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全球领先的台湾休闲农业地产业
休闲农业在台湾发展较早,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台湾农业转型的新走向。
休闲农业在美国、日本及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皆有先例,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和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由于台湾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衰退,为农业寻找新机几乎成为农民与农政单位极力突破的难题。为此,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年,“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订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当局修订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进行重新界定,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确保了观光休闲农业在台湾的顺利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除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景消费”——创意出大量的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的产品,让游客乐不思蜀。 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指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在目前,台湾己开放利用的休闲农场中已有多家休闲农场以规模大、规划好、融地方文化和山湖景色于一体而著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台湾休闲农业协会理事长张清来先生经营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宜兰县头城农场和飞牛农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地处山区,面积较大,在公顷左右,山青水秀、景色优美、主题突出。 2、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这种示范性的体验型的市民农园,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 3、农业公园 农业公园是指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农业公园的经营范围是多种多样的,除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之外,大多数农业公园是综合性的。 4、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一般流行于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因、茶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荼,享受田园乐趣。观光农园是国外休闲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5、旅游胜地 利用名川胜景,经规划设计开发而成的旅游胜地。同时强调配合农村生态环境及生活文化,保有农村气息的原始自然风味和农场特点,如介绍民风民俗、农业知识等具乡土味的观光特色,使游客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它的特点是规模大,且具有浓厚的商业利用色彩,以拥有和利用天然美景为发展方向。除上述类型之外,还有假日花市、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等其他形态。而且除了种植业观光园林外,近年来,休闲农业还不断向畜牧业、渔业方面发展,出现了休闲渔场、牧场等,利用林产、畜禽、鱼贝之类,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 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 1、经营效益 (1)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规模。 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年的调查,台湾北部经营休闲农场的最多,占总数的44.7%。其中仅宜兰一个县就有家、南投县也有家。北部休闲农业之所以密集,是因为在区位上占有优势。台湾休闲农业从年进入旺盛期以来,新设立的休闲农场就达家,超过了总数的50%。年台湾休闲农业全年共接待游客约万人次,平均每个农场年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通常旺季游客人数是淡季的2倍,游客主要来自本土。由于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营,近两年有不少港、澳、新加坡等地旅行社组团前往,且上升趋势明显。 (2)休闲农业主要经营项目及收益。 经营项目主要以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乡村旅游和生态体验为最大项,分别有、、和家,占农场总数的63.8%、59.0%、56.3%和51.5%;果园采摘和农作体验也是重要经营内容,分别有家和家;其他依次还有民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俗技艺体验、林牧渔场体验、农村酒庄和市民农园等内容。台湾休闲农业的收入以门票、餐饮、住宿为最大项。年全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5亿元。 2、成功经验 (1)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规范发展、经营行为。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提倡一乡一农业园。拨出专项经费支持休闲农场,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农园的补助,组织、文宣等。 (2)布局规划合理。 休闲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是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所以,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对寻求农业出路的大县来说,就必须整合全县资源,合理规划,从而发展县域经济。台湾农业大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加大、台南、高雄、屏东等。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和利用占全台面积1/2以上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 (3)创新经营管理。 首先,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 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区的联合。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观光、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很明显,这比起许多所谓旅游农业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用。 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来源:山合水易旅游规划 无论单价多么高,单纯的农产品是不足以创造出足够的赢利的,所以,基本的出路在于把旅游与农业结合,希望以此打造出“农庄地产”,为都市人提供休闲度假的第二故居。但这样的投资仍然很长,回报率不够,更有一些土地政策的限制,解决的方案在于把农产品电商产业园与旅游休闲结合,提高经营农产品的收入(不限于本地农产品),这样就能创造政府欢迎,农民就业,消费者满意的休闲农业地产。 两会后,2轮利好政策重磅来袭,互联网+概念热炒,楼市变幻莫测,到底何去何从?大城镇化、商业地产O2O,文化旅游地产,养生养老地产、休闲农业地产等项目陷入僵局,如何激活城镇化项目活力?新型城镇化是一个“组合拳”,绝不是单纯搞房地产化投资拉动。如何提升项目金融价值?以互联网电商模式进行导入,以点带面全面引爆?4月姜博士私董会即将全面揭晓! 年4月18-19日(2天) 中国北京 企业董事长、总裁及核心高管 姜汝祥博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8664.html
- 上一篇文章: 链家MVP,讲师与台湾房产专家Marti
- 下一篇文章: 台湾媒体人中国到底何时才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