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游记台湾,不止游记
台湾游记台湾,不止游记
图文/司徒毓麒 排版/丢丢 游记合集Ⅱ台湾·司徒毓麒25号从在白云机场出来取行李,见到周围人头涌涌,有点莫名的不习惯,才意识到台湾之旅已经结束了。晚上回家将手信摆满桌,跟家人虎吃一顿,嗯,还是温暖的台湾味。台海那边,大小夜市刚要开店,陆风徐行岛上,台湾静静浮在太平洋的边缘,不温不火,且活且过。 1台北,purecity摄于西门町附近 关键词:建筑街道夜市坐着当地向导的车一路到市区,意外的是想象中国际都会式的高大建筑并没有出现,只是在高速路上隐约看见101和周围的摩天大楼。如上图,市区建筑的样子颇有些上世纪90年代的复古味道,楼顶广告还印在大大的纸质板上,兀自反射阳光,寂寞无比。 台北现在人口在300万上下,远不及广州,早上七八点的时候行人还不算多,捷运甚至连挤都算不上。白天街上大多是中年健步族,落落自在,使得此时的台北也染上这份沉稳干练。可这种情形,仅持续数个小时而已。 第一天入住大约晚10点,毫不犹豫奔向西门町大快朵颐。入夜,全台北的年轻人好像夜行动物结束蛰居一般,相约一涌而出。众多美食勾人味蕾,一路吃下去还没有重样(美食部分见下文)。渐入午夜,商铺在11点左右陆续打烊,宵夜店和年轻人却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挽着男朋友的女孩子卖弄的台湾腔,热裤惹眼到过分;结群出动的纹身青年手拿香肠又匆匆步入另一家雪糕店,风火几回,又开始想办法清理眼里的血丝,大概在准备着下一场派对吧。那些睁大眼的灯,不知目睹多少夜的一霎烟火。 渐远,繁华的还在繁华着,夜很凉,体温和灯火很暖,台北纷扰得让人觉得幸福。 特别的是,尽管建筑不高,人流也不算多,漫步台北时,那种高速运转,可能发生任何事情的“危机感“,让我至今毛骨悚然。如西门町,建筑顶上面的灯很亮,随处可见的电子巨幕不停叫喊着最新资讯。晚风夹杂着人的声息,远处的气味,律动和抑止,毫无顾忌灌入脑壳,如黑藤蔓延,信息滋生之快让人无法遗世独立。半边脑袋的冷峻建筑和半边脑袋的温暖声笑激战正酣,可台北就是有让人抛开脑后的魔力,刺激着神经紧张的我放大瞳孔,朝着未知的更深处,全然裸露灵魂。 从马路向两边看,台北的街道纵横清晰,民居低矮,巷弄狭长,再配上常见的日文招牌,有些日本街头的感觉。想想一个人结束工作,穿过长街见到家门的那一刻,必定会如同征途结束,感动且如释重负。 like this↓ 摄于台北士林区 听向导说,本地人不经常逛夜市,也就一个月一两次放松一下而已。台北人大概是幸福的,平时为了生计不免吞气,阴郁时走远一点,总有个灯火通明的地方收容你放肆一回,吃饱再睡饱。真应了尼采那句“当你深陷自我厌恶中时,……该做些什么来养精蓄锐呢?……吃个饱饭,再睡个饱,比平时多睡会儿,才是最好的方法。”(《飘泊者及其影子》) 2美食特辑(图片轰炸) 于西门町士林夜市花莲福町夜市九份老街西门町“幸春三兄妹”刨冰店。当然,刨冰到处有,更出名的是雪花冰。看到右一图中白色的丝丝“雪花”吗?所谓雪花其实是冰沙和牛奶的混合物,入口即化奶香浓郁,水果量足还很甜。顺便一提,台湾的芒果凤梨请尽量吃,回大陆就吃不到这么好吃的了。TT 也是在西门町附近。这家“鸭肉扁”只卖三样,粉,面和鸭肉。粉面劲道弹牙,汤也清甜,最最重要的是鸭肉鲜美,腌制很入味,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味道在齿间流露,吃完值得吧唧嘴好一阵子。 所谓大肠包小肠就是外面一条大糯米肠包一条烤香肠,外加一些自选馅料。虽然大肠有些寡味,但是小肠据说用的是山猪肉,咬下去肉汁四溢,绝不同于学校饭堂那些粉做的**。馅料也有很多种,光是在摊子前闻着就灵魂出窍了。 此物名谓分子冰淇淋,在小店门前隔着人头看见店家用液氮做的,白雾喷到半空,算是一样卖点吧。冰淇淋上散落着一些香脆的饼粒,间中还有碎冰,口感很丰富,不知道怎么形容,反正就是巨好吃,停不下口。 在九份看到的,晶莹剔透跟钻石一样,绝对是撩妹利器。尽管没吃过,但据说是用台糖做的,无论是甜味还是水果味都很正宗。