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设计说」

日站君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

天,句经典,每天只更新一次哦

采访:日站君

受访:林鑫保

近几年,中国台湾的设计一次次给人惊喜!年,日本设计大奖GoodDesignAward最后的大奖角逐中,中国台湾设计团队“Gogoro”所设计的绿色环保可交换电动车项目风头强劲,获得全场一致好评。

▲年GOODDESIGNAWARD最终大奖角逐上,中国台湾团队“Gogoro”所设计的绿色环保可交换电动车惜败日本和尚的“零食俱乐部”项目,获得第二名。

年,台北从开普敦手里拿到接力棒,获得“年世界设计之都”的头衔。

参与这次竞标背后的“操盘手“,正是台湾创意设计中心的理事长林鑫保。

美国留学回来后,从年开始致力于台湾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他,是台湾多个城市设计背后的重要推手和规划者。

他被誉为“最懂台湾设计的人”,也是真正最理解设计对城市建设重要性的人。上个月,他受邀参加“河北工业设计周”,参与到雄安新区建设的讨论。

我们有幸采访了林鑫保先生,想弄明白台湾设计这几年为什么会这么牛?

▲林鑫保先生

1

台北凭什么成为“年设计之都“?

台北基础建设都完成得差不多了,台北的设计现在更多进入到社会设计和生活设计的层面,很多设计的运用是在解决一些社会性的问题,或者在一些小地方上,让人民的生活更友好。

比如“街道变电箱改造”。全台北有多个变电箱,虽小却很影响城市街景。我们对它们逐一进行了设计美化,将变电箱周边环境的颜色融入到设计中,让变电箱从主角变成配角,与环境不知不觉地融合。

▲都市酵母发起的“变电箱新生”,对台北的变电箱进行色彩的新生,让变电箱更好的融入街景。

这样的改变还有很多,设计一点一滴进入城市治理后,生活也越来越有序、美好。

▲年台湾设计展宣传海报从“由上而下”到“由下而上”还有就是,在设计方法导入方面也做了一些改变。以前是由上而下,政府规划好了就去做,做好了以后民众去享受那个公共的建设。现在台北市开始导入由下而上,在做很多公共建设或工程时,会请市民参与进来。所以我们也办了很多workshop,或者是在网络开放平台,让市民去表达意见,提供对话。“改造甲方”,给政府上课

当设计进入到一个城市里,如果只是停留在造型和美学,那可能改变的是单一的世界而已,很有限。如果设计进入到制度、设计思维和策略层面,改变的是心智。

台北市实际上花了很多的力气去做这样的调整。设计的改变怎样进入到不同的公务人员里面?这是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台湾设计研究院举办的论坛那时台创帮助台北市政府,第一个改变的就是市长、副市长跟各局处首长的思维。给他们上高阶班,上设计的课程,有个设计的概念。在做任何项目的时候,都将设计视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然后好几万的公务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的采购人员,一批一批来上课,设计的价值,设计的流程,设计怎么去改变?当然这个部分的成效没办法立竿见影,因为他们都累积了这么多年。改变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

设计不是解决单一性的问题,而是能变成一种能力去做整合,包括不同部门的整合,然后变成一种策略,融入整个政府或产业的DNA。

▲《年台湾设计力报告(设计服务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摄影:Re-lab转转设计公司。所以现在我们甚至要去修法,因为公务人员都是依法行事。台湾有个《采购法》,我们也开了两三次的公听会,法的部分已经开始在修正,在做调整。

这三个阶段因为对设计的认定和意义不一样,产生的价值就不一样。台湾现在很多都了解到设计可以做造型,做美学。我们希望可以做成政府的一个能力,不一样要像设计师一样拿笔,但至少有辨别好坏的能力。设计如果能变成DNA就更好,欧美很多国家现在已经是了。

