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说其父白崇禧曾被台湾人视为ldq
刘文斌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01215/8498248.html ---Tips:点击上方蓝色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编者按ID:qqculture 那时白崇禧在台湾的民间声望高得有点震主。战争时蒋白关系很好,结束之后关系就不对了,把他冷冻起来。所以来台湾之后,表面他是四星上将,待遇、开会都很正常,但是背地下不是这样的。 腾讯文化杨敏发自北京 年,“二二八事件”爆发时,白先勇十岁,住在上海虹桥的一栋花园洋房里。他知道父亲去了台湾,但并不知道他去做什么。年代举家迁往台湾后,有许多台籍人悄悄地告诉他,父亲曾救过很多台人的性命。年父亲过世,许多不相识的台人自发前来悼念,还有人会悄悄献上五百块奠仪,留下一封感谢信默默离开。 直到近些年白先勇开始整理关于父亲白崇禧的史料,他才兀然发现,“二二八事件”之后,其父被蒋介石派往台湾宣慰十六天,不仅影响了台湾的未来,还改变了许多家庭的命运。但出于各种原因,这些在官方的著述里并未留下明显的痕迹。 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国民党统治台湾的许多年里,“二二八事件”始终是一块无法涉足的禁区。 年2月27日下午7点半时,台北街头两名专卖局缉私人员强行没收一名私售香烟女贩的烟和钱财,并用枪托袭击其头部重伤,引发围观群众聚集抗议。缉查人员情急之下开枪示警,又误伤路人致死。此事件迅速发酵,导致2月28日爆发全岛性的反抗政府事件。这即是“二二八事件”的由头。 事件爆发后,陈仪以共党煽动为由,向南京请兵镇压。年3月9日早,国军整编21师登台,台湾宪、警、军队、警备部开始对台人滥捕滥杀,一时全台湾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3月17日,国防部长白崇禧奉命抵台宣慰。 廖彦博曾就读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博士班,专治民国史,并参与《二二八事件辞典》条目撰写。从二三年前起,他与白先勇一道寻访有关白崇禧来台宣慰的零碎史料和亲历者,抱持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运用各种档案、电报、函件,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日记与口述访谈,记录下白崇禧在台湾平抚伤痛的关键十六天。 以下是白先勇、廖彦博的访谈。图为年3月24日,白崇禧在台宣慰。右二为白崇禧,右五为冷欣 “有些军人是打过八年仗的,恨死日本人了”腾讯文化:“二二八事件”其实是由非常小的一起事件引爆,这背后有哪些关键的成因? 廖彦博:台湾光复后,人民对于来台接收人员本来抱着很高期望,但是国民党接收人员在台湾的各种贪污不法举动,让台湾民众深感失望,民怨开始累积。 陈仪对治理台湾,本有一套理想,但是他性格刚愎,听不进谏言;他的治台班底,主要是从福建跟过来的那拨人,台湾本地知识分子没有参加治理的渠道。 在经济上,日本战败,台湾的原料少了输出市场,战后基础设施建设也还未恢复,再加上战后由南洋陆续遣返的台籍日本军人,找不到工作,凡此种种,都增加社会不安定。 最后,就是专卖局所垄断贩卖的烟酒,质量拙劣难以入口,却不断取缔升斗小民零售贩卖的私酒私烟,终于酿成民变。 腾讯文化:3月9日早上国军整装21师登陆台湾之后,台湾形势如何转变? 白先勇:2月28号到3月8号这段时间,是台湾本省人打外省人,民怨爆发了,趁机打外省人,可怜打的都是底层的无辜小老百姓。 