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大陆对台湾有同理心,但不再对话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m.39.net/news/a_6320423.html (郭正亮:民进党前立委) 两岸关系史上的“二汪” 大陆有两位汪老我都非常尊敬,一位是汪道涵,一位是汪毅夫。两位我都见过,我觉得他们最不简单的就是对台湾人特别有同理心。汪老的新著《学术研究与台联工作》我都看完了,书里引述的一些东西我有一些感受。比如引述年《美丽岛》杂志发刊词,“我们认为,在历史转捩点的今天,推动新生代政治运动,让民主永远成为我们的政治制度,是台湾万人民对中华民族所能做的最大贡献。” (汪道涵与辜振甫) (汪毅夫:全国台联会长) 最后一句话是“台湾1,万人民对中华民族所能做的最大贡献”。《美丽岛》有它的历史地位,年的时候它基本没有把台湾跟中华民族切开来看。如果相对现在,我们就会觉得为什么变成这样子?另外书中引述一位大陆作家在“二二八事件”之后几天在《世界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文章标题叫做“台湾人的悲哀”,副标题是“当了50年的奴隶,如今又没饭吃了,台湾人的悲哀”。内文这样写:“台湾米荒、物价飞涨、失业剧增、学潮频发跟自杀、贪污等社会问题”,就提到台湾整个二二八的社会背景,表达了他在大陆对台湾人的同情。汪会长引述很多文章提到要有文化自信,但不要自负,我的感觉就是很有同理心,很平实地在看问题,这是目前两岸最需要的态度。我为什么从这里讲起?因为两岸走到今天这样子,虽然民进党有责任,但并不是民进党一党造成的。大陆迅速崛起后的自负,使得台湾的空间越来越小。 两岸历史认知的差异 马英九执政后期就已经很难面对这样的挑战,马英九执政期间并没有反转陈水扁的历史教育,没有处理两岸历史认知的差异。年大陆在厦门推行平潭实验区,希望两岸关系更进一步,结果马英九拒绝了。接下来在ECFA问题上,马英九也不愿意接受大陆带来的更大合作空间。马英九为什么会这样想? (马英九在办公室) 马英九8年执政讲过中华民族,一中各表,也讲过九二共识,但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是中国人,态度非常保守。因为马英九已经感受到中国大陆崛起后带来的压力,中国大陆崛起之后已经不仅是自信,不是在对等地位上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所以马英九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而现在蔡英文就接了这个局,而且是更恶化的局。没有九二共识两岸就更加难以互动,大陆整体国力就完全展现。所以巴拿马现在自然就断交了。 两岸关系再难对等 到现在为止大陆还没有调整好心态,别说蔡英文,即便吴敦义也没有办法应对。这里就牵涉到台湾的主体性是什么,比如黄老师也支持张亚中的“一中三宪”,实际上就是创造台湾和大陆对等的地位,有一个更高位的“宪法”在上面,可是大陆现实上不可能接受(黄光国:我支持的是“一中两宪”,不是“一中三宪”)。如果大陆愿意诚实地面对“中华民国”,愿意诚实地面对中华文化在台湾有优良的部分,那么我认为台湾的主体性就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现在国际上根本没有“中华民国”的空间,跟大陆也不能讲“中华民国”,连“各表”都不行。现在去大陆讲我代表中华文化,他就笑你是什么中华文化。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就会产生逆反,既然“中华民国”没有可能,中华文化也不能代表,大家不能平等竞争,那乾脆我就只是台湾,跟中国一点关系都没有。 (台北孔庙) 可是这种逆反如果像刚才黄老师讲的是违反历史史实的,就一定会产生反弹。因为台湾的每一个历史遗迹都各有情感基础。比如林佳龙当台中市长后要把台中孔庙拆了,恢复成鸟居神社。理由是这个地方本来就是鸟居神社,是国民党来了之后把神社推翻盖了孔庙。林佳龙就说我要尊重历史。显然他在情感上不喜欢孔庙,更认可神社是历史的一部分。但这里面有没有日本情结?我认为不一定。比如屏东牡丹乡高士部落要恢复神社,很多统派说这又是民进党搞的。