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秘方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921/4699279.html

接上一篇的清朝福建省,本次推送的主角是我国的宝岛——台湾省。

需要说明的是,本系列对清朝地图的探索是建立在嘉庆二十五年()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展示的历史地图均只是年当年的地方行政区划面貌。

由于清朝疆域经常有变动(即伸缩),故很难制作连续年份的对应版图,这也就是为何谭其骧先生主持修订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也仅能够展示单独年份的疆域版图。因此,在整个清朝前后(前承明制,后接民国)的部分行政单位或地名的变更实乃常事,同时我也会在本文中对台湾省部分行政单位及地名的历史变更进行相应的解释。

年清朝疆域全图

在介绍清代台湾的历史地图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台湾历史的来龙去脉:

台湾在三国时期(吴国)被称为“夷洲”,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公元年,孙权派诸葛直、卫温二人率甲士万人浮海至夷洲,俘虏了数千人而还。这是有文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的第一次接触,同时诸葛直和卫温二人也是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台湾的中国人。

隋朝时期台湾被称作“流求”,隋炀帝大业年间隋军曾从广东潮州经澎湖列岛至台湾本岛,俘男女数人而归,但未设置行政机构。南宋时,福建沿海地方向海上开发,澎湖列岛属于泉州晋江县管辖,明确见于南宋人赵汝适的《诸蕃志》。

元代时台湾称瑠求(一作琉球),《岛夷志略》记载,约在年前后,第一次在澎湖列岛上设置行政机构巡检司,征收租税,属泉州路晋江县(一说同安县)管辖。

琉球(元朝时期)

而从16世纪起不少大陆和澎湖渔民、商人去台湾捕鱼和经商,有的即移居台湾。明天启四年(年)荷兰殖民者占据了台南地区,筑热兰遮城(今台南市安平区)。天启六年(年)西班牙殖民者登上台湾岛北部,进入鸡笼港(今基隆),接着在台北各地扩大侵略,占有淡水、宜兰等地。

崇祯十五年(年)荷兰人击败西班牙人占据了台湾全岛。清顺治十八年(年)郑成功自金门率军进攻台湾,次年(年)荷兰人被逐出台湾,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对台湾38年的殖民统治。郑氏收复台湾后,设置了承天府和天兴、万年二县,以后又增设了州县。沿海漳、泉、惠、潮等地人民大量移入,对台湾的开发起了很大作用。

17世纪台湾势力示意图

清朝康熙年间,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清廷着手准备进取台湾。年,清军大败台湾军队,并攻克台湾。从此台湾遂与大陆同在一个政权统治下。次年于台湾置府,属福建省管辖,府下设置台湾、诸罗、凤山三县。光绪元年(年)设置台北府。

福建省(嘉庆二十五年——年)

光绪十一年(年),台湾建省,同时设台湾府为省会。年,台湾省会迁至台北。年,清政府因甲午战争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时设3府、1直隶州。直至抗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

此外,台湾岛东北的钓鱼列岛最早见于年(明嘉靖十一年)陈侃所著《使琉球录》,该书明确指出赤屿与久米岛之间为中国和琉球的分界线。此后年(嘉靖四十年)郭汝霖《重刻使琉球录》、清康熙年间徐光葆《中山传信录》所记均同,可见钓鱼列岛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

台湾府(清朝嘉庆二十五年)

由于嘉庆二十五年(年)台湾尚未建省,仍为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故此次介绍-年台湾设置的3府和1直隶州。

台湾省政区图(年)

台北府

府治原名艋舺,即今台北市城区。辖3县、1厅:淡水(附郭)、新竹、宜兰县、基隆厅。

台北府(年)

台湾府

清代台湾设省后,辖区广袤,山地丘陵众多,阻隔各地区交流,仅设二府难以管辖。台湾巡抚刘铭传上奏“彰化桥孜图地方山环水复,中开平原,气象宏敞,又当全台适中之地”,故在彰化桥孜图地方新设台湾府为省会。辖4县1厅:台湾、彰化(先后为附郭)、云林、苗栗县、埔里社厅。