到3月9日,整编21师登陆台湾,政府用军队来镇压,就有点报复性质的,过头了。从心理上来看,那些登台的军队,有些是打过八年仗的,恨死日本人了。但好多被日本征召打仗的台湾人刚刚从南洋回来,还穿着日本军服,还带个武士刀,嘴巴里还唱着日本国歌。在国军的眼中,帮日本人打仗的都是汉奸,所以当中有很复杂的原因。 腾讯文化:白崇禧抵台前,拟就一份布告,“国防部宣字第一号命令”,明确提出改组行政公署为省政府等命令。实际上他对台湾形势已经很了解了? 廖彦博:他有几个管道,一个是监察院的监察委员丘念台(同时兼国民党台湾省党部委员),丘念台是丘逢甲(民主革命党人,曾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的儿子。丘念台因为长期在内地工作,主要是在广东,他本身是客家人,所以他会说客家语、普通话跟闽南语,他又有留日背景。所以他在语言方面可以做白崇禧的一个桥梁。许多台湾人也知道他,会找他去向白崇禧说我们的亲人被逮捕了,可不可以请白部长帮我们调查一下。 第二个管道是林献堂,林献堂是台湾雾峰林家当时的大家长,他在日据时代也是台湾首席士绅。白崇禧等于在这两个管道上面了解了相当多跟陈仪告诉他不一样的事情。(注:丘念堂后成为改组后的台湾省政府的省党部主任委员) 腾讯文化:那白崇禧对陈仪的“叛乱阴谋”的定性到底是怎么看的呢? 白先勇:他的看法不一样。你想想,我父亲参加过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北伐战争,他从广州一直打到山海关,第一个带军打进北京的,把北洋军阀都打跑了,然后是八年抗战。他其实把“二二八”看成很小的事件,不算大暴动,应该很容易安抚的,所以他认为不需要派军队来的。本来还是要再派军队来的,后来也没再派。 腾讯文化:当时和白崇禧一起到台湾的还有陆军副总参谋长冷欣、中将吴石和三青团中央总干事蒋经国。蒋经国跟随的目的是什么? 廖彦博:本来陈仪和柯远芬不让白崇禧来,因为他们岛内还没有把秩序恢复下来,陈仪希望白崇禧3月17、18号左右,柯远芬甚至说3月31号再过来。但是蒋介石在台湾有特务系统回报,说似乎局势不像陈仪说的那么严重。蒋介石急于知道到底台湾现在怎么样了,所以他就加派蒋经国,陈仪就无法挡驾。 蒋经国负有另外一个任务,他想知道当时的三青团在台湾涉入“二二八事件”的情况。年日本投降之后,三青团是最早进入台湾的国民党组织,比国民党的党部还早,因为台湾人分不清楚什么叫三青团什么叫国民党,他们以为三青团就是国民党,所以他们就抱着热诚加入了三青团。 在“二二八事件”当中许多知识分子都是三青团团员,被陈仪捕杀得非常厉害,蒋经国负有这个特殊的任务,他想知道到底三青团是不是造成“二二八”的主因。我们查到了一个小小的史料,他在台湾曾经秘密访问了本地的士绅,他问“二二八”到底什么原因,陈仪得不得人心等几个问题。 吴石是连续剧《潜伏》男主角的原型,但当时还没有和中共方面取得联系。他是福建人,所以白崇禧带他来有一定的目的,觉得他也许可以和台湾人沟通。另外,他还想任命吴石为台湾省警备总司令,但是蒋介石那边另有人选,所以这个建议就作罢了。 “白崇禧来时,台湾已经是一个弹药库了”腾讯文化:白崇禧刚到台湾的时候,台湾的形势是怎么样? 廖彦博:在3月9日凌晨,整编第21师登陆,从3月10号起,一些在台湾很知名的知识分子失踪,比如说林茂生,他在日据时代公费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教育博士学位,是台湾拔尖的精英。许多台湾现代化的知识分子,差不多在3月9号到3月11号左右都突然不见了,也没有罪名,到现在也不知道下落。全台湾就陷入恐慌的情况,因为滥捕滥杀的情况慢慢波及一般的百姓。 我在书里面有提到一个站务员,检票的,有一天突然就来了一辆军车,把他不由分说就带走了。