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长津湖》没有选择决胜时刻的战役来渲染真正意义上的胜利所带来的震撼,而是选择了具有奠基意义的过程性战役来强调战争里一步一个脚印的重要性。影片全场分钟,整整三个小时,让人有些“望而却步”,如果没有工整结构和紧凑节奏的加持,对观众无异于煎熬。而《长津湖》做到了一定程度的“张弛有度”。

1

多线多场景叙事

多线多场景叙事,一方面高效率地科普历史背景,赋予影片全民性,一方面又能用军营动态、中南海会议等场面、情节,来代替观影时难以吸收的大段文字叙事,让影片层次分明饱满。更容易让观众接受和吸收。

伍万里(易烊千玺饰)和大家打闹,赌气不参军了,拉开火车车门要跳车,一拉开,外面是万里长城,所有人都被车外的这一幕壮观的长城惊呆了。九兵团本来是部署在浙江沿海预备解放台湾的,被临时征召入朝参战,前面交代了,他们要在山东整训。

然而伍万里拉开火车门,外面赫然已是万里长城,内涵尽在不言中交代一清:

事态紧急,九兵团根本就来不及整训,完全是仓促入朝,本来计划的山东整训也直接取消;

巍峨雄壮的长城,与将士们辉映相彰,你们就是新中国的长城啊!

战斗场面非常震撼,人物角色都有各自的特点,看着看着也忍不住泪目了。

远景战斗场面特效多,场面大;近景战场非常写实。

战士们也不是一味蛮干拼牺牲,而是经常有智慧的闪光,不仅让人看得震撼,还让人看着畅快。

投下的导弹在夜幕中很亮很好看,可这一幕给人带来的却不是美景而是灾难。

看到伍万里啃着冻土豆,结果把牙啃掉了一颗。冰天雪地我们的志愿军战士还穿着单衣,伍万里啃土豆那段真的让人泪奔。

双方差距太大了,因为经济差距,后勤严重跟不上。美军还有飞机大炮,海边还停着各种舰船,我们只有一天一颗土豆和落后的武器装备。

长津湖战役志愿军战场牺牲的人不多,可是被冻死冻伤的却达到3万余人。但中国军人不惧敌人、不畏寒冬,英勇斗争。这就是中国军人独有的特质,装备不行,伙食不行,但我们有强烈的战斗意志和精神。

向英勇无畏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2

文戏内涵扣人心弦

大大小小的作战之间,总要有给战士休息整顿的间隙,此刻的文戏,也是观众在一段紧张之后的片刻喘息,为下一次抵抗美军狂轰滥炸做好精神准备。

战争片的文戏如果做好了,就会像《长津湖》一样,每一句都半藏着志愿军的“可爱”。万里说:“要让我哥瞧得起我。”雷公说“让敌人瞧得起你,这才叫硬气。”百里说“一颗蛋从里面自己啄开,可能是只鹰。”谈子为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宋时轮说:“共产党给了我们土地,现在有人要抢过去,这是绝对不行的!”

陈凯歌导演主要指导电影中的文戏部分,从前半段较多场的文戏中,蕴含了导演细腻的情节刻画,从而收获了诸多好评。

在开篇情节中,返家探亲的伍千里带着哥哥百里的骨灰罐回到了湖州老家,在父母惊诧的注视下和弟弟陌生的眼神中,他一下子跪在了地上,责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大哥。

这时,吴京就流了一滴泪,如果陈凯歌采用摄像机怼脸拍的方式,不免就有些俗套。

但他就让吴京流了一滴泪,既符合人物当时的内心情境,又展现了克制内敛的动人情感,很好地诠释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弟弟伍万里的细节刻画,同样内敛又细致。他一个蓬头露面的渔家小子,却戴着一把很大的长命锁。要知道一般长命锁就在小时候才佩戴,而万里出场时已经是青少年了,虚岁都19了,可他的长命锁还戴着,隐晦表现了作为家中幼子,大哥、二哥外出多年,父母期盼小儿子能在身边健康长大、平安长命。

其实最初伍家兄弟的家乡,是设定在北方的黄土高坡里一个小山村,但是陈凯歌觉得那样的场景不够抓人,于是他联想到志愿军第九军团是从浙江出发,就将家乡设定在江南水乡的湖州。

除此之外,不少细心的网友们还发现了影片中志愿军第九兵团出发之前举行的阅兵式上,背景二层小楼上挂着标语:一定要解放台湾。

这是非常尊重史实的场景再现,因为当时宋时轮司令的第九兵团确实是在准备解放台湾的渡海战役。据悉当时担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元帅专程到第九兵团的司令部宣读命令,之后拍着宋时轮的肩膀开玩笑的说:“看来你的台湾警备司令是当不成了。”原来宋时轮这个上海警备司令是准备渡海收复台湾,现在却要向北出兵朝鲜。

陈凯歌导演解读这条红围巾的象征意义时,他认为虽是一对少男少女,但其中却不包含男女之情。女孩子将自己的围巾扔上车,是象征军民之情永远心连心,也代表了火红的温暖之情。

而伍万里的战友张小山冒险为他拿上了红围巾,表达了两人的战友之情,之后在战场上再次出现红围巾,伍万里给它紧紧地藏在军服下,不仅因为红色是国旗的颜色,是在外战斗的意义,还是军民的温暖之情、感人的战友之情。

