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杰人是个演员,我只是顺便也做一下可以
10月23日,金士杰执导的《演员实验教室》在乌镇戏剧节演出。这部戏曾于34年前在台湾演出,由兰陵剧坊的演员们在舞台上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这次是兰陵剧坊成立40周年复排,仍由原版演员演出,并更新了讲述的内容。 演员们光着脚,穿着日常的衣服,在台上讲述自己最私密的往事和感受。演出结束后,《演员实验教室》在豆瓣上收到14条评价,里面很多感叹号,“何德何能何其有幸!”“乌镇戏剧节最佳!”“太好了太好了!”所有的评价都是五星。 《演员实验教室》在乌镇的两场演出结束后,豆瓣评分达9.9分 不久前的10月初,金士杰参演的“剧戏音乐剧”《杨月楼》首演。《杨月楼》由京剧演员李宝春编剧、导演,讲一个发生在晚清的奇情故事,混合了京剧、话剧、音乐剧多种形式,甚至还有Rap。 《杨月楼》在北京演了三场,评价不好。如其中一位观众的评论:“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比较生硬,剧本也显得拖拖拉拉,最终的呈现晚会范儿十足,只有戏曲的唱段身法和金宝的表演大概是唯二的爱。” 金宝是一些朋友及观众对金士杰的昵称。源自美国犹太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小说《傻子金宝》。主人公是一个因为怀有善意的信念,而甘愿顺应别人的人。金士杰喜欢他的人生态度。 就像这两个戏,从年代到现在,金士杰几乎什么类型都演。话剧包括《暗恋桃花源》、《这一夜,谁来说相声》、《我和我和他和他》、《红色的天空》、《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电影包括《恐怖分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代宗师》、《绣春刀》、《唐人街探案》、《师父》、《摆渡人》、《剩者为王》……电视剧包括《楚乔传》、《外科风云》、《深夜食堂》、《我可能不会爱你》……他还给纪录片、动画片配音,像讲述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空军的纪录片《冲天》,金士杰的父亲就是其中一员。以及,《功夫熊猫》中的“功夫大师”、《大护法》中的“吉安大人”和《大鱼海棠》中的“灵婆”。 金士杰出演由杨德昌执导的电影《恐怖分子》,饰演女主的旧情人沈维彬 这些影、视、剧有绝对的经典,也有很多烂制作。金士杰在其中大多贡献了可圈可点的表演,甚至于碰到不好的制作,他会因为表演得太具体可观而显得突兀。他没得过什么重要的表演奖,但演技得到观众广泛的认可。 金士杰对自己参演烂片的回应是:“在一条船上很难开到很好的地方,让大家受益。如果你做好你的这部分工作,但是船没有开到更好的地方去。”“一个人从剧场出来,是习惯大家一起工作的。他们不好,大家一块不好。所以这有点回答你刚才的话吧,没有去想自己好不好,而是这个船有多么不好开。” 金士杰出演电影《唐人街探案》,饰演“大佬”闫老板 他把重点放在“自己的表演有没有做好”上。 金士杰年出生于台湾屏东,长在眷村。他高中毕业以后,没有参加联考,选择去农专学习兽医科。“联考、进大学、到大城市做高薪的工作”,这不是他追求的,而是他想要反叛的社会模式。他说,社会要求人们去做一些事情,但在这样的要求下人不总是服气。他不喜欢本末倒置,并在心里有自己认定的本和末的位置。他想要“自由、快乐”地读书。 从屏东农专兽医科毕业后养了一年半的猪,便决定去台北做和创作故事有关的事情。到了台北,他做搬工、仓库保管员,喜欢得不得了,因为可以养活自己,又有大把空闲的时间阅读、写作。另外,他也喜欢这种吃苦力、流汗才能赚钱的画面。 年金士杰参与创立了兰陵剧坊,这被认为是台湾第一个实验剧场,成员包括李立群、顾宝明、刘若瑀、李国修、吴静吉、李天柱等日后在台湾戏剧届重要的人物。 金士杰编剧、执导了《荷珠新配》。陪酒女荷珠从因为虚荣而泄密的富商司机口中得到了一个可以假扮富商遗女的机会,机关算尽,等到与富商相认后,富商却破产,一切都落了空。这部剧的台词满是机巧,但舞台设计很简陋。富商齐子孝出场时偕夫人入场,二人乘坐奔驰轿车以车旗示之,旗上画有奔驰商标,跑场行走。金士杰自己说当时把观众笑到快把房顶掀掉了。 在这个之后很多年,金士杰回答别的问题时还会这么说,说他“希望要一个朴素的舞台,我什么都没有,我就来演,我就能把你吃住,回家你想着这个戏就能高兴死。” 《荷珠新配》年演出,参加了台湾第一届实验剧展,因为受欢迎而名声大躁,被评价为“在荒芜的台湾剧场放了一把野火”,而兰陵剧坊则被看作是台湾现代剧场的启蒙。 当年《荷珠新配》时的合照 之后,兰陵剧场运作约有10年。在台湾,由兰陵剧坊直接或间接地孕育出了许多剧团,包括屏风表演班、优人神鼓、表演工作坊、纸风车剧团、如果儿童剧团等。其中,年由赖声川创建的表演工作坊很多戏都有金士杰参与演出。 