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长肉的地方(4)

民以食為天的臺灣,幾乎是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餐廳,台灣的歷史匯集了大陸、台灣、日本的所有美味,再加以改良行程了現在的台灣特色。由北方口味的烤鴨、燻雞、涮羊肉、溜魚片、青椒炒牛肉、干貝蘿蔔球……,到南方口味的樟茶鴨、鹽焗雞、蜜汁火腿、爆炒蝦仁、乾燒茄子、麻婆豆腐……,可說是應有盡有。

鹽水雞

將整隻全雞塗抹上調味料醃製,放進加入高湯的鹽水鍋中熬煮,最後取出放涼,再分別切塊,也可搭配大量豐富的蔬菜,淋上醬汁、胡椒粉、蒜泥,並灑上蔥花及薑絲拌勻,新鮮雞肉富彈性,口感更是鮮甜Q嫩有咬勁,和新鮮蔬菜一起吃,清爽不油膩。

烤玉米

烤玉米為臺灣傳統小吃,臺語稱之為「烘番麥」,在臺灣各地的夜市、流動攤販、小吃店都能發現烤玉米的蹤跡。刷上特調醬汁的玉米,放到烤爐上細細烘烤,讓醬汁更能入味,產生獨特香甜的口感,也有不同口味,讓顧客做多樣選擇,古早味碳烤玉米,烤的焦香,口感獨特涮嘴,一定要品嘗過才能感覺玉米的甜味,顆顆飽滿的玉米粒越嚼越香,香甜氣味在口中散開,吃了還想再吃。

藥燉排骨

臺灣盛行藥膳食補,尤其是「藥補不如食補」的飲食觀念,其中最常見且平價的藥燉排骨是一般民眾的首選。以十幾種中藥材調配,加入汆燙的排骨或是羊肉,經長時間細火慢熬而成,湯頭甘醇爽口,散發獨特香氣,肉質香甜軟嫩,店家多採溫補的方式調配湯頭,還貼心因應四季的變化調整中藥材的比例,讓顧客一年四季都能進補而不上火。臺灣夜市更是發揚光大,隨處可見顧客啃食排骨,吮指回味樂無窮。

烤香腸

香腸是許多地區都有的美食,早期烤香腸常有騎腳踏車的攤販沿街叫賣,隨處一停就烤起香氣四溢的香腸,吸引許多顧客聞香而來,通常伴隨擲骰的么喝聲,吸引路人圍觀購買。現在的夜市或觀光景點亦常見到,炭烤的香腸,一口咬下肉汁香甜,超Q彈牙,肥而不油,加上迷人炭烤焦香氣,好吃的讓人讚不絕口,完全不會有任何油膩感,搭配蒜頭或是刷上醬料,一吃絕對就上癮。

雞蛋糕

一種常在臺灣街頭販賣的零嘴,類似香港小吃雞蛋仔但口味與形狀又不完全相同。相傳雞蛋仔起源於年代,有雜貨店老闆為了不浪費破裂的蛋,遂嘗試加入麵粉、牛油等配料弄成漿狀,再經倒模烘烤而成。現烤雞蛋糕是伴隨我們長大的小點心,嘴饞時總要買幾個來解饞,熱騰騰的雞蛋糕,還透著濃濃雞蛋香與牛奶香,烤得金黃酥脆的雞蛋糕,香味總是讓人懷念,內餡鬆軟口感綿密,不變的好味道,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包。

車輪餅

是一種源自日本的和菓子(日式甜點),在臺灣製作時通常於圓形鐵盤上,邊轉動邊製作,稱為車輪餅或稱紅豆餅。車輪餅外皮以麵粉、雞蛋與砂糖製成,外皮之間夾有內餡,早期的餡料通常是紅豆泥或奶油,也有蘿蔔絲作成的鹹口味。將外餅皮烤至酥脆柔軟的口感,一咬下去內餡飽滿,趁熱吃濃郁的口感令人難忘,每口車輪餅都散發著餡料的香味,口感綿密,甜而不膩。

鹽酥雞

鹽酥雞最早出現於臺南,靈感起源自60年代風行臺灣的美式炸雞。臺灣的鹽酥雞採用無骨或帶細骨的雞肉塊,切成小塊醃漬後,再裹濕粉下鍋油炸後,灑上胡椒鹽、辣椒粉後即成美味的小點心。演變至今,鹽酥雞已成為臺灣大街小巷相當普遍的特色小吃,小小的推車上除了雞塊以外,還有許多包括海鮮、蔬菜在內的食材,除了胡椒鹽及辣椒末等調味料,許多店家也研發出特殊的獨門沾醬。

台灣好物直郵代購平台:

掌櫃

淘寶官方網店:







































著名白癜风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j/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