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年版药食同源中药材目录
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4271.html 作者:Gcplive 来源:药评中心 年11月25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是指具有传统食用习惯,且列入国家中药材标准(包括中国药典及相关中药材标准)中的动物和植物可使用部分(包括食品原料、香辛料和调味品)。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理论——许多食物可用作药物,许多药物也可用作食物。但是,中药材也有副作用。部分被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中药材有明确的“限制条件”-——限制用途、限制用量、限制食用人群等。例如:夏枯草,仅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量≤9克/天。再如:人参,食用量≤3克/天;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部分中药材,必须炮制后才能食用。例如,苦杏仁有一定的毒性,需经过炮制方可使用。特别提醒: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的中药材,必须遵循传统的加工食用方法,也不能用于治疗疾病。序号 物质名称 植物名/动物名 所属科名 使用 部分 备注 功能和用量 仅供专业人员 学习参考 1 丁香 丁香 桃金娘科 花蕾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1~3克。 2 八角茴香 八角茴香 木兰科 成熟果实 在调味品中也称“八角” 温阳散寒,理气止痛。3~6克。 3 刀豆 刀豆 豆科 成熟种子 温中,下气,止呃。6~9克。 4 小茴香 茴香 伞形科 成熟果实 用于调味时还可用叶和梗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3~6克。 5 小蓟 刺儿菜 菊科 地上部分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5~12克。 6 山药 薯蓣 薯蓣科 根茎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15~30克。 7 山楂 山里红 蔷薇科 成熟果实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9~12克。 山楂 蔷薇科 8 马齿苋 马齿苋 马齿苋科 地上部分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9~15克。 9 乌梅 梅 蔷薇科 近成熟果实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6~12克 10 木瓜 贴梗海棠 蔷薇科 近成熟果实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6~9克。 11 火麻仁 大麻 桑科 成熟果实 润肠通便。10~15克。 12 代代花 代代花 芸香科 花蕾 果实地方常用作枳壳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3~10克。(孕妇慎用) 13 玉竹 玉竹 百合科 根茎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6~12克。 14 甘草 甘草 豆科 根和根茎 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2~10克。 胀果甘草 光果甘草 15 白芷 白芷 伞形科 根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3~10克。 杭白芷 16 白果 银杏 银杏科 成熟种子 敛肺定喘,止带缩尿。5~10克。 17 白扁豆 扁豆 豆科 成熟种子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9~15克。 18 白扁豆花 扁豆 豆科 花 年版中国药典未收载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5~10克。 19 龙眼肉(桂圆) 龙眼 无患子科 假种皮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9~15克。 20 决明子 决明 豆科 成熟种子 需经过炮制方可使用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9~15克。 小决明 21 百合 卷丹 百合科 肉质鳞叶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6~12克。 百合 百合科 细叶百合 百合科 22 肉豆蔻 肉豆蔻 肉豆蔻科 种仁;种皮 种皮仅作为调味品使用 温中行气,涩肠止泻。3~10克。 23 肉桂 肉桂 樟科 树皮 在调味品中也称“桂皮” 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1~5克。 24 余甘子 余甘子 大戟科 成熟果实 清热凉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3~9克。 25 佛手 佛手 芸香科 果实 疏肝理气,和冑止痛,燥湿化痰。3~10克。 26 杏仁(苦、甜) 山杏 蔷薇科 成熟种子 苦杏仁需经过炮制方可使用 苦杏仁: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5~10克。 西伯利亚杏 蔷薇科 东北杏 蔷薇科 杏 蔷薇科 27 沙棘 沙棘 胡颓子科 成熟果实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瘀。3~10克。 28 芡实 芡 睡莲科 成熟种仁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9~15克。 29 花椒 青椒 芸香科 成熟果皮 花椒果实可作为调味品使用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3~6克。 花椒 芸香科 30 赤小豆 赤小豆 豆科 成熟种子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9~30克。 赤豆 豆科 31 麦芽 大麦 禾本科 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的炮制加工品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10~15克。 