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周末特辑B版为大家带来的是:《大明省图》:一幅极其重要却鲜为人知的17世纪手绘中国地图。

本文原载于《国际汉学》年第2期,摘要及注释从略,引用须参考原文。

《大明省图》:一幅极其重要却鲜为人知的17世纪手绘中国地图

[法]加伯·鲁卡克斯(GaborLukacs)著孟庆波译

《大明省图》是日本和尚宗觉(俗姓永田,—)手工彩绘的一幅中国地图的副本,其原版来源尚无法彻底认定。该图于年即元禄四年(辛未年)制成,长宽分别为厘米和厘米。

导言

宗觉出生于日本京都,早年曾研习音乐、医术及兵法,均有建树。然而,年他24岁时至亲亡故,遂决定削发为僧,在京都的诸寺院(ShojiInTemple)出家。年,他在久修园院(Kushu-onIn)加入密教的真言律宗。宗觉对世界地理和佛教宇宙论深感兴趣,在绘制了这幅中国地图后,年制作了一幅名为《五天竺国图》的印度地图,年还制作了一台地球仪。该印度地图和地球仪均保存在枚方市的久修园院。作为住持,宗觉曾专注经营这座寺庙,直至年辞世。

本文所讨论的这幅中国地图十分珍贵,目前已知只有三个手绘副本存世。由中国制图师绘制的原版地图目前仍未找到,极有可能已经失传。

许多中国地图都因其复制本而为后人所知,本文所介绍的这幅地图也未能例外。在中国的制图历史上,地图的制作都是出于商业目的或者遵从朝廷之命。为朝廷所制的地图大多仅印制一两份或为数不多的几份,它们都保存在深宫内院,流通范围十分有限。鉴于本文介绍的这幅地图尺寸巨大(超过13m2),应该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绘制的。年明代统治被推翻后,许多文人和工匠不愿意和新的满族统治者合作,纷纷从中国逃走。在明王朝倾覆的混乱中,有些人携带大量无价之宝逃到了日本。日方允许他们在港口城市长崎的一片指定区域内定居。那幅极有可能是为朝廷而制的原版地图,也许就是在这个时期被某位文人或官员带到了日本。

这幅地图全面系统地标示了明朝的行政区划,可以为研究明代的历史地理提供参考。明帝国各级政府的所在地、山川水系,以及佛道二教的圣地在地图上都有突出标示,但对东部海岸线的绘制则不是特别精确。

地图细节

长城在地图上以点状线标示。湖南的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以停泊的五艘出海大船及三艘小船标示。昆仑山的最高峰以终年不化的积雪标示。许多关隘山口也有描绘,以环绕的障碍物和士兵把守的大门示意。经度和纬度没有绘出。自年至年利玛窦(MatteoRicci,—)在北京停留后,一些由中国绘图师制作的地图才开始加上子午线和纬度。然而,任金城在谈到绘制于年并首次尝试引入子午线的一幅中国地图时说:“经度和纬度的绘制明显不合理,表明绘图师尚不完全理解经度和纬度的科学含义。”由于明代的交通主要靠河流,近代以前的中国地图很少有对贸易路线的标示。这幅地图非常精确,以1寸(大约3厘米)代表里。重要地点间的距离,分别以南京和北京为基准,以里计程并进行标示。

图1宗觉绘制中国地图(年)的图例

位于地图右下角的地图图例(见图1)

1.金色大八边形:北京顺天府、南京应天府;

2.金色小八边形:中都凤阳府、兴都承天府;

3.金色小长方形:布政司,省级行政部门所在地;

4.竖向小长方形:府,中央行政管辖的省及地区所在地;

5.小正方形:州,地区行政管辖的区域;

6.小圆形:县,省级行政管辖的区域;

7.黑框大八角形:道(省份):北京、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8.金色大长方形:五岳,道教五大名山(中山、恒山、衡山、泰山、华山);

9.横向金色长方形:五岭,五大山系(大廋、骑田、都庞、临贺、始安);

10.禹贡九州之色(依据《尚书·禹贡》,代表九州的各种颜色);

11.并,大原大同,红白双色同心圆;燕京以北,蓝白双色同心圆;营,广宁以东,红绿双色同心圆;同心圆的意思是该区域的边界不固定;

12.冀,白色圆形;兖,浅棕色圆形;青,蓝白双色同心圆;徐,红白双色同心圆;扬,蓝色圆形;豫,橘色圆形;雍,红黄双色同心圆;梁,深蓝色圆形;荆,红色圆形(省份旧称和边界线在明代有相当大的变化,到了现代则更为明显。而我们在地图上标出的地点,现在大多数位于河北省,另一些则隶属其他相邻省份。因此,我们没有把《尚书》中的省份旧称和新的省份名称联系起来);

13.西南夷,九州之外,橘色圆圈,即在西南居住的,位于九州之外的少数民族;

