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71023/5782213.html

不知坊友们身边有没有独居的老人?

又或者认不认识自己租房的年轻人?

小坊接下来要讲的就是一个

关于“独居老人和无房一族”

的暖心故事

最近,在杭州下城区长庆街道,95后姑娘小余搬进了80岁汪奶奶的家。但和普通房东房客不一样的是,汪奶奶分文不收,只要小余在休息时间陪她聊聊天,说说话……

尽管私人时间变少了

但生活中多了一个人挂念

“这个智能手机要怎么用啊?拍照好弄吗?”记者来到汪奶奶家时,恰好看到一老一小研究手机的一幕。“很简单的,点这个图标,就可以拍啦。”小余打开了摄像头,汪奶奶笑呵呵地接了过去。

汪奶奶说,她以前就想学智能手机,跟远在台湾的外孙视频,但不知道找谁帮忙,这下好了,家里面就住进了一位小老师。

说起这位刚住了半个月的新房客,汪奶奶可是十分满意。几年前老伴去世后,汪奶奶一直独自居住。女儿平时在嘉兴上班,没法常回来看望。现在就不同了,这个和自己孙子一般大的女孩,再次让汪奶奶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汪奶奶“同居”的这些日子里,小余说虽然自己的私人时间少了一些,但不用交房租后,每月能省下四分之一的工资,生活压力也轻了不少,“奶奶很好,还不要我付水电费,但有时候我也怕她太热情。”回忆起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小余直言“像相亲一样”。她说当时一看到屋里的绣球花,就知道汪奶奶“是个注重生活细节的人。”发现汪奶奶听力不太好,小余便主动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基本信息。就这样,彼此满意的两人才开启了“同居”生活。

创新模式并不易

律师:建议尽可能细化条款

汪奶奶和小余之间的相处,没有条款规定明确的权责义务,完全看个人意愿。街道说想到这个“老青互助”的创新养老模式,是需求所趋。结对前,街道排摸了名28岁以下的流动青年,像小余一样愿意住进老人家的,有6位。

为了把好事做好,街道会对提出需求的年轻人进行背景调查,然后再去寻找合适的老人家。如果能顺利找到结对对象,年轻人会先到老人家试住一段时间,若相处愉快,街道会再安排双方签订协议。

不过,这一模式的推行并不容易,因为愿意尝试的老人太少了,有的已经习惯了独居生活、有的不放心与陌生人同住、也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同意。

那么这种特殊的“同居”关系,法律上是如何界定的?如果老人在“同居”期间发生了意外,年轻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律师表示,老年人与年轻人共享居住的新型居住模式,也属于房屋租赁的一种。为了减少共享居住可能发生的纠纷,律师建议,双方应签订协议并明确权利与义务。例如将“甲方将××处房屋出租给乙方使用,月租金为0元”、“甲乙双方在相处过程中应相互尊重、照顾、关怀彼此”、“如老人出现意外或突发疾病,乙医院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其直系亲人”等条款列明。

对于这种新模式

网友们也各有各的看法↓

坊友们对此怎么看?

欢迎留言!

来源

都市快报

编辑

静静

推荐阅读

方法总比困难多!支持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j/1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