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长肉的地方(2)
台湾~长肉的地方(2)
民以食為天的臺灣,幾乎是三步一小吃店,五步一大餐廳,台灣的歷史匯集了大陸、台灣、日本的所有美味,再加以改良行程了現在的台灣特色。由北方口味的烤鴨、燻雞、涮羊肉、溜魚片、青椒炒牛肉、干貝蘿蔔球……,到南方口味的樟茶鴨、鹽焗雞、蜜汁火腿、爆炒蝦仁、乾燒茄子、麻婆豆腐……,可說是應有盡有。 棺材板 是臺灣「原創」的美食小吃,臺南知名的小吃之一,相傳已有70年歷史,為一位臺南許姓老闆研創,當初以雞肝為內餡,時稱「雞肝板」,後來有位教授向許老闆提起外形很像挖掘的石板棺,後改名為「棺材板」,讓這道小吃聲名更為遠播。做法是將各式海鮮材料煮成濃湯狀備用,再將厚片吐司高溫油炸到呈現金黃色,從中間割開挖空放入煮好的海鮮材料,內餡柔軟紮實,蓋上土司即完成。 鼎邊銼 相傳由明朝鄭成功登入臺灣臺南時帶入並留傳至今,把在來米磨成米漿,然後沿著鼎邊慢慢滾一圈,以邊烘烤邊蒸的方式製成米製品。湯底時常搭配蝦仁羹、肉羹等煮成湯食,亦可搭配其他食材,包括金針菇、香菇、魷魚、丁香、竹筍、金勾蝦、高麗菜、蒜頭酥、芹菜…等,配料十分豐富,香味十足,然後再加上白嫰Q滑的鼎邊銼做成,湯好料多,湯頭帶著海鮮的鮮甜味,加上料多實在的口感,讓人大呼過癮。 土魠魚羹 相傳清朝年間,福建提督施琅來臺,因嗜吃鰆魚,百姓便將鰆魚稱之為「提督魚」,由於音訛而演變成為今日之「土魠魚」。將新鮮土魠魚切塊,經由獨門醬料醃漬入味、沾粉後下油鍋,油炸至金黃酥脆,香氣四溢,再搭配鮮甜濃稠的羹湯,炸過的土魠魚塊外皮酥香,咬下一口,魚肉鮮嫩多汁,配上味美鮮甜的羹湯,更襯托出土魠魚美味,滿足每張挑剔的嘴。 鱔魚麵 先將新鮮鱔魚用蒜頭辣椒洋蔥大火爆炒,再將新鮮蔬菜放入,加入烏醋、醬油、糖等調味,將意麵先煮熟,麵條蓬鬆Q軟,然後再將炒好的鱔魚和意麵混合,麵條上吸飽醬汁,氣味十足,脆嫩的口感最讓人驚喜。亦有再將炒好的鱔魚意麵勾芡調味,錦魯羹湯酸酸甜甜口味更是一級棒!亦有與薑片、麻油拌炒的麻油炒鱔魚,可說是小吃中的一級補品。 潤餅 相傳由明代才子蔡復一的夫人首創。蔡復一才華橫溢,為人耿直,卻遭奸臣陷害。為了完成皇帝交付任務,廢寢忘食。蔡夫人想出一個妙法:把麵粉攪成糊狀,在熱鍋上做成一張張薄麵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用麵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餵丈夫吃。從此,蔡夫人做「薄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現做潤餅皮薄Q彈,搭配豐富多樣的內餡,像是清脆爽口的高麗菜、豆芽菜、紅蘿蔔絲、肥瘦摻半的紅燒肉…等,再灑上大量的香甜花生粉,廣受大眾喜愛。 蚵仔麵線 為臺灣小吃中極具有特色的一道,主要原料為蚵仔(小牡蠣)和麵線,蚵仔通常需先拌太白粉煮熟,麵線柔軟滑順,細而不爛,精心熬煮的湯頭,香氣濃郁十足,加入一顆顆飽滿蚵仔,入口鮮美清甜,加上一點點烏醋、蒜泥,滋味酸甜鹹香、口感稠密滑順,一塊蚵仔一口麵線,香氣融為一體,齒頰留香,大大滿足挑剔的味蕾,獲得顧客的喜愛。市面上也有許多是用大腸麵線來販售,將滷好的豬大腸來取代蚵仔,各有不同風味。 刈包(虎咬豬) 刈包即是中國其他菜系所稱之「荷葉夾」,因為其麵皮蒸好的形狀如同虎嘴,裡面包滿豬五花肉,因此在臺灣又被稱為「虎咬豬」。荷葉夾常見於大餐廳,而刈包在臺灣則常見於大街小巷的小吃攤,通常賣刈包的小吃攤也會賣四神湯。 大餅包小餅 據說有位陳先生租了一間店面賣起家鄉的大陸餅─酥餅,有位做鍋餅的朋友前來投靠,兩人便一起賣鍋餅和酥餅。幾年後這位老友病了,陳先生感念老友同甘共苦,將鍋餅與酥餅合而為一,成為今日的大餅(鍋餅)包小餅(酥餅)。做法是將麵粉搓製成的大餅煎香攤平,再把油酥小餅外包上大張家常餅,用手掌把酥餅拍碎,將餅皮包起捲好,口味有甜有鹹,甜的包豆沙、棗泥、芋頭,鹹的包咖哩、花生。酥脆、紮實、膨鬆的口感合而為一,讓人印象深刻。 牛肉麵 牛肉麵是年國民政府來臺後,外省老兵為了謀生而發明的地方小吃。將辣豆瓣醬炒過加入牛肉、水及其它食材燉成牛肉湯,與四川的紅燒牛肉相似,但四川的紅燒牛肉為一道菜肴,加入麵條後製成紅燒牛肉麵則是臺灣特有的作法。在香港,牛肉麵加入牛雜;潮洲牛肉麵的滷水口味及色澤較淡;蘭州拉麵則是重湯頭,肉與湯頭分開煮。 肉圓 彰化北斗在一百多年前經歷了一次嚴重的水災,缺乏糧食的災民們靈機一動,將甘薯搗成粉加入糖提味後用來充饑,甜味容易生膩,聰明的鎮民又嘗試以帶有鹹味的肉來當餡料做成肉圓,之後經過不斷地改進,成了今天廣受歡迎的彰化肉圓。 台灣好物直郵代購平台: 掌櫃 淘寶官方網店: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偏方方法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j/2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台湾 夏日旅行首选
- 下一篇文章: 台湾—寻找旧时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