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4710729.html

从新竹到三义,也就是20分钟左右的车程,台湾真的不大。曾校长告诉我,这个围栏后面整座山头都是在建的道禾耕读村的地盘。

他特意在工地的正中设下木桌,铺了桌布,备了茶点,放眼望去重重的远山在云霭中时隐时现,风动树梢惊起鸟雀啾啾。这份心意和情调,可比汪伦。

这款其貌不扬的“东方美人”,因为生长过程中受了病虫害,茶树自身产生抗体从而使茶叶颜色变得很怪异,而被势利的茶商嫌弃。幸亏茶农有心,发现了茶叶因祸得福反倒有了一种特别的清香,跟猫屎咖啡差不多的道理。我们的孩子们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不是差生,只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不要嫌弃他们,呵护,并用多元的标准去衡量并赞赏他们的成就,他们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我身背后这个占至高点的工地,就是未来的古琴房址,礼乐中正。

从建筑师的图纸上看到,半山腰将会落成一个水泮舞台,从山林间随处散落的长椅上都可以听到悠扬的琴瑟和弦,眺望昆曲的水袖飘摇和学生的戏剧表演。

正诧异怎么山上会有人声,原来学生仔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田间耕作。“三义水美耕读村落”不是一个哗众取宠的噱头,孩子们把真实有效的体力劳动当成修行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像城市里的学校们逢场作戏的口号。

6年前,因为业主中途毁约,道禾实验中学多个孩子突然无家可归,曾校长就买了几个铁皮集装箱,改造成教室,把道禾生态学习农场,也就是正在规划的耕读村落变成了临时的校园,并把本来计划是偶尔体验的农耕生活变成了一种常态。

交了昂贵学费的家长们自然有不忍心让孩子吃苦离开的,但留下来的都是曾校长的铁杆粉丝,想象一下他们在这山野之间,在云淡风轻的时节拨弄古琴弦,吟诵经典句,我也是醉了。

脑力劳动的间隙就去地里耕种,收获并享用自己的劳动果实。或去食堂帮工,煮饭给大家吃。

学生们不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还要学会使用最少的可再生的资源,自己动手创造生活的必备品,比如想吃烤面包,就自己烧砖搭一个土窑。

如果想躺得舒服点,就自己锯木头做个摇椅,搭个秋千。

孩子们像寺庙里的僧侣一样睡榻榻米的大通铺,要好些的,把本来用来隔出私密空间的书柜摞起来,也没什么不好。老师也和学生们住在一起。普通的学校一年到头,学生最盼望的活动一定是露营。道禾的学生天天露营,这种返璞归真的大道从简,这种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哪里花钱就求得来?

IB中学课程里有CAS课程,奉行的就是知行合一的行动教育,希望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帮助贫弱群体,推进社会文明的行动。而没有正常校园的学生们,被迫强化社会课堂和行动教育的理念,经常下山在各种社会机构进行社会实践和公益服务。而那些有着富丽堂皇校舍的贵族学校有多少会把孩子送去外面了解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天快黑了,炊烟中满满的柴米香味,依依不舍的离开正要开饭的他们,因为虫子吃剩下的菜一定香甜而安全。如果不是担心禽流感的话,自己养鸡养鸭更是再好不过。

到台中已是黄昏,来不及看道禾最老的校区了,曾校长带我来到除耕读村落之外的另一个校园外的课堂:道禾六艺馆。大教练厅建的拔地一米多高,不是光为气派,是为了避免学武术的孩子不会受伤,整个地板下面是密密麻麻的弹簧,太用心了。

无知的我心里暗自嘀咕中国六艺馆为什么练日本人的剑道?其实剑道始于唐代,五褶的腰襟标志着“仁义礼智信”的中华伦理,又一个不幸被日本剽窃而光扬,幸好被台湾保存而发展的国粹。

学弓箭的学生不是上来就弯弓射大雕,从小学一入学就先种竹子。等到五年级,竹子也长成材了,砍下来,削成胚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学制弓。

学生花一年的时间用自己种的竹子制成自己的专属爱弓,里面凝聚着自己的心血汗水。此时肌肉也稍稍长成,再学射箭才是刚刚好。

传习馆是诸多文化及艺文课程发生的地方,曾校长几十年如一日的挖掘民间宝藏,请来各路神仙般的大师向下一代展示并传授中国古老的技艺和瑰宝。你们知道胶彩画是什么吗?也是中国的宝贝啊,汗颜啊。

离开六艺馆的时候,由曾校长亲妹妹打理的茶馆里正在上着安安静静的茶道课,从老师和学生们的表情中你能感受到直心中观的敬虔之心。

如果我能在台中住上一个月,跟着这些大师们好好补补这些国粹的课程,该是怎样的一种享受啊。

匆匆一天,走马观花图热闹,根本只是看到了道禾的皮毛。真正的道禾精神也是需要浸淫其中,慢慢体悟实践方能功德圆满。摘录道禾课程设计理念,作为一个探索的起点。

“我們深信學習的路徑不同,有一條路由外向內,透過課程架構、教材教學教法循序漸進而行,我們稱之「人文知識」,另有一條路徑,由內向外本身具足,透過心行傳習、由藝入道、以心傳心的方法,頓、漸、薰、習,帶來心性的養成,文化情感的內化,我們稱之為「人文素養」。在道禾我們提供一個「人文知識」與「人文素養」兼俱的環境與學習氛圍,給孩子不同學習內外路徑的浸淫與體驗。平時按著節氣生活,依時吐納,提供原形、元素、自然、有機、可建構的素材做美學的體驗與自然的探索,經由感官、經驗而內化記憶儲存。每一個課程與每一場活動猶如一條條生命旅程的探索路徑,藉著四季春、夏、秋、冬慶典活動,讓孩子一窺生命與生活地圖的全貌,體會見樹後終見林的驚喜與融會貫通。”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xs/14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