他的弟弟后来追忆这段过去,就说他的母亲和他的嫂嫂每天都是哭着出去哭着回来,找不到人。他说他一辈子就因为这个原谅不了国民党。他觉得国民党是可恶的刽子手。 所以当时的台湾已经风声鹤唳、人心惶惶了。白崇禧来时,台湾已经是一个弹药库了,如果处理不慎就可能爆炸了。 腾讯文化:如果白崇禧并不相信陈仪对“二二八事件”的判断,那他到台湾之后跟陈仪是怎样互动的呢? 廖彦博:白崇禧在台湾整个作为是受到陈仪监视的,但白崇禧是南京派来的大员,他必须维持官方说法,在表面上必须和陈仪站在同一个立场,所以他许多的演讲都公开称赞说陈长官处置得宜。所以有台湾历史研究者会说白崇禧到台湾之后立场倒向陈仪。 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几点可以证明。 比如说丘念台的回忆录里提到,他和白崇禧搭飞机回南京的时候,白就跟他说陈长官是必须要调换的。所以在这一段期间内他对陈仪的那些恭维其实是为了让自己的调查和宣慰的行程能够更加顺利。 后来应该是3月28日左右,当时他一天之内就下了好多命令,其中有一个命令是一封电报,实质上是取消了陈仪在宣布戒严之后的军法终审权。意思是你抓了多少人,案情如何,判处的情况如何,统统都要造册给我国防部长知道。 取消他的军法终审权,背后的意思就是说白崇禧已经不相信陈仪的报告,抓了多少人,杀了多少人,其实他是不相信的。所以他要进一步查实核算。 图为年3月28日,白崇禧视察专卖局的工厂 白先勇:说到军法终审权,我访问过一个人叫萧锦文。他当时是一个二十来岁的记者,社长是他舅舅,那个社长牵涉到“二二八”事件,一下子把他抓走了,判了死刑。 他说他关到台北的监狱,里面有二十几个人,每次五个人带出去,就没有回来。有天轮到他了,五花大绑,蒙了眼睛,还插了牌,被丢到卡车上去,就要枪毙了。 但是开到一半,那个车子调头把他们放回到警察局。过一阵子就放出来了。 后来他舅舅告诉他说,你走到一半的时候,白崇禧的命令到了。就是28日白崇禧宣布的取消军法终审权的这个命令。我访问他的时候,他握着手跟我说你父亲救了我一命,你父亲那道命令让我多活了66年,他说时老泪纵横。 腾讯文化:但白崇禧在公开场合并没有跟陈仪辩驳? 白先勇:我父亲去了以后虽然他下令禁止滥捕滥杀,可是像柯远芬、陈仪他们,暗暗的秘密处决一些人。所以在3月28号那天特别召开这个会议,把陈仪、柯远芬他们都招来了。柯远芬非常嚣张,他说“宁愿错杀九十九个,只要杀对一个真的就行”。我父亲当场拍桌子训斥他,他说“杀一个无辜,天下不为也,你怎么可以讲这个话”。父亲的态度非常重要,影响了全省军警的态度。如果他那时候纵容柯远芬,那下面好多人判了死刑就执行了。而且因为这个事情,我父亲向蒋介石弹劾柯远芬。 腾讯文化:除了取消陈仪的军法终审权,白崇禧还做了哪些安抚性的工作? 白先勇:他做了很多有前瞻性的事情,比如鼓励族群通婚,鼓励外省人和本省人通婚。还送很多台湾人到中国大陆来念书。 他最要紧的就是跟牵扯进“二二八事件”的学生喊话,因为学生年轻,就既往不咎,不处罚他们,让他们回来复课。 廖彦博:比如说他一到台湾就发了一个“国防部宣字第一号命令”,是一个布告。他从南京备妥了大概10万份到台湾去散发。这个布告就是说除了共党之外一概免究。当然我们知道其实当时中共在台湾的地下党非常少,人数大概数十而已。但他这个布告带来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就是说涉及事变的人全部一概免究了。 布告里还提到,对于台湾一些制度上的调整,比如说长官公署改组成省政府,允许大量的台湾籍的人才进入到省政府里面服务,本来长官公署里面台湾籍的人大概占3%多,现在一改之后省政府委员15个里面9个是台湾人,还有台湾省专卖局,“二二八事件”起因的那个专卖局改为公卖局等等。 图为年3月23日下午,白崇禧视察大观发电厂 在这本书写出来之后,有一次我和白老师到台湾一所学校去演讲。