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毕业两兄弟封中将少将,兄撤职后回乡当
治疗白癜风有好办法么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316/4790111.html 海南文昌潭牛镇有一所名叫文西中学,在学校的一幢旧式三层教学大楼顶上,赫然写着“陈应龙纪念馆”,而下面二层的阳台上,落款为“陈应垣建”。 大家可能会问,学校的教学大楼为什么会有一个人的纪念馆在里面呢?原来,这所学校创办人,便是出生在这里的国军中将陈应龙,下面落款的人,便是他的胞弟国军少将陈应垣,兄弟两人都是黄埔军校毕业,后来哥哥授予中将,弟弟授予少将。 哥哥陈应龙,原名陈昌奕,号美山,海南文昌东路镇红光村委会潭深村人,曾就读于文昌县立高等小学、广州市中学等,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后即被派往黄埔军校教导团中担任见习排长。 陈应龙军事能力很强,指挥若定,在北伐战争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很快就被提拔为上校团长。中原大战后,陈应龙担任26旅旅长,年,他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行动,后来又被调到福建,围攻十九路军,这也是他人生中的两大“污点”。随后他在抗战的一系列作战中,晋升为陆军中将军衔。 弟弟陈应垣,原名陈昌彬,他幼年时在家乡读书,后来考入海南琼海中学就读,在读书期间就参加东征革命军后参加北伐,后来也考入黄埔4期学习,毕业后曾经留校当教导员,后担任粤军步兵训练二队队长、广东韩江警卫营上尉连长、副营长、第三师第九旅少校副主任营长中校副团长、上校团长、中央警官学校五分校代总队长,最后晋升为少将副师长,至此,兄弟俩人都成为了将军。 虽然两兄弟都披上了将星,但这对将军兄弟随后的人生道路也迥然不同。我们先说哥哥陈应龙,抗战爆发后,他率领部队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打得比较出名的是他指挥的第二军参加桂南会战,在收复昆仑关作战中,陈应龙指挥前往迁江增援,一举收复昆仑关,不过,就在不久之后,正面作战的第五军被调到都安、柳州一带补充休整,由陈应龙所部接防,第2军受到了日军猛烈的围攻,部队遭受重大挫折。 随后,陈应龙率部进攻宜昌日军第13师团,是役为正面战场唯一的一次由国军主动发起的进攻战役,打得非常惨烈,一路打到了日军最后的据点天主堂,守敌第13师团死伤惨重,后勤人员及伤兵均投入战斗,几乎已经陷入绝境,师团长内山英太郎甚至写下了遗书。为全军覆没作出了安排,选定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高级军官城破时自杀的地点,做好了烧毁军旗、文件和尸体的准备,并拟好致第11军司令部的最后电报稿,内有“皇国官兵均竭尽军人的天职,高呼大元帅陛下万岁后死去”等语。 眼看要全歼日军一个师团的时候,没有想到日军增援部队第39师团,在飞机、大炮掩护下,于襄阳、宜城间强渡汉水,攻占了襄阳、南漳、远安,并一路顺利的攻占了宜城、荆门,从北面迅速抵达战场,将第13师团救了下来,至此,陈应龙等部被迫退出宜昌城,功败垂成。 此役不久,陈应龙被解除兵权,调任军事委员会第三补训处中将处长。实际上,这就是明升暗降,陈应龙虽然非常恼火,但是也无可奈何。然而,这还不是陈应龙最惨的时期,不久之后,陈应龙与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因政治理念不合发生矛盾,于是李汉魂索性给陈应龙安了一个所谓的“结党营私、图谋不轨”的罪名,将他投入了监狱。可恨可叹,一代战将竟以此种罪名被捕入狱。 不久之后,陈应龙出狱,此时他已经没有了去路,他有心重回军界,但是因为李汉魂的缘故,没有人肯接受他。无奈之下,陈应龙只能下海经商,然而因为李汉魂从中作梗,他经商并不顺利,常常受人白眼。抗战胜利后,陈应龙放弃经商,回到了海南老家,当了一个农民。 更为令人叹息的是,建国后,全国各地都爆发了“镇反”运动,由于陈应龙在第五次“围剿”红军时的一系列表现,被人搜了出来,他也受到了波及,随后被镇压,直到20世纪80年代,鉴于他在抗战中的表现获得平反,是他抗日英雄,并为其正名,认定他是有功于民族的豪杰壮士。 弟弟陈应垣成为国军少将后,期间担任陆军第49军79师少将副师长,海南防卫总司令部第一路司令部少将高参,海南解放之后他逃到台湾,后来从少将降为台湾中部防守区司令部上校高参,接着又担任了国储仓库公司的主任,成为一名仓库管理人员。 纵观陈应龙、陈应垣两兄弟,都成了黄埔军校的高材生,后来双双封这将军,无奈是生于乱世之秋,虽然所走的人生历程不同,但作为都是带兵打过恶仗硬仗的将军,一位年过半百居然告老还乡甘当农民;还有一位流落外乡郁郁不得志。当然,他兄弟两人自掏腰包创办学校培养人才,为家乡创办了一所学校,这一点,至今依然受到当地父老乡亲们的尊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j/19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奇帆新发展格局下的中国经济研判
- 下一篇文章: 麻木了上任5年已丢8个邦交国,蔡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