32 昆布 海带 海带科 叶状体 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6~12克。 昆布 翅藻科 33 枣(大枣、黑枣) 枣 鼠李科 成熟果实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6~15克。 34 罗汉果 罗汉果 葫芦科 果实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滑肠通便。9~15克。 35 郁李仁 欧李 蔷薇科 成熟种子 润肠通便,下气利水。6~10克。 郁李 蔷薇科 长柄扁桃 蔷薇科 36 金银花 忍冬 忍冬科 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6~15克。 37 青果 橄榄 橄榄科 成熟果实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5~10克。 38 鱼腥草 蕺菜 三白草科 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15~25克。 39 姜(生姜、干姜) 姜 姜科 根茎(生姜所用为新鲜根茎,干姜为干燥根茎。) 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3~10克。 40 枳椇子 枳椇 鼠李科 药用为成熟种子;食用为肉质膨大的果序轴、叶及茎枝。 年版中国药典未收载 治酒醉,烦热,口渴,呕吐,二便不利。10~15克。 41 枸杞子 宁夏枸杞 茄科 成熟果实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6~12克。 42 栀子 栀子 茜草科 成熟果实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6~10克。 43 砂仁 阳春砂 姜科 成熟果实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3~6克。 绿壳砂 姜科 海南砂 姜科 44 胖大海 胖大海 梧桐科 成熟种子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2?3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45 茯苓 茯苓 多孔菌科 菌核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10~15克。 46 香橼 枸橼 芸香科 成熟果实 疏肝理气,宽中,化痰。3~10克。 香圆 芸香科 47 香薷 石香薷 唇形科 地上部分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3~10克。 江香薷 唇形科 48 桃仁 桃 蔷薇科 成熟种子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5~10克。孕妇慎用。 山桃 蔷薇科 49 桑叶 桑 桑科 叶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5~10克。 50 桑椹 桑 桑科 果穗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9~15克。 51 桔红(橘红) 橘及其栽培变种 芸香科 外层果皮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3~10克。 52 桔梗 桔梗 桔梗科 根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3~10克。 53 益智仁 益智 姜科 去壳之果仁,而调味品为果实。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止泻摄唾。3~10克。 54 荷叶 莲 睡莲科 叶 清暑化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3~10克。 55 莱菔子 萝卜 十字花科 成熟种子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5~12克。 56 莲子 莲 睡莲科 成熟种子 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6~15克。 57 高良姜 高良姜 姜科 根茎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3~6克。 58 淡竹叶 淡竹叶 禾本科 茎叶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6~10克。 59 淡豆豉 大豆 豆科 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6~12克。 60 菊花 菊 菊科 头状花序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5~10克。 61 菊苣 毛菊苣 菊科 地上部分或根 清肝利胆,健胃消食,利尿消肿。9~18克。 菊苣 菊科 62 黄芥子 芥 十字花科 成熟种子 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3~9克。 63 黄精 滇黄精 百合科 根茎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9~15克。 黄精 多花黄精 64 紫苏 紫苏 唇形科 叶(或带嫩枝) 解表散寒,行气和胃。5~10克。 65 紫苏子(籽) 紫苏 唇形科 成熟果实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3~10克。 66 葛根 野葛 豆科 根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10~15克。 67 黑芝麻 脂麻 脂麻科 成熟种子 在调味品中也称“胡麻、芝麻” 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9~15克。 68 黑胡椒 胡椒 胡椒科 近成熟或成熟果实 在调味品中称“白胡椒” 温中散寒,下气,消痰。0.6~1.5克。 69 槐花、槐米 槐 豆科 花及花蕾 凉血止血,清肝泻火。5~10克。 70 蒲公英 蒲公英 菊科 全草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10~15克。 碱地蒲公英 菊科 同属数种植物 菊科 71 榧子 榧 红豆杉科 成熟种子 杀虫消积,润肺止咳,润燥通便。9~15克。 