台湾府(年)

台南府

初名台湾府,康熙二十三年(年)设置台湾府,治所在今台南市城区。领4县1厅:安平(附郭)、凤山、嘉义、恒春县、澎湖厅。

台南府(年)

台东直隶州

于光绪十三年置,以卑南一带区域为辖境,治水尾,在今台湾花莲县;后因地方动乱,水尾居民稀少,寄治于卑南,即今台东县驻地。

台东直隶州(年)

现在台湾省行政区划设置为6“直辖市”+3“省辖市”+13县(含“福建”2县):

即台北、新北、桃园、台中、台南、高雄6直辖市;

基隆、新竹、嘉义3省辖市;

宜兰、新竹、苗栗、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屏东、花莲、台东、澎湖县、“福建”连江、金门县等13县。

今台湾省二图

接下来介绍台湾部分地名的历史沿革:

基隆,原名鸡笼,一说因基隆山象鸡笼形状而得名,又一说认为该地以前为高山族凯达喀兰人住地,“鸡笼”是“凯达喀兰”的闽南方言译音。光绪元年(年)设基隆厅时,把鸡笼改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嘉义,原名诸罗。乾隆五十一年(年)林爽文之乱,彰化、淡水皆陷,独诸罗县固守未失,因而于次年谕旨改名为嘉义县,取“嘉其忠义”之意。

高雄,原为打狗港发展而来。清廷在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后,开放打狗港为贸易港口,并逐渐取代安平港为台湾第一大港。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打狗因其名不雅而进行更改:根据打狗Ta-kao的发音,选择了日语写法里的高雄,并以高雄为官方地名。即便在台湾光复后,台湾地区国民党当局去殖民化做的不够彻底,高雄这个地名也就沿用至今。

彰化,清朝时命名,取“彰显皇化”之意。

花莲,东边濒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部耸立着中央山脉,花莲系高山语,来自“卡兰”,意为从高山看海洋。

桃园,最初称为“虎茅庄”,后因移民遍植桃树而改名“桃仔园”,再后便改名为桃园。

宜兰,古称"蛤仔鸡"(亦有作葛雅兰、蛤仔兰、甲子兰等),原为平埔族Kavalan人居住地,清朝才被开垦为城市,意思是居住在平原上的人。

澎湖,旧称平湖、澎瀛、澎海、西瀛、岛夷和菊岛,于16世纪被欧洲人称为渔翁岛,因“港外海涛澎湃,港内水静如湖”而得名。

台北、台中、台南、台东等地均以其方位而取名。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自古以来是我国领土,这毋庸置疑。而在历史地理疆域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毫无疑问的是,在康熙二十二年(年)以前宝岛已是中国的一部分,但它主要是由当地民族自治的,是作为中国内部的一个(有时可能有几个)自治或自立的政权而存在的。

与此相似的还有西藏地区,在唐朝时称为吐蕃,但那时是作为一个和唐朝对等的政权,虽然吐蕃也是中国的一部分,但是并不为唐朝统属,直至元朝成为元帝国的一部分。在此之后发生的吐蕃(西藏)任何企图脱离中央政权行动的行为即为分裂,台湾亦是如此,今天台湾当局的所作所为即不能为两岸同胞所容忍,大陆与台湾血脉相承,本为一家,宝岛必将统一于大陆。

对中国历代疆域变迁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顾颉刚先生与史念海先生合著的《中国疆域沿革史》、葛剑雄教授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以及李晓杰教授的《疆域与政区》等著作。

下一片推送可能是介绍总结全国各地地名的取名规律,作为历史地图系列的补充,大家敬请期待。

最后,祝大家五一节日快乐~

GOONVACATION

参考文献

《中国历史地图集》(20世纪最重要的人文社科领域成果之一)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清代卷》

《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y/17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