新任负责人就迫不及待要“有所作为”,宣布废止旨在修正“去中国化”政策的中学课纲“微调”。岛内舆论当时就指出,这一明显的“文化 ”行径戳破了新当局在两岸关系上所谓“不挑衅、没意外”的宣示就是一个谎言,“这不叫挑衅,什么才叫挑衅?”

  没过几日,台当局又针对日本稍早在冲之鸟礁海域扣押台湾渔船表态称,对冲之鸟是岛、是礁“没有特定立场”,引发岛内挞伐之声四起,斥之为“谄日媚日”。但当局对于沸腾的民意充耳不闻,由此人们也就不难理解,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出炉后,尽管台当局领导人口头表示不接受,但面对高民调支持其登太平岛宣示权益,却为何迟迟没有动作。

  新当局上台后,台海军“导弹误射”事件则更令人忧心:在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缺乏政治互信和协商机制的情况下,两岸关系会否因偶发事件导致误判,使台海紧张瞬间升高,彻底毁掉8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果及未来前景。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台湾新当局对两岸关系给出的“答案”。这样的“答卷”果真如其上台时所言要以“解决问题”为使命吗?台湾民众其实看得很清楚,已有民调显示台湾新领导人的民意满意度、信任度开始下降,而岛内媒体更直言:新当局的基调根本不可能实现其所谓的“维持现状”,要防止其“在国际场域偷渡‘ ’立场,加剧两岸紧张局势”。

  台湾当局领导人言必称“民意”,屡次以“民意”为挡箭牌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那么,台湾民众希望保持台海和平、远离冲突,这算不算民意?希望两岸经济共赢发展、互惠互利,这算不算民意?希望两岸中国人携手共谋民族复兴伟业,这算不算民意?民进党政客以一党之私绑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以个人私意歪曲主流民意,骗得了一时,骗不了长远。

  台湾当局领导人当意识到,自己正在用实际言行,书写攸关中华民族发展、攸关两岸同胞利益福祉的历史答卷。答案能否让两岸中国人满意、让后代子孙满意,取决于当局领导人是否具有符合民族大义和时代潮流的立场、视野、胸襟和智慧。就目前情况看,当局领导人“答题”的思路,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合作共赢的国际潮流是背道而驰的。

  我们呼吁两岸中国人一起来督促台湾当局领导人及其所领导的民进党,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为念,认清历史不变的潮流,追随时代进步的脚步,尽快在“九二共识”问题上,作出真正对自己、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任的“答复”。

台湾《旺报》22日社评指出,近期台湾遇到的几个复杂话题,统统被蔡英文“巧门”化解于无形。

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出炉,太平岛成“礁”,蔡当局公开表态“绝不接受”,但只字未提U形线和台湾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以区隔大陆在南海仲裁上“共守祖产、一致拒绝仲裁”的提议,既不靠拢“一中”,又不被骂卖台,还兼顾了美、日的面子。

17日民进党再度执政后第一次党代会,代表们分别提出了修改“ 党纲”和撤废“中华民国”两个相互背离矛盾的提案,一个要“中止 ”,一个要“去中急独”,都被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按下不表,交付中执会研议,机巧延续了蔡英文自大选至今“维持现状”的一贯立场。

模糊、柔软、对关键性争议保持沉默,这就是蔡英文因应两岸问题及对外关系的“巧门策略”。按照这个策略逻辑,对南海问题,新当局最可能的做法是,不正面呼应“维护祖产”的提议,也不正面回应马英九提出的南海十点建议,而是以南海为契机,藉此谋求亚太地区的“多边谈判机会”、加入多边机制,争取更多国际参与的空间。南海可能是切入点,也可能是筹码。

文章认为,未来台湾的“多边外交关系”,可能加大美国、日本、东南亚各国的权重;而两岸关系上,从党代会挡下两个极端化提案看来,蔡英文打算将一切可能挑起两岸争议的话题抹平在萌生阶段,最大限度地避免矛盾激化,在台海两岸“维持现状”的情形下,加紧推进与大陆以及美、日之外的更多面向外部关系,尤其是新南向策略。由此不难理解新当局为何一再以模糊、软化的行动,来处置尖锐的外部问题。

以小博大、多边多赢,新加坡堪称典范。但回顾新加坡历史,其地理优势与经济开放度、时代节点的把握,都与台湾大不同:政治上新加坡接受周边多个大国的存在,善于营造各国利益均势;经济上依托自由港、跨国投资、政经分离等,强力的政府加之充分的对外开放,以经济成就了外交,这种成功,在亚洲范围内可以说很难复制。

民进党执政两个月,在“维持现状”的沉默“巧门”指导下,无论内部或外部,政策方向都非常模糊。两个月来,看不出台当局任何积极外向的施政指引,相反是积极对内呼应经济在地化方向,任令进出口贸易持续萎缩,外来投资继续衰退。台湾地狭人稠,必须依赖外来活水,但当下情形却在阻绝外来活水。“从世界到台湾”、“从台湾到世界”的外部逻辑,就更无从谈起了。

当然,正如蔡英文在党代会上所说的,民进党刚刚执政两个月,面对了连串危机,因应实属不易:桃园机场淹水、华航空服罢工、雄三飞弹误射、台风重创。她说:“台湾有些危机是长久的结构问题,有些是临时的突发状况,但人民唯一在意的,就是民进党当局如何因应”。这其中,长久结构问题带来的危机,攸关台湾的未来。

但我们仍应对几个问题有清晰的思考:首先,背离大陆是不是台湾多边多赢的必须选项?失去了与大陆的高度关联,一方面台湾经济将失却主要伙伴,另一方面也会在国际空间中失去两岸关系这个重大筹码。

其次,如果要加入TPP,要推进新南向,是不是就要更加顺应美日的指引,更紧密地捆绑,比如引进美猪?或给福岛灾区食品开门?对台湾究竟是好是坏?

民进党历来善于理解民意,南海仲裁激起的民众愤慨,不会容许民进党借国际仲裁结果的机会,以出卖太平岛权利为筹码“联美抗中”。看清楚民意的风险,民意可击败政敌,但也要当心民意反噬。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早期白癜风如何治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2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