72 酸枣、酸枣仁 酸枣 鼠李科 果肉、成熟种子 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10~15克。 73 鲜白茅根(或干白茅根) 白茅 禾本科 根茎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9~30克。 74 鲜芦根(或干芦根) 芦苇 禾本科 根茎 干芦根: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15~30克。 75 橘皮(或陈皮) 橘及其栽培变种 芸香科 成熟果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3~10克。 76 薄荷 薄荷 唇形科 地上部分 干燥品: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3~6克(后下)。 薄荷 唇形科 叶、嫩芽 仅作为调味品使用 77 薏苡仁 薏苡 禾本科 成熟种仁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9~30克。 78 薤白 小根蒜 百合科 鳞茎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5~10克。 薤 百合科 79 覆盆子 华东覆盆子 蔷薇科 果实 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6~12克。 80 藿香 广藿香 唇形科 地上部分 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3~10克。 81 乌梢蛇 乌梢蛇 游蛇科 剥皮、去除内脏的整体 仅限获得林业部门许可进行人工养殖的乌梢蛇 祛风,通络,止痉。6~12克。 82 牡蛎 长牡蛎 牡蛎科 贝壳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9~30克。 大连湾牡蛎 牡蛎科 近江牡蛎 牡蛎科 83 阿胶 驴 马科 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补血滋阴,润燥,止血。3~9克。 84 鸡内金 家鸡 雉科 沙囊内壁 徤胃消食,淫精止遗,通淋化石。3~10克。 85 蜂蜜 中华蜜蜂 蜜蜂科 蜂所酿的蜜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外用生肌敛疮。15~30克。 意大利蜂 蜜蜂科 86 蝮蛇(蕲蛇) 五步蛇 蝰科 去除内脏的整体 仅限获得林业部门许可进行人工养殖的蝮蛇 祛风,通络,止痉。3~9g。 年:新增中药材物质 1 人参 人参 五加科 根和根茎 为5年及5年以下人工种植的人参;食用量≤3克/天;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4周岁以下儿童不宜食用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3~9克。 2 山银花 华南忍冬 忍冬科 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6~15克。 红腺忍冬 灰毡毛忍冬 黄褐毛忍冬 3 芫荽 芫荽 伞形科 果实、种子 4 玫瑰花 玫瑰 蔷薇科 花蕾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3~6克。 5 松花粉 马尾松 松科 干燥花粉 收敛止血,燥湿敛疮。外用适量,撒敷患处。 油松 同属数种植物 6 粉葛 甘葛藤 豆科 根 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10~15克。 7 布渣叶 破布叶 椴树科 叶 仅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量≤15克/天 消食化滞,清热利湿。15~30克。 8 夏枯草 夏枯草 唇形科 果穗 仅作为凉茶饮料原料;使用量≤9克/天 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9~15克。 9 当归 当归 伞形科 根 仅限用于香辛料;使用量≤3克/天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6~12克。 10 山奈 山奈 姜科 根茎 仅作为调味品使用;使用量≤6克/天;在调味品中标示“根、茎” 行气温中,消食,止痛。6~9克。 11 西红花 藏红花 鸢尾科 柱头 仅作为调味品使用;使用量≤1克/天;在调味品中也称“藏红花” 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1~3克。 12 草果 草果 姜科 果实 仅作为调味品使用;使用量≤3克/天 燥湿温中,截疟除痰。3~6克。 13 姜黄 姜黄 姜科 根茎 仅作为调味品使用;使用量≤3克/天;在调味品中标示“根、茎”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3~10克。 14 荜茇 荜茇 胡椒科 果实或成熟果穗 仅作为调味品使用;使用量≤1克/天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1~3克。 年:新增中药材物质 1 党参 党参 桔梗科? 根 健脾益肺,养血生津。9~30克。 素花党参 川党参 2 肉苁蓉(荒漠) 肉苁蓉 列当科 肉质茎 补肾阳,益精亂,润肠通便。6~10克。 3 铁皮石斛 铁皮石斛 兰科 茎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6~12克。 4 西洋参 西洋参 五加科 根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3~6克。 5 黄芪 蒙古黄芪 豆科 根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9~30克。 膜荚黄芪 6 灵芝 赤芝 多孔菌科 子实体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6~12克。 紫芝 7 山茱萸 山茱萸 山茱萸科 果肉 补益肝肾,收涩固脱。6~12克。 8 天麻 天麻 兰科 块茎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3~10克。 9 杜仲叶 杜仲 杜仲科 叶 补肝肾,强筋骨。10~15克。 请您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17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袋小柴胡冲剂ldquo横扫rdq
- 下一篇文章: 墨西哥考古学家发掘出大量猛犸象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