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最后是如何离开大陆的制造专机假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www.xuexily.com/Special/bjnpxzx/m/ 现如今说起国民党,“蒋介石”这个名字绝对不会陌生。从意气风发的国民党领导者,到落荒而逃被迫离开中国大陆强占宝岛台湾的丧家犬。从年抗日战争胜利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短短四年时间里,他带领的国民党人究竟经历了什么?竟能让一向骄傲的他将自己的63岁(年)称为人生中最悲惨的岁月。 一、一代英勇,本应前途光明 1.少年时代 蒋介石于年10月31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家里经营着一间从祖上继承来的盐铺,他的父亲于他8岁那年去世,随后一直由他母亲抚养他长大成人。他的母亲给予了他非常良好的教育,幼年时就送他入私塾读书。蒋介石从小也就争气,十九岁那年选择出国东渡日本留学,并在那里结识了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反清爱国人士——陈其美。因实在不忍看中国百姓饱受大清王朝封建思想的荼毒,他刻苦学习思想文化知识,又在他23岁那年投身于民主革命,也正是在那一年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器重。 2.青年时代 年到年,辛亥革命爆发,得到消息后的蒋介石火速赶回上海,当时他才二十四五岁。又在先他一步回国的陈其美的指派下,参加了光复之战。也正是这场战争,让他真正在军事方面有了能站得住脚跟的一席之地。 年6月,本应是同盟的粤军总司令突然叛变,蒋介石掩护孙中山先生逃往广州避难。也正是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迅速取得了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也顺利成为了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和粤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蒋介石手握兵权后,凭借他在政治上展露出的过人天赋和对当下时局敏锐的判断能力,迅速平定一系列叛乱,在军中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也正是如此才逐渐收拢了军心,一步一步成了国民党的领导人。 二、挑动内战,遭到民众不满 1.国民党人贪污奢靡 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曾联手合作,一同对抗侵华势力。没成想,等抗日战争结束,蒋介石手下的国民党官员就暴露出贪污腐败的天性,到处搜刮百姓不说,还从不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只知道拿了钱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从没想过社会底层老百姓的生死问题。这也极大地激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导致百姓们对国民党有了非常极端的坏印象。得不了民心,就自然没有人愿意支持他。 2.军队散杂军心不齐 再者来说,国民党的军队本就是由外来部队拼凑而成。和共产党相比,国民党人的生活条件不知好了多少倍,自然也有更多的军队愿意过来投靠蒋介石。但部队多也不一定是好事,这就有了中央军和杂牌军之分。一边是自己手里的正统部队,另一边则是招揽过来的人马。如此之分,便惹得军中人心不齐,做不到齐心,自然也没有打得了胜仗的道理。 反观共产党的部队,虽然共产党人生活艰苦,没有精良的武器和华美的服饰,但军中所有人都是向着有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虽然外在条件艰苦朴素,却遮不住有一颗炽热的心。这么一来,最终由共产党统一全国,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 3.谈判失败撕毁协议 此外,年重庆谈判之后,蒋介石单方面撕毁了先前和共产党签订的《双十协议》,并开始举兵进攻中原解放区,这直接导致了两党之间的战争爆发。客观上来讲,蒋介石这一举动无疑是不诚信的表现。擅自撕毁协议、挑起内战,这与老百姓们“渴望和平”的想法背道而驰。刚刚结束了抗日战争还没多久,举国上下一片疮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还做不到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就一下子被迫着重新投身于战争之中,矛头自然对准了发起此次内战的国民党。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即使有再精良的装备和再充足的物资,也注定将会是一个失败的结局。 三、骄兵必败,连夜逃离大陆 1.被迫撤离到成都 蒋介石倚仗着自己有最先进的武器设备和大量钱财,自然是看不起共产党的小枪小炮的,在交手时难免有些心高气傲。《孙子兵法》有言,骄兵必败。自大的结果就是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年,解放军攻破广州,他只能带领着国民党的残余势力逃往四川,在成都暂居下来之后,一心想要着东山再起,便迟迟没有了撤离的打算。 没想到还没等他重振旗鼓,解放军就带着追兵往这里赶来。他原计划定的落脚点是云南,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他做好打算准备动身时,云南省主席突然发布捉拿蒋介石的命令。这个消息无疑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前有云南省的通缉令,后有解放军的追兵,急得他焦头烂额,完全没有依靠。 2.目标放到台湾省 万般无奈之下,他将眼光放到了宝岛台湾身上。台湾省远离祖国大陆,和大陆隔海相望,易守难攻,背朝大海,更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就算共产党牟足了劲儿想要攻下台湾省,台湾省背后广阔的海域可以为美国军队提供足够的空间,是绝佳的落脚点。眼看着追兵一天天的临近,他一刻也等不及,准备马上动身前去台湾省。 3.“调虎离山”,假借专机撤离 解放军也没有那么容易放他走,他们迅速包围了蒋介石可能出发的机场——凤凰山机场。因为当时他逃到成都时,专机就停在凤凰山机场,所有人都以为他会重新到凤凰山机场坐专机逃离,却没成想这是他的调虎离山之计。而他真正选择离开的地点与凤凰山机场方向截然不同的成都南门的新津机场。 4.“声东击西”,佯攻武侯祠 可离机场之间也有不近的距离,一路上难免会有解放军值守的关卡。所以紧接着,他又上演了一出“声东击西”的戏码迷了众人眼。蒋介石在离开前一天,就派部队假装进攻途中必须经过武侯祠,十几辆战车排成一排,摆出一副要攻城的架势,祠堂内的守军却真以为要开战,誓死抵抗。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车轮战的连番进攻,举了白旗投降。国民党的军队进了祠堂以后也没大开杀戒,甚至没过几天,还放走了祠堂内的多名俘虏。其实这原本就是为了掩护蒋介石离开而上演的一出戏了,为的就是转移共产党人的注意力,以便于让蒋介石更好地逃离大陆。 四、反攻无望,东山未能再起 蒋介石荣耀了大半辈子,所以即便是逃到台湾省之后,仍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据史料记载,蒋介石带领国民党军队逃到台湾省后,仅剩下60万左右的陆军兵力,海军只有不到3万人,和共产党遍布整片中国大陆的势力相比,可以说是不值一提。所以直到他年去世,也再没踏上过中国大陆。野心尚在,却无力实施。 不得不说,蒋介石的确是位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从他年轻时凭借着智谋一步步走到总统的位置,到晚年逃离成都时对兵法的灵活掌握,都不难看出他是位指挥作战的好苗子,但偏偏下错了最关键的那步棋,才终究落得如此凄惨下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xs/20073.html
- 上一篇文章: 蒋介石退守台湾,是谁给他出谋划策之前又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