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双摄向多摄渗透的时代,摄像头业务持续推进,镜头自供率逐渐提升。伴随着三摄甚至多摄渗透率的提高,市场将会开启新的成像变革。Counterpoint预计全球搭载三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从年的2.3亿部提升到年的7.5亿部,渗透率从16%提升至51%。目前三星三摄及以上手机渗透率最高,达到27%;华为则以23%位居第二。而从整体数据来看,市场中三摄手机目前渗透率为15%,在年末将达到35%、年突破50%。欧菲光紧抓光学产业机遇,提高市场份额,重视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公司的光学产品贡献了大部分的营业收入。公司进军光学镜头产业,进一步深入布局光学镜头的研发和制造,继续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发展,未来重点布局VCSEL、DOE等上游的关键元器件,打造光学领域的垂直产业一体化布局。

TOF是智能手机创新的趋势之一,当前正加速渗透。下一波移动终端创新将围绕AR进行革命性创新。随着增强现实内容市场的蓬勃发展,内容厂商不断推动AR/VR开发平台的发展,必然会推动TOF产业的发展。TOF有望接力结构光,从生物感知到虚拟现实,从人脸识别到3D建模,带来产业端升级和用户体验优化,前置人脸识别+后置虚拟现实功能可能成为手机的下一个形态。伴随AR/VR的发展,ToF有望成为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下一个风口。在3Dsensing领域,公司与以色列3D算法公司MantisVision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在3D成像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

屏下指纹开启新一轮快速成长。随着光学指纹识别产业链的逐渐成熟,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屏下指纹识别应用规模将显著扩大,同时,随着国内OLED面板厂商的生产能力逐渐导入,光学式和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成本将会逐渐下降,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根据IHSMarkit数据,光学式指纹识别模组的出货量将预计超过万颗;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75亿颗;至年预计将超过2.8亿颗。在光学方案中,公司已成为国内手机厂商屏下指纹版本的模组主要供应商,具备量产能力,获得了市场认可,预计未来伴随着需求释放,欧菲光将开启屏下指纹识别新一轮快速增长。

资金压力缓解,触控剥离指日可待。股权转让、国资入股双管齐下,公司资金压力缓解。年5月28日,公司与南昌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欧菲控股其一致行动人裕高向南昌工控转让其持有公司16%股份,公司迈出引国资入股第一步,公司先后引入南昌市政公用、南昌产盟投资、南昌国金工业等国资,合计收到投资方预付款项人民币35亿元。一系列股权转让、引入国资的举措顺利推进,将有效缓解公司所面对的资金压力。

风险提示:智能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国资入股不及预期。

一、由双摄向多摄渗透的时代,摄像头业务持续推进

1.1三摄以及多摄渗透率继续提升

如今智能手机进入存量时代,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寻找新的手机性能以谋求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和销量突破。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拍照、录像的需求日益增加,摄像头模组的进化是智能手机发展的必经之路。

手机厂商不断对镜头进行创新升级,由双摄逐渐向三摄和多摄转变。我们认为摄像头三摄甚至多摄的普及也是未来两年手机创新的重要领域之一。三摄最大的优势在于暗光下拍摄效果佳,并且可以突破3倍以上的光学变焦,可以支持4D预测追焦、四合一混合对焦、5倍混合变焦、10倍数码变焦等功能,背后闪光灯也有多重色温可选,感光器面积增大,可以让噪点控制更优异。

伴随着三摄甚至多摄渗透率的提高,市场将会开启新的成像变革。Counterpoint预计全球搭载三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从年的2.3亿部提升到年的7.5亿部,渗透率从16%提升至51%。

从三摄手机总出货量情况看,三摄主要集中在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苹果、等品牌身上,根据counterpoint数据显示,目前三星三摄及以上手机渗透率最高,达到27%;华为则以23%位居第二。而从整体数据来看,市场中三摄手机目前渗透率为15%,在年末将达到35%、年突破50%。

1.2手机镜头持续升级,公司镜头自供率将不断提升

塑料镜头便于自动化批量加工,玻璃镜头需要逐个研磨加工难度较大。手机镜头由若干镜片、隔片(隔圈)和压圈、镜筒组成。从材质上分,镜头主要分为塑料镜头和玻璃镜头两大类;制程上又分成球面和非球面。现在手机应用的主要是非球面塑料镜头。塑料镜头的优点在于便于大规模量产,玻璃镜头的优点在于透光率更高。