一个城市的伟大,是因为居住在里面的人。一个城市要改变,硬体层面的改变是很容易达成的,找一个好的设计师调整一下,多出一点钱,找一个国际优秀的设计师来改一下,一定做得很好,很漂亮。但是,我觉得一个城市的伟大,是因为居住在里面的人都可以理解到设计带来的价值。或者说理解到设计跟他是很近的,不止是硬体上,在软体在服务上在制度上有很大的改变。这个部分是比较艰辛的工程。▲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和政府合作举办的「OHHHH防灾-哇哉!防灾设计大行动」论坛不同领域的人一起参加雄安,我觉得在大型建设上毋庸置疑,政府一定用最好的智能,但这些科技终究是为人所用。有没有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你在设计的时候,有没有办法找到相关的利益人?比如这个AI系统是市民要用,你在设计这个系统的时候有没有把相关的利害关系人叫过来,以他们的需求为依规。还有就是不要作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不断地把工作推进下去。更重要的是,硬体上的建设和软体上的建设,怎样整合到一起,变成一个完整的,完美的系统,软硬无缝接轨。这个就是城市最后一个伟大的地方。

2

台湾未来的设计趋势?

台湾的设计趋势这几年有几点还蛮重要的。第一个很重要的趋势是循环经济,现在是台湾要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台湾创意设计中心举办的“循环经济”相关活动台湾因为本身是一个岛,在一个很封闭的市场和形态,资源贫乏。所以台湾整个环保的意识还蛮成熟的。30年前的台北,环保问题还很严重,随后民间组织与政府发起了“垃圾不落地”与“垃圾减量化”运动。台湾有一个奇景,每天时间一到,大家就提着垃圾在巷子口等垃圾车。家庭里面做了很多清楚的环保分类,学校、家庭或者公司都会做分类。整个的回收系统都算蛮成熟,也蛮领先的。以宝特瓶为例,现在的回收率可以达到95%。我们用宝特瓶的回收去做各种纺织,世界杯足球赛的很多球衣就是台湾用宝特瓶回收去做的。年,台湾的整个垃圾回收率高达60.34%,玻璃回收率是%。▲台湾金点设计奖标章作品「稻壳沙滩玩具组」。使用稻壳及天然淀粉为材料,即便不经意被丢弃,也可完全分解,并降低环境伤害;

环保的产品其实比一般要贵,但因为大家有这个意识了,所以愿意花这个钱。像现在台湾很多会议就提前通知,不提供杯子,要自己带。台湾的星巴克,你自己带杯子可以省五块钱。

台湾人的环保意识不仅仅是出于道德和制约,更是出于对自身土地的热爱。而这种细腻的情感也多体现在设计理念上。

循环设计,循环经济的概念在欧洲早就成熟了。台湾在循环经济方面,设计针对的是源头。如果只是在生产完之后再去处理那些废弃物,就是后段了,必须在源头就有循环的概念在里头。

▲循环设计展--小智研发特别以废布料研发出新的材质,应用如:鞋带、衣物、窗帘等废弃产品并且赋予其第二次生命。(台湾创意设计中心提供)

第二个因为科技也算不错。科技产业如何和设计相结合,特别是回归到人性的需求里面?这个部分也是台湾一直在积极探求的。第三个,因为台湾是多元文化。台湾受过日本统治五十年,美军也驻扎过台湾一段时间,台湾也有很多来自大陆各省的人。如何运用这些丰富的文化在我们的周遭,在我们的设计里面?这也是台湾设计发展最近很重要的一个趋势。特别是年轻设计师,他们对文化都有新的认定,新的诠释。所以也产生很多很不一样的设计。

3

文创产业园的发展?文创园区一般可以区分为两大功能。一个功能是为了商业发展,是B2C的。一个功能是为了做产业发展,是B2B的。所以我们要先分区一下,这个园区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商业还是产业的发展。台湾有一个华山文创园区,它的定位很清楚,做商业的发展。所以里面有很好的餐厅、商店,也有很多活动,甚至有很多艺术的电影院,吸引各种不同的年轻族群。▲台湾华山文创园区B2C的内容要有不断的创新性,要有新的话题。如果去看一次,下次去看又一样,没有新鲜感,一般人是不会再去的。新的话题,新的内容不断进去是很重要的。▲台湾华山文创园区举办的“国家地理周年经典影像大展”▲台湾华山文创园区举办的“海贼王”漫画展所以,展览会有很多不同的内容推陈出新,商店也要求不断有新的商品进去,这样才能不断有人进去,带动整个园区。▲台湾华山文创园区举办的漫画展松山文创园区和华山又有点不太一样,松山文创园区比较多的部分是在扶持产业的部分。很多产业辅导,园区保留了很大的面积给原创人,可以去园区那边做发表,音乐的发表,表演的发表,设计的发表等等。▲在松山文创园区举办的年国际设计创新论坛大陆这边,如果要走商业机制就走到极致,不断有新内容去吸引人。如果要走产业,那人潮就不是重点,而是这个园区,能够带动整个多少产值?