里面有一位老师,她研究日据时代的糖业生产。她对于白崇禧的研究是从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开始的。 当时“处委会”(“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对陈仪提出一个“32条要求”,被陈仪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叛乱。很奇怪的是其中有一条是“运回大陆上海的15万吨敌糖(就是日本留下来的糖)要还给台湾人”。 这位老师就觉得奇怪,其他的要求都是建立民主、改组省政府,提到糖干什么? 然后她就去查这件事情,后来发觉这个事情果然是一个民怨。那15万吨的糖本来是台湾自己留下来的,没想到长官公署把这个扣下来说是全部查封,说是敌产,就运到上海去了。 后来他说白崇禧来台湾之后了解到这个状况,他就很快做了一个决定,台湾留六成,大陆留四成。15万吨里面六成再运回台湾来。可见白崇禧蛮厉害的,他很快在这十几天里面了解局势,连糖这种事情都管到了。 腾讯文化:行政公署改为省政府,这种改变会对台湾起到什么作用呢? 廖彦博: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其实很像日本总督府,日本总督是一人主导整个台湾的行政,行政长官同样如此,下设许多处都是长官的辅助机关,直接听命于长官一人。 省政府就不然,因为内地的省政府,当时国民党省政府是采合议制,是省政府委员会,省主席只是一个委员会的主席。 其实很多当时的台湾知识分子就很诟病这种长官公署制度。他们觉得我们现在光复了,我们应该和内地一样采省政府制,不应该是长官公署制。 “白崇禧在台湾声望有点高,高得震主”腾讯文化:可是白崇禧在台湾实际上只呆了十六天,这些改变,比如改组政府,是他离开之后才陆续进行的? 廖彦博:他在这十六天里面在台湾到处观察,回去南京之后,在4月7号拿出《宣慰台湾报告书》。报告书对于“二二八事件”的成因认定,形成台湾官方往后数十年内对“二二八”看法的基础。仅此一点,报告书就具有高度史料价值。 报告书对于台湾的各项改革建议,如改专卖局为公卖局、改长官公署为省政府、土地改革、扩大台籍人士参政管道等,对日后台湾也有深远影响。 而且他回南京之后,还是不断在关心台湾。在年2月5号又上来一个签呈,因为他取消了陈仪的军法终审权,所以陈仪处置人犯都要报给国防部,那是最后一波了,那份文里面我们看到有18个人是被判死刑的,白将军都改过来了,死刑都免掉了,有的改成徒刑,有的就是很轻的徒刑。 腾讯文化: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白将军的这次宣慰之行的话,“二二八”事件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 廖彦博:因为中央一定会派人宣慰,蒋介石的策略就是先剿后抚,他一定有一个抚的后着,但是抚的人选如果不是白崇禧的话会怎么样呢?我有设想过,如果他派一个文职的大员来,那这个大员可能看不透陈仪的一些做法,也没有国防部长这个职权来取消陈仪的军法终审权。如果派武职的人,假设派陈诚,陈诚当时是蒋信任的爱将,参谋总长。陈诚的好处就是他的缺点,就是太认真。万一他有一个过严的表示,比如说依法严办,如果他讲了这四个字的话,那很多被捕的台湾无辜的人很可能都会遭到更严的对待。我觉得这两种恐怕都比白崇禧来情况更糟。 腾讯文化:来台湾宣慰这件事对白崇禧自身有何影响? 廖彦博:他年12月30号从海南岛飞来台湾就被拿掉一切的职务了,只给他做一个战略顾问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是何应钦。没有兵权的老将。