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章年东亚出生人口再创新低,中
一、东亚国家和地区出生人口纷纷创下新低近日,一些东亚国家和地区相继公布了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日本年的出生人口为84.8万人,与年相比减少1.7万人,降至年有该项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韩国年新出生人口数为27万余人(人),同期死亡人口数为30万余人(人),死亡人口数超过新生人口数,韩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我国台湾地区年新生儿出生数16万人,创历年最低,死亡数则为17万人,首度出现负增长。为了扭转低生育率趋势,日本和韩国相继加大了鼓励生育的力度。据年1月7日人民网报道,日本东京都政府日前决定,从新的一年开始,将在国家提供的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万元)生育补助金的基础上,再独自追加提供一份生育补贴。预计将会给每名新生儿提供1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元)的补贴,以电子优惠券的形式发放。韩国政府最近也敲定了“第4次低生育率和老龄化社会基本计划”。根据这项计划,韩国政府将从年起,向有0岁-1岁婴儿的家庭每月提供3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元)的育儿补助,并在年逐步上调至50万韩元。此外,韩国政府还将一次性发放万韩元的生育补贴。新政还推出了“3+3育儿假”制度,即父母双方都为未满12个月的子女申请3个月的育儿假,每人每月最高可获万韩元的育儿津贴,以此鼓励“夫妻双方共同育儿”。二、年中国出生率将是有记录以来最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年出生人口都创下新低,中国大陆如何呢?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尚未公布年出生人口数据,国家卫健委也尚未公布年任何一个时期的全国出生人口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的预告,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将举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通常这种发布会也公布上一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比如,国家统计局在年1月17日举行的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年的出生人口。不过,年是全国人口普查年,所以年的出生人口数据也有可能推迟公布。年至年,中国出生人口已经三连降。不论年中国出生人口数据何时公布,中国出生人口四连降已经毫无悬念,这可以从国内一些地区已公布的年前几个月的出生人口数据得到佐证:年上半年,浙江省宁波市户籍人口共出生人(含补报人),同比减少人,同比下降19.24%;年1-7月份,安徽省黄山市出生人口人,同比减少人,减少比例达16.88%;年上半年,山东省潍坊市出生人,其中一孩人,二孩人。年1-6月,潍坊市出生人,年和年同期相比下降25.8%。可以看出,上述地级市的出生人口比去年同期减少16.88%至25.8%之间。尽管我们不能将上述地区非全年的降幅推演为全国的全年降幅,但年全国出生人口比上一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已经没有悬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年中国的出生率仅为10.48‰。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年到年的出生率最低值是年11.9‰。在年以前,出生率最低也有17.2‰,在年之前更是从未低过30‰,没有理由认为年之前的中国近代生育率会低于15‰,更不用说年的10.48‰,可以说,年中国出生率跌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而年中国出生率将创下新低。由此可见,出生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三、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已经迫在眉睫日本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鼓励生育,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在十多年前就开始鼓励生育。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国家和地区仍然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当然,如果不鼓励生育,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会比现在更低。无论是人口普查还是人口抽样调查,都显示中国已掉入低生育率陷阱,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已经迫在眉睫。如果不大力鼓励生育,中国的出生率和生育率在未来十年将继续下降。目前22岁到35岁的女性是生育主力。在年,这个育龄高峰年龄段对应的是到年出生的女性。在未来十年,处于22岁到35岁育龄高峰年龄段的女性将锐减30%以上,这也为近年结婚人数的快速减少及一孩数量的不断下滑所印证。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如果扣除二孩生育堆积,自然生育率仅为1.1左右。按这种生育率,出生人口将以每30年减半的速度持续性萎缩,这种坍塌似的人口趋势不只是将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釜底抽薪,还会从根本上危及中华文明的薪火相传。对于习惯于把人口当负担的人来说,人口减少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有人认为,降低生育率会促进经济发展。但实证研究的结论正好相反,生育率更低的地区,其人均GDP的长期增长率反而更低。比如,从年到年,东北占全国人口比例从9.01%降至7.71%;而东北人均GDP则从年的比全国高39%,变为年的比全国低34.1%。也就是说,人口相对减少了,人均GDP却更低了。尽管经济放缓、贫富差距、环境污染、新冠疫情等问题在短期内更引人注目,但长期来看人口坍塌却是远比所有这些问题加起来都更严重的危机。过去40年来,虽然经历各种挫折和不时出现的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社会始终能快速发展,这背后的基础驱动力,正是被改革开放所释放的相对年轻,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人口所蕴含的巨大潜力。然而,如果无法大幅提升生育率,那么长期来看,人口坍塌将会对经济社会的产生巨大的下行惯性,导致整个国力乃至中华文明的全面衰退。生育意愿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育成本太高。这种昂贵的养育模式与少子化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也就是说,生育率越低,家庭平均孩子越少,每个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越高,这样一般家庭越不敢多生孩子,反过来又导致更低生育率。除了需要承担高昂的直接经济成本,父母还面临越来严重的看护困难。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的托儿机构普遍稀缺。可以说,在中国养育小孩的痛苦指数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的。目前,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鼓励生育是常态。对生育家庭的经济奖励,往往是累进制,特别是奖励第三个及以上的孩子,金额可让新生儿父母维持体面的生活,产假和育儿假甚至长达一年半,而雇主也被要求对育儿母亲甚至父亲提供再就业保障和育儿便利。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注重规划托儿和育儿的设施和服务,确保义务教育,为家庭解除养育的后顾之忧。在这些措施下,西欧国家和俄罗斯的生育率近年都略有回升,但迄今还没有将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的先例。相比而言,中国家庭的生育意愿全球垫底,甚至只生一个孩子当成默认选择。要应对低生育率危机,全面放开生育并通过减轻养育家庭负担来大力鼓励生育刻不容缓。不久前,民政部长李纪恒撰文表示,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我们认为,新近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预示着取消生育限制,全面放开生育;而降低生育养育成本预示着鼓励生育。我们期待“十四五”规划建议的人口政策改革的具体措施早日出台并得到落实。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ji/17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营收占国家GDP20总统都不敢动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