但事实上这和民进党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是日本人直接接触高士部落,并愿意捐钱恢复神社,部落也是愿意的,屏东政府没有介入。 台湾找不到发展的叙述逻辑 现在台湾各种历史力量都在寻求发展逻辑。有一些人希望台湾能够和中华文化接轨,希望台湾在中国的中华文明伟大复兴中扮演积极角色。但也有很多人开始怀疑,台湾有这样的可能性吗?大陆崛起之后还把台湾看在眼里吗?坦白讲现在两岸关系的发球权在大陆手上,如果大陆让台湾没有“中华民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空间,独派当然会崛起,不仅是国家主义崛起,文化“ ”崛起,更极端的台湾民族主义也会崛起。 (台湾的夜市一景) 时代力量或太阳花的那些年轻人是台湾民族主义吗?其实不是。我觉得他们比较明显的是认为台湾有自由民主,对大陆不要这么卑躬屈膝。仅此而已!其实他们想得很浅,但却有很大的支持基础。我们调查20到29岁的“天然独”世代,发现他们对中国一点感觉都没有。不仅对中国历史没有感觉,连中国新闻都懒得看。这才是比较严重的事情。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就因为他觉得既然你大陆不尊重我,我为什么要跟你玩? 大陆应给台湾人预留想象空间后来大陆也发现到台湾做青年工作太累了,不如设青年创业园区让台湾年轻人来大陆发展算了,但这样就永远只能和想到大陆发展的年轻人接触,但这些人不可能是多数。《联合报》民调显示台湾还有62%的人没去过大陆,有60%的人不想去大陆发展,只想在台湾安身立命。大陆要不要给台湾人提供一种想象的空间,让台湾人认为能有机会在中华文明复兴中扮演积极角色?我觉得这是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说,大陆领导人所说的中国梦到底有没有台湾的空间?再举一个例子,就能看出大陆事实上已经越来越不把台湾看在眼里。比如亚投行是年成立的,也就是马英九执政末期。但亚投行一成立台湾就没办法参加,因为亚投行章程写明只有国家可以参加。为什么不写“国家和地区”呢?为什么不给台湾留有余地呢?你叫台湾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结果连参加亚投行的空间都没有。 大陆用经济动作代替对话 我认为大陆在看到马英九的保守反应后,就觉得说算了。反正你马英九搞不定,我也不跟你玩了。大陆就开始走单边主义,年大陆成立了上海自贸区,后来又成立福建、天津自贸区,台胞证没有和台湾讨论就直接改成台胞卡,10年换一次跟大陆居民身份证是一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台湾不跟我玩,我就直接自己玩。反正我大陆力量那么大,台湾老百姓会认清形势来选择跟我玩。 (上海自贸区外高桥集装箱码头,图来自新华社) 所以简单讲政治上大陆没有让步的余地,“政治自负”,“经济促统”,现在根本不是“防独”。大陆对自己的制度都开始自负。大陆运用自己的经济力量,通过建立青年创业园区、降低大学入学门槛,让台湾学生更容易去大陆念书等等,都是不再和台湾谈了。我也不认为是蔡英文才让台湾变成这样的待遇,早在马英九后期就开始了。只要台湾不往更明确的统一道路走,大陆就用实力处理。我觉得这很遗憾,我想这不是汪道涵和汪毅夫两位先生所期待的。他们期待的统一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尊重,互相择取优点的统一。可是目前我认为这个氛围已经逐渐看不到了,所以我相对比较悲观。 (郭正亮与蔡英文) 郭正亮 年6月24日出生于台湾省高雄市,祖籍台南县麻豆镇,毕业于台湾大学、耶鲁大学,学者,台湾民主进步党籍的政治人物。 郭正亮被誉为民进党内的理论家与“驱动民进党转型的先锋”,曾出版民进党转型之痛(天下出版社,年),广受各界好评。年民进党的“台湾前途决议文”便出自郭正亮之手;而郭正亮也长期投入对两岸关系的研究,并曾参与撰写年陈水扁就职演说的两岸关系部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ys/15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台湾ldquo隐形冠军rdquo
- 下一篇文章: 央视主播笑怼台湾节目坐井观天,是最可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