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画·环保美术教育课程

近年来,我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我们越来越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需要我们的呵护。但许多时候,各种口号虽然层出不穷,由于缺乏环保的理念,很多垃圾还是堆积在城市里,成为城市的伤疤。

而在祖国的宝岛台湾,那里有一个人却不这么认为。她就是来自台湾的连玲玉老师——她是台湾环保美学教育家,更是台北市环保再生创意协会创会理事长。

(连玲玉老师右二)

“环保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连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垃圾的美学价值。垃圾,在台湾话里叫作乐色。乐色翻译过来叫happycolor,在连玲玉老师的眼里,垃圾只要通过美学的处理,就能变成乐色,而乐色是让孩子快乐的颜色。

我们是做美术的教育的,环保美术是近年来特别有意义的一种美学理念,它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环保理念,同时也建立了孩子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可贵的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完整的人格。童画立足于全国少儿美术教育,学习海岛台湾的优秀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课程内容,率先开展环保美术教育课程。

在台北的一些教会的艺术学校里,家长需要和孩子一起承担责任,孩子可能需要完成规定的艺术作品,而家长也要像孩子一样在上课的时候准时过来,准备上课的材料,不论有多忙,都不能当做是请假的理由,这是培养亲情的很有效的方式,孩子在与父母的关系上显得很自信。连老师在分享这些独特的教学手段,其实是台湾成熟的教学理念下的产物。这些都通过童画,从宝岛台湾传达给现场的老师。

课程开始时,连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在台北的一些幼儿园,老师为了管理学生的秩序,会同孩子们一起制作手工娃娃,做好手工娃娃以后,孩子们对娃娃都会产生感情。上课时,如果有孩子吵闹,老师就会默默的把放在讲台的娃娃背过去,教室马上就会变得特别安静,不会再有孩子吵了。

幼小的孩子对身边物件都是寄托了很深的感情,用一些身边的废弃物品制作的娃娃,他们会把它当成朋友看待,对娃娃产生很多微妙的诉求,而自己动手制作的娃娃比买来的娃娃更能既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真正的实现了“变废为宝”——孩子们多了一个无声的朋友,老师也多了一个管理课堂秩序最温柔的伙伴。这些小创意深深的启发了一直置身于环保事业的连老师,在连老师的努力下,这些开始的小创意最后成为现在的环保美术教育。

垃圾变废为宝并不是新鲜事,但把垃圾变成美术教学用品却不多。专业的人就是要干专业的事,我们是教美术的,那就把美术与环保结合起来,形成一项新的艺术——环保美术。通过这样创意的课堂,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有意思的美术课堂,既好玩又有意义,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现场的手工制作对童画的老师们来说很容易,连小编这种没有美术功底的选手在老师的指导下都能制作出还不错的作品,老师们在连老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完成了很多漂亮的作品。

连老师很认真,很敬业。每一名学生的作品,她会都细心指导,指出造型上的瑕疵和修改的技巧。会场有一名学生不在,连老师多次询问工作人员她为什么没来,直到刨根问底得知原因后,老师才放过工作人员,这种师者的坚持值得每个老师来学习。

来源童画课程(禁止转载、禁止商用)

童画企划(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加盟热线

--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ys/1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