14.五山,竖向红色小长方形,五山(寺庙):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广利寺。

他呆在学校搞毕业创作,内容是一个坐在钢琴前的女人,表情呆滞,形象有些变形,脖子很粗,略带马蒂斯、毕加索的画风,色调灰暗,题目却叫《我们的生活比蜜甜》。

图2宗觉绘制中国地图(年)局部,山东及周边省份

图3宗觉绘制中国地图(年)局部,北京、京畿地区及渤海

地图对黄河河口的标示尤其引人注意(见图3)。这条大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在过去的两千年间曾数次改道。现在,黄河从山东省会济南的北面向东注入渤海。然而,在一段时间内,黄河入海口在山东半岛却有多次大幅度的南北摇摆。黄河及其入海口在图2中没有明确标示。如果我们查看完整的这幅中国地图,或者其他描绘大明疆域的地图,它们都把黄河入海口标示得更加靠南,在江苏境内。这种现象促使我们查询稍晚时期一些由中国制图师绘制的地图。著名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基于年完成的一幅地图所绘。该图目前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书架号R?s.GeA)和年嘉庆癸亥年由杨森中所绘《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都显示了黄河曾在当前入海口往南几百公里的地方入海。对黄河的流向和入海地点的不同标示是由于黄河流径的频繁变化,不属于绘图上的错误。历史上春秋(前—前)、战国(前—前)和秦代(前—前)的地图显示,当时的黄河曾在河北与山东的交界地带流过,最后在今天津地区汇入渤海。然而,黄河在公元前年曾改道至山东南部,但是在公元70年,黄河又流回了它现在的河道。年黄河又改道向北,年重回山东南部。19世纪后半期,黄河再次返回现在的河道。

地图中有关北京(顺天府)的文字说明:a.明初为北平布政司,永乐中成祖迁都,是为北京;大清定鼎乃为京师;b.古幽陵幽都,燕国、汉广阳,宋燕山,至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

有关南京(应天府)的文字说明:a.至北京三千四百四十五里;b.清代改名为江宁府;c.楚国称金陵,秦代称秣陵,吴国称建业,晋代称建康,元代称集庆。

图4宗觉绘制中国地图(年)局部,另一位僧侣所作的地图历史说明,位于地图东缘

有关这幅地图来源的大段说明文字由该图一度的收藏者、一位来自南京东大寺的署名为良圣成庆的沙门所写。原文可见图4。由此段文字可知,这幅地图极有可能是在明清易代之际流入日本的。有一段时期,与基督教相关的所有书籍都要封存于长崎的政府署衙。在严有院统治期间,所有来自中国的书籍都要被查验,其中被认为有异端倾向的都会被销毁焚烧。在查验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幅中国地图。因地图与宗教无关,所以该图就被转交给江户政府并存于图书馆。到了常宪院统治时期,有一名为春斋的僧人请求临摹该图。同时提出类似请求的还有土屋相模守等人。政府不愿将该图公之于众,对他们所请之事再三犹豫推阻。长崎的这幅地图(或其副本)后流传至京都和尚宗觉手中。宗觉于元禄辛未年()对其进行临摹。正德辛卯年(),奈良的良圣成庆再次对其进行临摹。这段说明文字后面有两枚无法识别的红色收藏印章。笔者无法给出这幅明代地图的年份及制作者的任何信息。考虑到这幅地图的超大幅面,日本地图学界认为,这幅流传到日本的失传中国地图极有可能是在17世纪中叶应国家命令而作,藏于帝国的宫廷内院,数量极少或仅有一本,并非出于个人商业目的。

中国佛教史上曾发挥重要作用的四座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也在地图上有所标示。

在明代汉语里,“阿兰陀”指称荷兰。阿兰陀字样出现在地图的右下角,没有标明具体的区域界线,指代的是台湾。阿兰陀的左侧有“南蛮”字样,大概指台湾岛上的居民或者东南亚的非中国住民。葡萄牙人称这座岛屿为“福摩萨”。年,该岛被荷兰人占领。年,郑成功率军攻占安平古堡(FordZeelandia),结束了荷兰人在这里38年的殖民统治。然而,郑氏所建的东宁王国忠于亡明。清军最终在年占领了台湾岛,并将其并入福建省。因此,台湾的名称和岛屿只有在清代中国疆域地图上才有机会出现。直到年,对台湾精确的测绘和制图才真正开始。

该图不但错误地将琉球诸岛视为一个岛屿,琉球国的标示也很不精确。虽然该国要对中华帝国和日本奉行朝贡,但在14—19世纪它都是一个准独立的王国。从17世纪初开始,琉球诸岛实际上被九州萨摩的岛津家族统治。

地图的左下角出现了“安南交趾”这个名字,却没有标出明确的疆域。“安南”指的是现在的越南,明朝军队曾几次进攻这个地区。

除上述的主要内容外,本文也应简单提及该地图的一些其他细节:朝鲜国没有明确的疆域标示;作为明代中国和朝鲜分界线的鸭绿江、分布在东北方的少数民族女真、戈壁沙漠以及鞑靼蒙古诸部(北狄诸部)都标示在地图的上部,但处于中国疆土之外。

结论

本文描述了一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有关明末中国疆域的手绘彩色地图。该地图为世所知的另外两个副本都藏于日本。这幅地图行政区划全面细致,标示了各省的治所、重要山川水系和具有历史重要性的地理位置,对研究—年间的明代历史地理极具价值。

以上就是本期周末特辑B版的全部内容,如果你有哪些想在本平台推送的地图、想了解的地方,欢迎私信推荐我们~

整合全球地图资源、分享全网地图资讯,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ys/17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