4

如何成功的举办一个设计活动?现在很多城市都办设计周如何去衡量它的活动价值?一个活动可以从几个观点来看它的成功与否。第一个很重要的是,它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力?一个活动办完了,不能像一个火花打在空中就结束了。如果能产生一个影响力,对这个城市的居民、政府或者产业,带来实质的帮助,甚至能让周边城市仿效,参考,这个影响力才是大的,这个活动才算是成功的。雄安这次办的设计周,我感觉是产业这方面的需求,所以找了很多设计公司和业者来这边展览。这次活动成不成功在于,业者看完会不会改变?来了个业者,99个改变了,那我觉得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如果来个,只有1个改变了,99都跟以前一样,哪怕来了一万人,这个展都不算是成功的。影响力还是最重要的。台湾设计展有哪些值得借鉴?依照台创的经验来讲,活动针对的对象、流程都要很精密的来进行。我举个例子,台湾为了要推动一般民众美学的教育,我们就做了一个台湾设计博览会,这个博览会很明确是B2C的,当然是要有越来越多的民众来看。绝对不要只有年轻人,我希望能下降到3岁5岁,阿嬷带着小孩子来看,设计教育很小就能进入到他的脑袋瓜里面。我们去了台湾最南的一个县,屏东,地理位置和人口都不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可是我们觉得去做设计的推广很重要。偏远地方也要感受到设计的美学和设计的价值和重要。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设计离他们是很近,不是有钱人的玩意儿。▲台湾设计展,与屏东县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超级南—超级南方.非常台湾」大展之前的两年,我们先把地方的产业盘点一遍,然后跟地方县政府合作,发展一些用设计去带动产业的事情。比如说屏东是农业大县,设计怎么样进去帮助他们?除了包装品牌去做改善外,我们还想到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去改变便当。因为台湾的便当销售量非常大。每天中午几百万个便当被吃到肚子里面。可是我们怎么让美学也带进这个便当呢?

我们找了一些找了跨界的达人,有做厨艺的,有做行销的,有做产品设计的,来设计这个便当。我们叫“好屏便当”。

所有的食材规定一样要用屏东当地的,连便当盒我们都重新设计过。我们就在那个展览现场卖“好屏便当”。一千个便当很快就抢购一空。

吃到的县民就说,这个便当所有的物产都来自我们家乡,居然可以卖到这么高的价格!设计进去后,的确会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东西。▲「屏东西」聚焦在地产业,并从设计观点梳理屏东最具代表性的农业生态与相关产业型态,展现屏东经验。▲蔡英文(中)在主展区为屏东好物开箱。在二级产业的食品加工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调整,这方面市民就更有感了。有些传统市场里的面店,我们将品牌包装重新改善以后,市民就说,这个面店不就在我们家隔壁吗?改了包装怎么就很不一样了。另外一个我们要去做的是,盘点县政府的各项施政的措施,然后把设计导入进去。

比如说高龄长者的服务,我们的“照护中心”,怎么通过设计去改善它的硬体和软体?

我们做了一些调整,这些调整的所有的内容,两年后就在设计大展里面展出。市民去看了就会发现,设计改变了他们的便当、产业和原来照护中心的观感。

我们所有的展览都是用超级市场的概念去做,因为超级市场是每个人每天都会去逛的。我们做了一个手推车的轨道,手推车可以在整个展场跑,推车里有一些农产品之类。

▲展览会场的手推车和轨道。

▲展览会场展出的物产。

屏东那个展非常成功,一个万人的屏东县,参观的人潮超过三百万人次。也就是很多周边的县市都跑过去看了,这就是影响力。我们把屏东这个地区的物产就发散出去了。

雄安我觉得说,大建设很重要,但如何回应到当地小市民的需要?我觉得这是蛮重要的一个地方。

-END-

日站君私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15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