历史必修二小字部分写到,台湾的制糖业是中国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之一,多年来久负盛名,所以各类糖果味道应该是有保证的。(小小地普及一下历史。。) 士林夜市的官财板。名字虽然不那么好听,但形象的很,就是将一块厚面包炸到金黄,挖空中间一小块,浇上酱料后盖上。我要的是芝士虾球馅的,一口下去有些烫嘴,但是各类浓香缠绵不舍,一路从舌尖奔向喉咙,热融融的,整个人要从嘴巴开始融化掉。 这几块拼图实际上是米糕夹一些虾米之类,初尝有点像萝卜糕,但细嚼之下会发现米香味和口感完全不同。侍者说店里用的都是台东香米,香浓软糯,光是白饭就能咽几碗。来台湾不妨试一下这里的饭粥哦,口口都有军训饿傻后硬啃白饭才尝得出的米味。 还有一些没能上镜,强烈推荐牛肉面,猪血糕等。台湾夜市林林总总,各见春秋,但又有大隐隐于市云云,昏巷里也有低调的珍馐。反正怎么挑剔都精致实在,一如这里的人民。回来常想,有空吃遍全台湾,还妄求啥自由理想?在美食面前,都不切实际。若能当一只老饕馋死在台湾某个夜市街头,还有各种色香送行,苦长半生俱付与区区食欲,大概就能蒙蔽自己“夫复何求”了吧。 (请咽清口水再往下看,以免影响阅读质量) 3花莲livebythesea 关键词:海景花莲市区台北和花莲,在我看来足以代表台湾的两面。 花莲坐落在台湾东部,本自是原住民的天下。年汉族移民至此,看见此地溪水奔海交汇成回旋状,故名洄澜,后改名花莲,有点美丽的意外。 台北到花莲途中不少路段能看到海。海景在广东很多地方都有,但这里对出的不是南海,而是广袤的太平洋。每每想起,恐怖油然而生,眼前的海蓝愈发深邃,仿佛有什么黑雾在海底翻涌;海岸线在幻想中不断舒展,最终吞噬陆地可怜的边际。海的上空死寂,海面沉默流动,腥味的海风迎面撕咬,像要咬下一大块凝滞的时间来。太平洋埋葬了无数海男儿,又用它的浩渺招徕诗情神往,而胆识不足诗情匮乏的我只好踯躅在太平洋浅蓝的衣角旁,敬畏地极目远眺,等待迷失的孤魂回乡。 一面是浅浅的海峡,一面是无尽的凶波。怪不得台湾人安首故地而念故。 在花莲三天,每晚的剧本都是一样的:去不少于五家小吃店,吃到饱,然后逛市区。仅靠三晚步行就几乎走完,可见花莲市区并不大。有别于台北的宽敞大街,花莲商业区到处是熟悉的骑楼。老字号很多,问了店家才知道花莲的食品工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当然也没落下手信。沿途行人清一色穿宽身衣服、踢着拖鞋刷街,边走边聊,何等闲适。看久了,发现他们不像在走,而是缓慢翻飞,似乎晚来风急就有御风而行的仙气,逃逸尘世而志天边。 走累了,随便走进一家快炒,最贵也不过百元台币(约合人民币20+),任意点都不会让人失望。装一碗香米,信手夹一只小龙虾,大可先放下筷子,听风观色再动。霓虹灯晕开,人们从公司回家,买菜,买杯面和咖啡,各投其好,反正一个月工资刚好够花,饮食应有尽有,没什么可担心的。市井草夫不爱那些炫目的电子产品和衣衫,活在一个安乐窝,例如花莲,已经知足了。 台北是追梦者的圣地,花莲则是众生的温柔乡。不是每个人都够资格在台北闯荡,但每个人都能在花莲寻得安生。其实,再多彩的梦,都诞生在那个小小的巢;有一个随时欢迎的家,才是追梦的最大资本。 4SpecialPart人文,那些真正吸引的文念旧不是什么坏事 记得千与千寻里面恍若隔世的建筑吗?宫崎骏说,灵感来自于新北市九份。 九份因金矿聚拢繁华,50年代开始衰落,直到年作为电影《悲情城市》的取景地,以它的旧式建筑和坡地再次进入人们眼球,真可谓命运多桀。 经过几十年旅游开发,坦白说,初到九份有点失望。久盼的鳞次栉比的古建筑并未出现,只有满巷的老字号,也用上了电力招牌。不过,走在路上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无论是商家还是游人,没有如上下九那样喧吵,游人安静看着百年不变的传统小吃,商家安静看着流过的人群。静。古气横秋。好像千与千寻里面住着世外人的地方。 