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谁沉浮丨19
山川网: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以以官媒为代表的各家媒体,其实在今年都陆续推出了很多回望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话题。尤其十月份又是国庆月,所以此类话题的内容就会尤其较多。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真心不算久,基本上是一晃即过的。但是对于建国方才六十九年的新中国而言,四十年却是最至关重要,也是深刻改变了中国国家命运和几代国民命运的关键四十年。 那么处在国家命运和国民命运之间的,其实就是城市命运,或者说是城市经济格局。正是由于作为至关重要的国家与国民之间的连接体,中国城市在过去四十年的风云际会,才会显得格外令人心潮澎湃。 不过中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单地级市就有近三百座之多。碍于时间关系,我们无法一一进行对比。所以今天我们不妨只拿出最具代表性的前20位城市,选取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几个时间节点,一起来和大家回顾一下。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地比较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格局变化,这里先放上接下来图表资料中会用到的色彩标识,按照传统的七大区域板块对前20位城市进行划分。 年 事实上,改革开放前夕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一部分延续了中国民国时期的城市强弱情况,例如民国十大城市: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南京、奉天(沈阳)、济南、重庆、北平(北京)、成都,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除了济南以外,其余九城全部位列年中国城市GDP二十强的榜单,这必然不是巧合,而是城市价值的历史延续所致。 另一部分,就是城市本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和自新中国以后经济政策的倾斜。比如大连、青岛这样的北方重要滨海城市,港口城市位列前二十强榜单,是地理位置优势使然。而鞍山、大庆这样的重工业型、资源型城市,在新中国建立后的特定时间段内,也占据了一定时间的榜单领先位置。 从大的板块格局来看,年的中国,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三省,绝对是最闪耀的一个板块。前二十强城市中,有六座城市上榜:沈阳、大连、哈尔滨、鞍山、大庆、长春。东三省三大省会不仅悉数上榜,居首的沈阳全国排名更是位居第五位,仅次于四大直辖市京津沪渝,力压广州,风头一时无二。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在年的中国城市格局中,中国城市的南北差距可以说是自此以后的最小时间点。这一年的前二十强城市,北方城市占据11席,南方城市占据9席,北方还占据了优势。 年 年,改革开放十年后,新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经初露端倪。那么这个端倪在哪儿呢?就是华东地区的全面赶超。 不过谈到了华东,我认为有必要和大家讲下华东的定义。建国初期,华东区曾为中国六大行政区之一,为当时一级行政区,于年撤销,辖区相当于现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和台湾等地,江西省当时属中南区。年,华东经济协作区成立,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地,年后撤销。 那么我们看下华东地区的覆盖范围,可以这么说,除了广东之外,中国地理位置最优的省份,几乎都在这儿了。上海的地理位置之绝佳自不必说,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全部都是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在海洋经济时代拥有绝对的优势。 那么有人上,就意味着一定有人下。从年到年,中国前20位的城市当中,华东地区从7席上升至9席,这意味着其他地区一定要被挤掉2席。被挤掉的是谁呢?是东北的鞍山和长春。而且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同于某些城市在榜单上来来回回的“拉锯战”,鞍山和长春自告别榜单后,便再也没有回来。 在排名最前的几座城市中,细微之处也有很多看点。首先是重庆的排名,前所未有的上升到了第3名,这也是自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的最好表现,毕竟京沪二城地位超然,无可撼动,中国城市历来只有争第三位的可能。 而广州超越沈阳,苏州排名从全国第15位提升至全国第7位,充分说明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 年 年,是改革开放20周年,这其实又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的重要之处在于,支持中国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新驱动,已经出现,它就是——房地产。 虽然中国商品房的制度诞生于80年代,但是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其实是在90年代末全面兴起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是:~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年之间的朱镕基改革。之所以把这两件事合称为“一点”,其实就在于两者之间具有极强的关联性。 按照媒体的说法,年中国住房体制改革开始,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房地产的“黄金时代”。“黄金时代”的发展模式概括为,企业的盈利模式建立在土地的持续快速升值上;长期宽松的信贷环境,房企资金成本比较低,房企财务杠杆比较高。 在年的中国城市格局中,有两座城市值得特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wh/17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饱眼福亚洲广场最多的城市GDP总值高达
- 下一篇文章: 台州一代管县市,年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