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干部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賽夏族,舊稱薩斯特,古稱獅設族,為台灣原住民族,分布在新竹縣和苗栗縣交界的山區。居住於海拔高度約五百公尺至一千五百公尺間,人口約六千餘人,是台灣原住民中,文化瀕臨危機最深的一個族群,在邵族被承認之前是台灣原住民山區人口最少數的一族,分布範圍狹窄,且有被漢化的趨勢。以神秘完整兩年一度的矮靈祭聞名。位於南庄鄉的賽夏族人受漢族客家人影響,多半會說客家語,稱為「南賽夏」;而五峰鄉的族人則受泰雅族影響,大多以說泰雅語為主,稱為「北賽夏」。

起源:

1.東北部的賽夏族傳說:洪水發生時,僅存於大霸尖山之夫妻為始祖,其子孫到大湖、苗栗後再向南庄,到目前居住之地。

2.中部的賽夏族傳說:與東北部一樣是從大霸尖山的洪水傳說開始,他們南下到達tamari或tamei(據說是阿里山附近),再沿著海邊到達竹南、後龍一帶居住,按著再往山裡走,竹東、北埔部曾經居住過,目前分布於台灣北部中央山脈西側新竹五峰鄉五指山區與苗栗獅潭、南庄大東溪一帶,夾雜於泰雅族和客家人之間,深受漢人和泰雅族習俗影響。

3.西南部的賽夏族傳說:洪水傳說的地點為附近的加里山後移至沿海的後龍附近,居住甚久以後逐漸往山腳地帶移住。

音樂文化:

賽夏族除了一般所唱的歌之外,矮靈祭的祭歌最為重要。一般的歌流傳不多。矮靈祭的歌,由於每二年一次祭典中,由集體一起歌唱,且祭歌需要很長的時間吟唱,所以在族人中廣受流傳。除迎神歌之外其餘都伴有舞蹈。而祭歌歌詞內容非常具文學價值。

樂器方面主要使用膜笛、杵、竹筒、臀鈴。臀鈴(tapa:ngasan)又稱背響,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主要由竹管與薏仁的果實穿綴而成,目前有些臀鈴用銅管代替竹管。

儀式:

1.出生禮:以前的賽夏族人在生子三日後,必須派人通知母家,因處於強大漢族與泰雅族之間,故極望多產而重男輕女。生女(Mingsarapaang,意為塵土般的),生男(imapaheksaehaeboehoe:,指多一張弓)帶箭鏃、糕餅至母家門口通報,母家則由一青年持鏃與餅與通報者互換。

2.成年禮:賽夏族人舉行的成年禮與每年的祭軍神tinato儀式一起舉行,古代祭軍神時,都拿敵人的頭來當祭品,凡是參加祭儀的青年人,都要喝下儀式上的祭酒,這樣才取得族人認可,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成年才能進行三件事,拔牙、紋面、穿耳。賽夏族人以拔牙為成年的象徵,不論是男生或是女生都要經過這個過程。但現在已無此儀式。

3.婚禮:男子二十至三十歲,女子十七、八歲至二十歲為適婚年齡,原則上男女年齡相彷或男長於女數歲,男方便可請氏族長輩至女家求婚。女家如表同意,便會和求婚者互換菸斗完成許婚儀式。成婚前需先訂婚,訂婚後二、三年擇期結婚。

4.喪禮:賽夏人對於死亡的定義為生靈脫離軀體而出即為死亡,在同一氏族中有人死亡則氏族內各人有為其服喪一日的義務。在賽夏族傳統的習慣中,人死後埋葬並沒有特別標幟的墳地,也無死後祭拜之事。向天湖每年訂在清明節舉行掃墓,主要是為了配合假期,方便在外地工作者能夠回來參加,同時也有送東西給鬼魂吃的意思。在喪葬的禁忌方面有:死者屍體僅能由氏族中的年長者得以觸摸;而橫死者則是由發現者告知親屬在就地掩埋以示禁忌;男子的武器及小刀禁止附葬;而參加埋葬者回家後必須更衣,且脫下的衣服必須棄之野外;家有喪祭者不能參加農事祭儀,也不得參加出草與戰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y/1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