让我讶异的是沿途始终有前来朝圣的年轻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师,看得出大多是散客。他们眼睛里闪着光,急切地寻觅着,想要捕捉这里最美的一片光影,然后公诸于世。是的,这种人大陆也有,但除了一时炒作,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多的自由艺术者为了一片老街区,一块老记忆集体记录的,更何况,这已持续将近20年。旧事旧情怀,在这里有着无尽的吸引力。 即使只是掠一眼周围,台湾的念旧就可见一斑。无论是在公路旁还是台北闹市,都会不时出现修葺精美的宗庙,供奉的有望族祖先,妈祖关帝,以及儒道之尊,算不上香火鼎盛,但至少是人烟不断。除了这些,台湾的白墙上除了两蒋时期的反攻标语,更多的是三字经、论语等经典的名句及其化用。跟这里的人聊天,通晓政治时局的同时,还能随口用上一两个典故。我似乎感觉到,那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根已深扎在这里,在孝道,仁德,节俭等品质在大陆少有问津甚至沦为笑柄的年代,真庆幸念旧的台湾人把这些刻在墙上,训在后辈心里,恪守在言行中。 也许大陆目前着力发展,无暇理会这些埋在土里的东西。但我们终归是华人社会,上至庙堂下至江湖,或多或少都受这些文化的影响。抛开远的不讲,念一下旧也不是什么坏事嘛。 人青年社会人──台湾人 台湾在不少人心中,大抵是个龙蛇混杂之地。之前看过《古惑仔》,相信台湾黑帮强到可以像电影那样操纵政治;在台北买的小说《流》,又将几十年前的台北描绘成年轻恶霸横行的“墟“……耳濡目染之下,前两晚逛夜市的时候,我对那些频繁出现的纹身青年都警惕有加。街上喧哗的已算收敛,有在夜店前面发酒疯胡言乱语的,也有在停车场结群推搡的。“啊,“我边逃开边想,”台湾的年轻人太糜烂了。“ 直到去台北便利店,在礼貌的女店员脖子上看到藏在衣领后的夜店色彩的纹身;在花莲买奶茶的时候,留意到微笑将袋子递到我手上的小哥,留着好像在西门町的某个路段看见的鸡冠头,脸上倦色还未退;路边一个彪形大汉用一口标准台湾腔,一改之前的大嗓门,平和地跟电话那头的母亲唠家常。好像,他们没有那么坏。 渐渐体会到,成长在这个时代的台湾青年,自己的世界或许太过斑斓,不为大多数接受。但是自己归自己,面对社会,他们不过是把本分做好,待人礼貌谦让而已。台湾黑帮收了多少年轻人,有没有操纵政治,我不清楚。我只知道,他们经常说谢谢,会在很小的细节处替人着想,会认真对待要做的每一件事,会……一边在自己的世界挥洒,一边在外边的世界奋发。 社会人则是另一幅模样,安定下来的人更常将热力散发到周围。在花莲一家商场给10岁的表弟买衣服,一对恰好在此的中年夫妇停下脚步,热心告诉我们哪种便宜,哪种布料舒服,哪种颜色招小孩喜欢;还帮我们比对小孩子身材,找到适合的才安心离去。此外,在台湾问了很多次路,无一不是用手比划着热心回答,给你提出询问建议,骑摩托车的甚至愿意免费载你一趟。真没少被他们暖到。 Final 来台湾到底玩什么呢? 城市?渔港?美食?海景?购物?不完全对。这些东西太容易忘掉。来台数日,几乎没有漂泊之感,相反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这里的文影响到人,人再影响地,不管是文,人,地都让人温暖,似乎灯光也会柔和起来。 高晓松曾用儒家的温良恭俭让来形容台湾人,而这美好五字,在我适用于全台湾。不敢想象将来在都市迷茫,在人群阅尽冷漠的时候,会用多少美梦怀念这里的温柔。十余年幽梦,在大陆日渐远去的人情温度,竟在台湾跟空气一样平常,每每忆起,有如透过铁闸门缝看到微光,再落魄的人也会如觅至宝,望能长相守。时近午夜,有风暖来,盼是来自那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ys/10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台湾东南部必去景点,各个美如仙境
- 下一篇文章: 台湾资讯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