镜头制造的难度不仅体现在技术上,还体现在1)原材料的集成、制造工艺等方面,因为设计成功不代表可以制造出来,制造工艺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沉淀;2)模具需要经过精加工,工艺非常难,目前日本和台湾在模具方面有优势;3)镜头的可塑性,随着智能手机越做越薄,镜头要做到4mm或者更薄,里面的镜片可能是0.2mm,组装过程中如何做到不变形、不裂,并且将几个镜片叠加在一起,这些都需要经验的积累,只有技术、设备不能将最终的镜头做到出色。

对于手机镜头而言,镜片片数越多,光线过滤、成像和色彩还原的效果越好。7P镜头还进一步提升镜头的聚光能力和解析能力。手机厚度是多镜片的瓶颈限制之一。7P可应用于48MP主摄像头,未来继续升级。

旗舰机种的像素不断升级,由万逐渐升至万。前置摄像头也逐渐由万升级至万,拍照效果提升。

国内高端机种的镜头也逐渐从5P升级到6P,以便实现超级大广角,大光圈,光学变焦也不断升级至三倍,使得夜拍效果逐渐加强。IDC预计年后置镜头的6P渗透率约为40%。

1.3光学创新永不停歇,公司垂直布局摄像头产业链

欧菲光紧抓光学产业机遇,提高市场份额,重视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公司的光学产品贡献了大部分的营业收入。欧菲光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均设立了研发中心。公司持续提高摄像头模组的市占率,目前已打入华为,小米,OPPO等国际知名手机厂商的阵营,自动化率超过90%。年4月,公司完成与索尼华南电子的交割事项,获取COB(ChiponBoard)以外的Flip-Chip关键制程及相关专利许可,顺利进入A客户供应链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公司在产线自动化改造和高端摄像头模组的研发、工艺制程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3Dsensing领域,公司与以色列3D算法公司MantisVisionLtd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在3D成像领域开展深入的合作。

17年11月,公司设立子公司南昌欧菲科技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进军光学镜头产业,进一步深入布局光学镜头的研发和制造,继续向产业链上游进行延伸发展,预计年镜头的自供率将进一步提高。此外公司未来重点布局VCSEL、DOE等上游的关键元器件,打造光学领域的垂直产业一体化布局,利于公司稳固供货能力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加强产品竞争实力。

手机摄像头对应的产业链企业包括图像传感器制造商、模组封装厂商、镜头厂商、马达供应商、棱镜、滤光片供应商等。由于行业技术壁垒和集中度高,产业链的龙头多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所垄断,大陆的厂商主要集中在棱镜、红外滤光片和镜头模组封装上,其中CMOS厂商包括豪威(韦尔股份),镜头厂商包括舜宇光学、瑞声科技、联合光电等,模组厂商包括舜宇光学、欧菲光、丘钛科技、立讯精密(立景)等,棱镜以及光学组件厂商包括舜宇光学,利达光电,水晶光电等。

1.4ToF为移动端搭载3Dsensing的主要选择

3Dsensing是智能手机创新的趋势之一,当前正加速向中低端手机渗透。目前实现3Dsensing共有三种技术,分别为双目立体成像、结构光和ToF,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方案是结构光和TOF。其中结构光方案最为成熟,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工业3D视觉,TOF则凭借自身优势成为在移动端较被看好的方案。

3D结构光最早应用于苹果旗舰iPhoneX,结构光原理为通过近红外激光器向物体投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光线,再由专门的红外摄像头进行采集获取物体的三维结构,再通过运算对信息进行深入处理成像。该技术目前共有编码结构光和散斑结构光两种实现类别。结构光技术仅需一次成像就可得到深度信息,具备低能耗、高成像分辨率的优势,能够在安全性上实现较高保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脸识别和人脸支付等场景。但结构光技术识别距离较短,大约在0.2米到1.2米之间,这将其应用局限在了手机前置摄像,主要用于3D人脸识别屏幕解锁、人脸支付及3D建模等。

ToF(TimeofFlight)技术是年才被应用到手机摄像头的3D成像技术,其通过向目标发射连续的特定波长的红外光线脉冲,再由特定传感器接收待测物体传回的光信号,计算光线往返的飞行时间或相位差,从而获取目标物体的深度信息。ToF镜头主要由发光单元、光学镜片及图像传感器构成。其识别距离可达到0.4米到5米,因此已有品牌,如OPPO、华为等,将其应用于手机后置摄像。ToF技术具备抗干扰性强、FPS刷新率更高的特性,因此在动态场景中能有较好表现。另外ToF技术深度信息计算量小,对应的CPU/ASIC计算量也低,因此对算法的要求更低。但相对于结构光技术,ToF技术的缺点在于其3D成像精度和深度图分辨率相对较低,功耗较高。