然后另外一方面他是所谓的国民大会的代表,投票选蒋介石的。 我和白老师一起在整理这段史料的时候,慢慢有一种感觉就是,因为蒋在年来台湾之前,他对台湾等于是没有树任何的德望,而且又有“二二八”那么一个恐怖可怕的事情在里头。 在白老师的《白崇禧将军身影集》里面有一张年的照片,好像白崇禧在南投草屯,这是台湾非常小的一个乡下,只是去那边看看而已,然后民众夹道欢迎。后面有人拿着“源远流长”,“台湾白式宗亲会”的横幅。 这张照片如果摆在蒋介石的桌上,不知道蒋氏父子作何感想。我想他们很害怕的就是像白崇禧这样的有战功有声望的外省人,结合台湾一些对蒋氏或者对国民党统治不满的本省人在一起。 图为年白崇禧在南投草屯视察,受到民众欢迎 白先勇:所以,那个时候他在台湾的民间声望很高,高得有点震主。看我父亲讲的那些关系都是这样的,北伐打进了北平时蒋白关系很好,之后就不对了。到战争再打起来了,开始重用他,结束之后关系又不对了,把他冷冻起来。所以来台湾之后,表面他是四星上将,待遇、开会都很正常,但是背地下不是这样的。 腾讯文化:当时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当时是三班人马24小时守着他? 白先勇:我们到哪去,他们就跟在后面。我的另外一本书写了很有意思的一个事,有一次我陪我父母亲去看京戏,看《红娘》。大雨,那个车就停在那里,好大的雨,三个小伙子躲在车里面。我母亲一看,哎呦,真是辛苦他们了,跟我说去买几张票,干脆请他们进去看戏吧。后来我就买了三张票,给他们三个,我说我母亲想请你们看戏,这几个小伙子不知道怎么办,后来还是拿着一起去看《红娘》了。 好几次都是,我父亲的车在前面抛锚了,那几个小伙子就等在后面,我父亲叫司机跟他们讲,你们别急,我们还有一阵子才修好。 “这句话从课本里被拿掉了,因为民进党上来了”腾讯文化:今年是“二二八”68周年,这个事件的影响在台湾还是蛮深远的,蒋介石好多雕像的头颅被打掉。 廖彦博:因为“二二八事件”在台湾是每年都要揭开伤疤再流血的事情。这是有政治价值的,可以再利用。当然很多家属他们的心里面的痛是必然的,只是说现在出来闹的人未必是那些家属。 白先勇:其实有些“二二八”家属,他们是反对的,他们觉得好像我们被利用当做斗争工具,他们不认可的。现在每年台湾选举的时候,很多人就把“二二八事件”拿出来。就是说国民党政府当年怎么迫害,怎么杀害台湾人。现在整个有一点偏颇了,国民党政府好像失去了发言权了一样,他其实可以更坦白的,把这个真相讲出来的。 腾讯文化:白崇禧现在在台湾的影响怎么样?是不是还不如白老师? 白先勇:我父亲在台湾,不大有人知道他,都被抹掉了。还不如这里(内地),这里对我父亲还知道一些,还有什么亲党啊、抗日啊,这边的人还知道得多一点,包括跟林彪打仗啊。 廖彦博:我是年生的,我在念中学的时候,当时的历史课本里面有一句话,说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蒋介石特地电令陈仪说不得报复,不得滥杀,并且派国防部长白崇禧来台湾宣慰,就这么一句话。等到我大概二十多岁的时候,这句话就从课本里面被拿掉了,因为民进党上来了,民进党不想让这种事情,不想让一个纯粹的坏人集团里面出现一些好人。这件事情可以让我们看到历史是如何被人家装点的。 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腾讯文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y/16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两会上的台湾声音曾力群代表实现两岸同
- 下一篇文章: 宋楚瑜终局之战副手余湘是台湾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