梅生箱子里的照片(情感支线)

朱亚文饰演的梅生,是七连指导员,也是整个七连最有文化的人,他还说自己已经学了两年的英文,为他后期在战场上用英文声东击西歼敌埋下伏笔。而在出发战场前梅生原本已经退伍回到上海家中,可是却骑了十几个小时的自行车赶到了战友身边。相比其他战士的大包小包,梅生就拎了一个体现的小皮箱子,装着笔记本、女儿的照片等物件,一看就是个体面人。而在渡过危机时刻后,他还跑回战场上搜寻女儿的照片,嘴里说着“是爸爸不好”,可以看出梅生的箱子既是家里带来的牵挂,也是战士内心的柔软之处,而女儿的照片更是父女亲情的维系。

3

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指导员梅生看着人文雅痩弱,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会动脑子,善于判断敌情很会打仗的连指导员。他曾经说过一句掷地有声的名言:“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

本来,已经递交退役申请的连指导员梅生,一听到抗美援朝的消息,迫不及待地收拾好行李,用自行车连夜骑了一百多里地,在运兵车即将开拔的火车站及时归队,和七连的战士们肩并肩重新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他随身携带着的箱子里,带着好几枚在解放战争中获得的军功章和荣誉证书以及一张小心地夹在书里面的,最心爱的小女儿的近照。在急驰地奔赴朝鲜战场的绿皮火车上,年轻英俊的指导员嘴角含着微笑,深情地对着连长武千里调侃:“等打完仗该好好教女儿数学了,都已经八岁的小女儿数学4+4还等于7。”把一个年轻慈父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呈献在观众们的眼前。

大家都知道,指导员是一个连队的灵魂人物。梅生指导员有思想、有文化,擅长做战士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闲暇之余,他甚至还花了整整两年多的时间,认真自学、熟练掌握了英语。在之后的长津湖战役中,在艰苦卓绝地对敌枪战火拼中,梅生指导员巧妙地运用熟练的英文诱敌上钩,成功地歼灭了一撮手持重火力武器,凶猛地压制我志愿军战士们的美军小分队。协助狙击手平河顺利地端掉了美军的一个重要阵地的瞭望塔。

青年演员朱亚文,以丰富又细腻传神的精彩表演把一个儒雅、沉着冷静,有见识,有文化的连指导员演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功力非凡。让人一看,就深深地信服梅生就是指导员,指导员就是梅生。

在《长津湖》这部电影里,很多人包括青年演员朱亚文都凭着对老一辈志愿军战士们深厚的感情,以精湛的演技成功地“立住了"对应的角色。朱亚文也同样的,在这部片子里,虔心地花费心思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优秀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连指导员的形象。令人触动!

五大三粗、身材魁梧,大号唤作“雷爹”“雷公”的七连第17号老战士雷睢生入伍时间早,为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作战经验丰富,一手带过很多新兵(武百里,武千里、武万里,一家三兄弟就是雷爹先后带过的兵)是七连年纪最大,也是资格最老的炮兵。

从电影人物简短的对话间,观众们约略知道了,雷爹的老家是山东著名的红色革命基地沂蒙地区。在连队中个人威望很高的雷爹,看着身材粗壮、魁梧彪悍,实则是一个心细如发的有心人。雷睢生作为一个身经百战,从战火的硝烟中摸爬滚打过来的老兵(雷爹一生经历过残酷的革命斗争,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无疑的,打仗打出了丰富的经验,就是俗话说得打成“精”了。

《长津湖》电影从一开始就特意交代了,七连的连长武千里郑重地把自己的小弟弟武万里托付给炮兵排长雷爹,让雷爹教会新兵武万里怎么才能在残酷地打仗中活下来!事实上战士们喊雷爹真不是开玩笑的。多年的战旅生涯,让雷爹有着极丰富的军事素养。某天,雷爹带着一队战士去执行任务的途中,意外地遭遇了压制兄弟部队的敌人。雷爹不慌不慌,冷静、妥善地处理美军拦截的增援部队,他对意外事件地处理有着非常清晰的判断力和极其敏锐的嗅觉和军事素养。雷爹果断地出手,当机立断地截击,把猝不及防的美军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完美地打了一场出色的伏击战。

《长津湖》影片结束的时候,我志愿军战士们顺利地歼灭美国北极熊军团,击毙团长麦克莱恩上校。战士们打赢胜仗刚进入敌人的阵地,结果美军战斗机大阵就乌央央地压过来,向美军废弃的基地投下了一枚冒着滚滚红烟雾的标识弹。冒着浓烟的红色醒目的标识弹,引来了无数美军飞机地狂轰乱炸。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雷爹为了避免我志愿军战士们遭到美军战机地轰炸,果断的徒手抱起浓烟弥漫的标识弹,独自一个人开着吉普车在美军飞机持续不断地轰炸中,在高空投弹紧追不舍地连环炸中,低低地哼着沂蒙山小调,迅速地驰离火光漫天的阵地,活生生地被炸,以身殉国!

影片的末尾,全身上下被炸得浑身着火,血肉模糊,脸部皮肉肿涨变形、严重灼伤,尚剩一口气息的雷爹,口吐鲜血,断断续续地对着把自己从吉普车下拖出来的亲密战友们,留下了一句闻之令人痛心的遗言:“疼,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顿时,影剧院里一片低微的哽咽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wh/19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