双目立体成像原理较为简单,即利用双摄像头拍摄物体,再通过三角形原理计算物体距离,合成立体图像。其具有高3D成像分辨率、高精度、高抗强光干扰的优势,同时能保持较低成本水平。但由于需要通过大量的CPU/ASIC演算取得它的深度和幅度信息,其算法极为复杂较难实现,同时该技术易受环境因素干扰,对环境光照强度比较敏感,且比较依赖图像本身的特征,因而拍摄暗光场景时表现差。由于以上原因,双目立体成像技术在手机上较少应用。

结构光技术和ToF各有优势,在移动端的应用上具有互补的特性,但不可否认的是,ToF的多场景应用呈现出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iPhoneX对3D结构光的应用带动了这项技术的发展和渗透,目前相较于ToF,结构光技术在应用上更为成熟,出货量上明显占优。而且结构光的扫描效果更为真实,具备更强的3D还原能力。但遗憾的是,作用距离的劣势限制了其应用。ToF技术弥补了距离上的缺陷,由于能够支持更远的作用距离,ToF技术可以被应用于包含3D人脸识别、3D建模以及手势识别、体感游戏、AR/VR在内的更多场景中,从而为智能手机更娱乐性和实用性的体验。此外,相比结构光技术,ToF的模组复杂度低,堆叠简单,可以做到非常小巧且坚固耐用,在屏占比不断提高的外观趋势下,更得到手机厂商的青睐。

拍照虚化。ToF具备更好的景深采集功能,加入智能手机后摄模组后,能够实现快速、远距离获取更高精度的景深信息,从而完成较结构光更大范围的3D建模,而且由于自带红外光源,其在暗光环境下获得的景深信息同样准确。因此,有TOF摄像头参与的成像在虚化效果上会更加真实,富有层次,从而能够带来更好人像模式体验。

下一波移动终端创新将围绕AR进行革命性创新。随着增强现实内容市场的蓬勃发展,内容厂商不断推动AR/VR开发平台的发展,必然会推动TOF产业的发展。TOF有望接力结构光,从生物感知到虚拟现实,从人脸识别到3D建模,带来产业端升级和用户体验优化,前置人脸识别+后置虚拟现实功能可能成为手机的下一个形态。伴随AR/VR的发展,ToF有望成为智能手机摄像头的下一个风口。

我们看到年3D感测手机大多集中在高端机等旗舰机型,结构光以苹果为代表,自iPhoneX后的机型都已经搭载结构光功能,而华为搭载TOF的机型数量最多。根据Yole的预测数据也显示,全球3D成像和传感器的市场规模在–年的CAGR为38%,年市场规模18.3亿美元,年将超过90亿美元。其中,消费电子是增速最快的应用场,–年的CAGR高达%,到年消费电子市场规模将超过60亿美元。

从出货量上来看,我们预测智能手机3D感测需求将从年的万部增加至年的2亿部以上,其中年的ToF机型还主要集中在几款高端旗舰机,从年开始TOF的出货量将进一步爆发,在整体3D感应中占比有望达到40%。

我们预测/年TOF的出货量为万/2.1亿部,同比大幅增长%/%,欧菲作为模组厂商的龙头也将充分受益。

二、屏下指纹开启新一轮快速成长

随着光学指纹识别产业链的初步成熟,供应链的进一步完善,屏下指纹识别应用规模将显著扩大,同时,随着国内OLED面板厂商的生产能力逐渐导入,目前只适用于OLED屏幕的光学式和超声波式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成本将会逐渐下降,光学式屏下指纹识别方案的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根据IHSMarkit数据预测,光学式指纹识别模组的出货量将预计超过万颗;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出货量预计将超过1.75亿颗;至年预计将超过2.8亿颗。

光学指纹识别方案的产业链主要分为算法及芯片(核心领域)、CMOS(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Lens(主要是微透镜阵列)、滤光片以及产品封装。作为国内主要图像传感器供应商之一的豪威科技,将受益于光学指纹识别产业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

目前,市场上已发售的智能手机大多采用光学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京东方的专利申请量最多,排在国内首位,天马微电子、信炜科技、三星和欧菲光分列第二名至第五名。中国的手机厂商率先大规模应用了屏下指纹技术,小米和vivo是最早大规模应用光学屏下指纹技术的手机厂商。华为在此次的Mate20Pro也搭配了屏下指纹版本。供应商为汇顶科技。

在光学方案中,公司已成为国内手机厂商屏下指纹版本的模组主要供应商,具备量产能力,获得了市场认可,预计未来伴随着需求释放,欧菲光将开启屏下指纹识别新一轮快速增长。

公司具备成熟的屏下光学方案和超声波方案的指纹识别技术,随着全面屏的普及,屏下指纹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公司作为全球第一家量产玻璃/陶瓷盖板指纹模组供应商,以及全球第一家量产电容式玻璃下指纹模组供应商,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全产业链整合,产能规模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有效发挥。