金士杰还在演出的一部话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改编自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的自传式小说,从年就由他演。这是一本全是鸡汤的畅销小说。金士杰在其中饰演一位罹患渐冻症的教授,在剧中他会不断地和他的学生见面、聊天。过程中,他的病也越来越严重,直到濒临死亡。 金士杰谈论过自己为什么出演这部戏。一开始,金士杰不想接这部戏。但当他看到改编剧本后决定出演,因为他在剧本中“读到的是两个人。人出现了。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这两个人在整个戏当中好像是一种旅程,两个人各自经历了自己的一段旅程,他们相撞发生了一些火花。两个人随着故事一页一页翻过去,他们的轮廓越来越清楚。我觉得他们俩中间甚至形成一种接近于角力的关系。” 尽管当年的《荷珠新配》是讽刺了当时人人都想变成暴发户的习气,但它更像是金士杰有感而发,而不是故意要讽刺现实,他对人周围的关系更感兴趣。 因为小时候在眷村物质匮乏的生活经历,金士杰喜欢“穷”。穿旧衣服、用旧物、吃剩菜、住小房子。台湾主持人张小燕在兰陵剧坊的时候就看过金士杰的戏。她说认识金士杰的时候,他背个书包、骑个自行车,嘎吱嘎吱的,一个馒头吃一天。 朋友们还经常讲他去作家李昂家吃剩菜的事情。因为发现李昂家里每顿饭能剩菜。金士杰便专门去她家吃剩菜,先打电话确定这个时间可以去吗?有无剩菜?去了不能有人陪着他吃饭,也不能因为他加菜。所以每次金士杰去,李昂就躲很远,不敢说话,不然就坏了规矩。 台湾摄影师谢春德年出版了摄影集《时代的脸》,封面就是他为金士杰拍摄的这张照片 在综艺节目《康熙来了》上,他还讲过另外一个故事,他那个时候喜欢打包大家没有吃完的便当,有一次打包完回家发现少了一个,回去在路边找到时差点被狗抢了。他把狗赶开,把便当又捡回了家。 金士杰一度坚持不婚不育、不买汽车,不用电话。有一回,导演陈国富在街上碰巧看到金士杰骑自行车,他跟金士杰说:“我觉得你那个速度太骄傲了。”而与他合演过话剧的张小燕则害怕他太孤独,她会去劝朋友们多给金士杰的答录机留言。 年在台湾演出的戏剧《明天我们空中再见》由金士杰编剧,讲述一位女播音员的爱情故事,为电影导演杨德昌所喜爱。这部戏剧记录了“他的速度”。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钟明德教授这样描述这部戏剧,“《明天我们空中再见》就是80年代台湾的一抹心情……那时候的台湾可真是热闹呢:街头运动、飙车、后现代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大家乐、房地产狂飙和‘台湾钱淹脚目’(就像今天的上海?)等等——就是在这么嚣张的台湾经济民主奇迹之中,《明天我们空中再见》显得孤独、年轻、绷紧、脆弱、但却天真而认真到骨子里去了。” 一直到了年。金士杰结婚后才为了妻儿买了更大的房子,考了驾照,并用起了非智能手机。 回溯自己的改变,有个节点发生在他快40岁时。金士杰在美国坐云霄飞车,飞车在急速下落的时候人们的尖叫声是听不到的。他感觉是声音落在后面了。他很震惊地意识到外面的速度和自己的速度的差异。他想自己以自己的速度活着,一路走来是不是太傻了? 金士杰于年参与拍摄过纪录片《客从何处来》,在纪录片里他会去寻找家人的来处。 谈到拍摄这个纪录片的感受时,他说,我怎么好像坐上一个时光机器,让时光逆流,我重新站在年轻的父母亲的身边。看着他们当年的每个动作,每个身影,流过的汗,闻过的空气,吹过的风,晒的太阳。他说这件事情非常深刻地打到他的心里头。 《客从何处来》在预告时发出过一张照片,金士杰站在几棵树旁,穿着白色的衬衣,深蓝色的裤子,斜挎着一个包。 《杨月楼》的发布会上,他穿着一套深色的偏运动风格的款式很老的衣服,也背着一个斜跨的布包。 两套衣服不太一样,但看起来感觉很像。 其实以上两个时间点已经是他开始改变过去的生活速度、为了养家接很多影视剧的时候。但拿这些时间点里金士杰的样子对和金士杰兰陵时期的照片比较,感觉也依然很像。 就像主持人张小燕在一次节目中见到他时感叹:“金士杰从兰陵到现在没有变化,除了中间偷偷结了一个婚。” 金士杰接受采访,回答一些问题时会暂时不顾忌别人打断想要把一段话讲得完整。采访最后一个采访被不断地延长,当天时间安排紧张,金士杰着急要去彩排,已经微微表现出扭捏,但他还是会坐在那里按照别人的要求回答问题,好像是一副很愿意坚持自己又很愿意成全别人的样子。 Q:好奇心日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j/19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钟飞腾泰国热烈欢迎中国旅客,中国外交深耕
- 下一篇文章: 釜山行2票房破纪录,口碑却跌低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