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民要打破过度依赖台湾民意的对台思维
特别声明 凡向环球之音投稿的朋友,稿件尽量是“原创首发”并且要注明,以及附上作者的“相关介绍”,这样便于我们安排也便于更多读者能赏阅。欢迎各界仁人志士踊跃来稿,让我们携手前进,与崛起中华同航! 另外,由于许多读者在文章下面积极评论,但因评论设置只能呈现50条,因而所写评论尽量公正客观精华与及时,这样才能呈现给更多读者探讨交流。 环球之音 原标题刘国民:要打破过度依赖台湾民意的对台思维框架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民意是好事,大陆十几年来的对台思维也越来越受台湾民意的影响,其积极意义很大。与此同时,一种强烈依赖台湾岛内民意的对台思维框架和分析框架逐渐形成和巩固。这种分析框架一方面体现出相比传统中国的进步性、现代性,这种思维框架比原来的思维框架更细化、更具体也更科学;另一方面也渐渐束缚了大陆对台研究界和一般公众的思维,使大家慢慢忽略了这种分析框架之外的很多事物和很多其他的角度。 台湾民意是个半真半假的概念 如果台湾民意真有目前所说、所呈现的那么重要,就不会有年罔顾台湾民意的台湾被割让;如果台湾民意真有目前所说、所呈现的那么重要,也不会有年罔顾民意的两岸分割对立。试问在年和年这两次两岸隔离是台湾民意所支持的吗?显然不是。但事实就是不曾经过台湾民意,台湾被隔离了。现代台湾政治确实比以往更重视民意,但这种对台湾政治人物更迭起决定作用的台湾民意能进一步上升到自行决定台湾统独前途的地步吗?显然力道和火候还是不够的。当岛内主流民意倾向统一时,美国会放手不管坐视两岸统一吗?不会。等到台湾统派式微时,美国和岛内一些人们再次高扬起“民意”的旗帜说事,其实也是一种选择性失明和选择性复明。很显然,支持 的人在岛内所占比例很低的二三十年前,天天搞 的人们只会对当时的台湾主流民意选择性忽视、视而不见,等到台湾统派式微后,他们那双发现民意的双眼又再次复明了,又再次看到民意,天天拿民意说事了。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因素,可以说“台湾民意”是个半真半假的概念。 大陆应更多掌握两岸议题设置权,有无台湾民意牵制的对台政策区别很大 最近十多年的大陆对台政策深受台湾民意的影响,也形成了非常依赖台湾民意的分析框架。要注意到,两岸关系走到现在,从过去高度依赖台湾民意的分析框架来看确实遇到了不小的困境。但如果跳脱出高度依赖台湾民意的框架,用更多元的分析框架来分析两岸问题,则可以产生一系列不一样的角度和观点。 大陆应摆脱对台湾民意分析框架的过度依赖,在制定对台政策时不应过多受台湾民意的牵制,不能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化的台湾民意面前被动做出反应,而是应更多掌握两岸议题设置权。今年两会期间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到建设京台高铁,就是大陆主动设置两岸议题的一个重要标志。类似这样主动设置两岸议题的行动,以后可以更多一点。 举例说明。比如台军的兵力如何布防,如何调动,大陆虽然做不到百分之百决定,但决定一半是完全没问题的。当大陆自行宣布不在新北用兵时,新北市就很难出现战火,台军也用不着再重点防守新北;当大陆自行宣布台湾东海岸线为非军事区时,台湾东海岸就绝对不会出现战火,台军就没必要再重兵集结于东海岸;当大陆自行宣布不在台湾南部用兵时,台军的主要防守力量也会集中于北部,台湾的人口、产业布局也会受此影响出现向南迁移的现象。 从这个不算恰当的例子就可以看到,一旦摆脱对台湾民意分析框架的过度依赖,大陆对台思维确实可以更灵活、更多元,也会浮现很多新观点和新思维。毫不夸张地说,大陆对台何止能规划一条京台高铁,而且可以部分决定台军的兵力调动,可以极大影响台湾各县市的人口迁徙、产业布局、繁荣与衰落等等,甚至可以部分决定台湾的行政区划、经济社会发展方向。 统一本身可以增强认同 大陆资深涉台专家郭震远说过,统一本身可以增强认同。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放眼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和中华民族的领土范围曾不断发展变化,东南、西北、东北、西南等等都有一个边统一边融合、边融合边统一的过程。虽然经济、文化在中国的统一融合中作用很大,但不可否认政治军事统一本身就为增强文化认同、心理认同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中华大地也确实有很多地方是先政治军事统一进来再慢慢形成了认同。 台湾有其特殊性,虽然无法完全参照传统中国的历史规律,但至少部分可参照,不可能完全自外于中国历史规律。所以北京大学教授、台胞刘国基先生在中一智库研讨会上说,没有统一的事实,就不会有统一的民意。意思是统一本身具有扭转一段时间以来越来越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各种民调局面的功能。 其实,一看到认同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民调就悲观焦虑,进而否定大陆对台政策未来潜力的悲观主义者,确实应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思维是不是被过度依赖台湾民意的分析框架完全束缚住了。 既不过度依赖台湾民意,也要防止单纯从军事政治角度看待统独问题,应兼顾台湾民意和武力 在大陆民众中一直存在两种思维误区:一种过于激进强硬,甚至回到了单纯从军事政治角度看两岸的思维方式,演变成一种简单、干脆的武统论;一种过度依赖台湾民意,分析框架完全被台湾民意绑架,面对台湾认同问题的现状悲观守旧、难以创新。笔者认为这两种误区都有改进的必要,一方面不要回到简单、干脆的武统论,另一方面不要过度依赖台湾民意。但这不是说台湾民意不重要了,也不是说军事角度看两岸的武统论完全不用了,只是说这几种思维都要兼顾着,用更多元的方式完整呈现。 未来两岸问题是用什么方式解决的,虽然目前尚属未知,但只要还有可能,介于武统论和高度依赖台湾民意之间的某种折中式思维、某种折中式方法、某种折中式政策,会比上述两种误区更务实也更恰当。(文/刘国民本文系作者投稿来源/环球之音) 作者刘国民,现居北京,长期白巅风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ys/14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权威金寨行政区划调整很多人身份证驾
- 下一篇文章: 我们出钱帮你爆改出租屋朋友家实验室x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