三、智能汽车双轮引擎驱动

除了光学产品之外,公司全面布局智能汽车和车联网领域,主要包括HMI、ADAS和车身电子ECU,打造“双轮驱动”新引擎。HMI(HumanMachineInterface,人车交互系统)是智能汽车和驾驶员实现沟通的纽带,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两类产品是智能中控台和数字化仪表盘。ADAS(AdvancedDrivingAssistant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利用安装在车上的传感器感测周围环境,增加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市场空间巨大。车身电子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华东汽电,丰富了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产品线。

四、三季度业绩出现拐点,单季营收创新高

欧菲光三季度营收出现拐点,业绩持续向好。公司年实现营业总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7.4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共计.9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7%。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行业竞争,聚焦光学产品业务,不断加强产线自动化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报告期内摄像头模组出货量稳步提升,屏下指纹识别模组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盈利水平稳步提升。

公司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同比下滑86.88%,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智能手机行业景气度和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传统触控产品、低端摄像头模组和电容式指纹识别模组的价格承压,由于季节因素,触控显示事业群的产能利用率阶段性偏低,整体盈利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我们预计随着触控显示业务的剥离,公司的盈利能力将回到正常水平。

单季度来看,公司三季度营收创新高。年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10.98%,营收水平再创历史新高。三季度下游需求支撑,公司核心业务光学板块维持高增长,带动单季度业绩水平上扬。就单季度盈利来看,公司Q3实现归母净利润1.60亿,我们认为随着未来触控板块的剥离公司将重新提振盈利水平。

三费情况。公司近年来三费水平控制效果明显,期间费用率维持相对稳定水平。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3%、1.96%和2.37%,与年持平。具体来看,公司三费中财务费用占比最高,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共计8.98亿元,同比下降2.93%,单季度财务费用.57亿元。财务费用主要来源于公司在扩张营业规模过程中,通过银行借款方式来满足资金需求而产生的利息,以及公司海外业务产生的汇兑损失。公司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共计7.43亿元,同比小幅上升,主要是本期深圳厂区关闭产生部分一次性费用,以及业务人员增加产生的费用所致。

研发支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移动互联产业中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欧菲光始终坚持以研发为导向,研发占比始终维持在行业较高水平。18年公司研发支出共计20.43亿元,占营收比重4.75%,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为12.89亿,占营收比重3.4%,与去年同期持平。稳定研发投入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护航,经过多年的积累,公司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和工艺技术,并拥有了一只具有丰富的研发、生产经验的技术团队。

五、资金压力缓解,轻装上阵,亏损业务剥离

股权转让、国资入股双管齐下,公司资金压力缓解。年5月28日,公司与南昌工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后称南昌工控)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公司实际控制人欧菲控股其一致行动人裕高向南昌工控转让其持有公司16%股份,值得注意的是南昌工控的实际控制人为南昌市人民政府,股份转让后公司实控人不发生变更,南昌工控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公司迈出引国资入股第一步,目前该转让预付款5亿元已支付。此后,公司先后引入南昌市政公用、南昌产盟投资、南昌国金工业等国资,截至目前,合计收到投资方预付款项人民币35亿元。一系列股权转让、引入国资的举措顺利推进,势必有效缓解公司所面对的资金压力。

设立安徽子公司,触控业务出表第一步。欧菲光于年10月11日召开总经理办公会,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精卓光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对安徽精卓增资7.3亿,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控股子公司南昌欧菲光学和控股子公司南昌欧菲触控科技拟以经营性资产对安徽精卓增资26.88亿元。安徽精卓主要开展触摸屏和触控显示全贴合模组等触控显示相关业务,后续将适时引入战略投资者。

欧菲光11月18日发布公告,欧菲光及全资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南昌欧菲光学技术和南昌欧菲触控科技同出资设立了安徽精卓光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欧菲光科技、欧菲光学、欧菲触控拟将持有的部分安徽精卓股权转让给安徽鼎恩,转让后安徽鼎恩将持有安徽精卓51.88%的股份,股权转让总金额为人民币18亿元。

风险提示

智能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由于受到换机周期变长的影响,智能手机出货量趋缓,若低于市场预期,公司的经营业绩或将受到不利影响。

行业竞争加剧:随着各零部件厂商的不断扩大,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国资入股不及预期:国资入股不及预期或影响到公司的现金流情况。

更多精彩推荐,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17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