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动画导演如何看两岸动画? 【专访】台
台湾动画导演如何看两岸动画? 【专访】台
原文标题:专访 近年对动画产业的观察——原金动画导演VickWang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章授权转载自TALKS說說 原金国际动画EngineStudios是台湾擅长3D动画制作与投影互动艺术创作的工作团队。致力于推动台湾动画产业与动画长片,并由拥有丰富资历,参与过许多跨国际合作的电视、电影、动画制作的──王世伟VickWang担任总监与导演。此次TALKS请到了Vick导演,来与大家分享他在动画产业的这几年,对于整个动画产业、原创动画、华语动画、未来动画市场的看法。 采访人(Q)/TALKS說說 受访人(A)/王世伟(VickWang) TALKS:Vick导演您好!谢谢您接受TALKS的访问,请先和大家简单地自我介绍好吗? Vick:我出生于台中,18岁立志要成为广告导演;如今却成为动画导演。这件事告诉了我一个人生道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在我努力迈向理想的过程当中,我曾在澳洲悉尼念平面设计学系,记得有一次上课老师说:“根据统计有70%的导演均来自于平面美术设计背景。”我听了之后,心中着实的大感自己念对科系了!虽然不知老师所言是真是假。 学校毕业后在澳洲公司担任平面设计师,因为响往计算机动画,在悉尼工作二年后转往纽约PrattInstitute主修计算机绘图,当时利用每个周末在学校图书馆看遍了历年来的Siggraph动画。毕业后顺利在纽约找到了动画工作,期间担任过模型、骨架、动画师等工作,在纽约七年后终于回到台湾,记得当时是年。 ▲年Vick导演的短片作品《NOBO》 于SiggraphArtGallery中展出 回台北期间曾经在东森电视台担任动画指导、在西基动画公司担任动画导演、之后也自己成立过工作室,担任过电影特效指导。最后终于决定定居台北,和朋友共同成立动画公司,也因怀有原创动画梦,和伙伴们一边接广告赚钱,一边作原创动画烧钱。最后在所有的钱都烧得差不多了,感到前途茫茫之际,因原创的作品获得注意并得到投资人资金挹注,共同成立了首映创意SOFAStudio,也受股东们的推举成了CEO执行长,莫名奇妙的变成了一位管理者。回想这段经历前后整整有十年的光阴。 目前我在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系任教,同时仍持续坚守在动画创作的岗位上,打造一个以说故事为核心的团队一直是我的理想,便以导演身分共同创办了原金动画团队:EngineStudios.专注在原创动画的开发,我自己也很惊讶团队至今已经九岁了。 ▲原金动画EngineStudios环境 TALKS:导演在台湾的动画界多年了,我们可以看到台湾有许多丰沛的创作能量,但是从创作到市场产业这端却还是有遥远的距离,导演怎么看目前的动画产业呢? Vick:其实我在动画产业工作多年后才悟出了一个道理——“创作和工作是两码事”。因为创作是一辈子的事,没有退休,而且门坎不高,只要任何人想要创作,拿起纸和笔就可以做了,所以想要创作的人没有理由不马上行动;反之工作是非常目的导向,和市场及产业相关,即便是创意工作,也需要一个完整量化的团队分工流程。 所以很多创作者在进入产业往往会感到挫折冲突,尤其是学校刚毕业的新鲜人,怀着满腔的创作热忱,进入一个团队分工的流程中,瞬间会突然失去方向感。 在学校的环境中,我也常建议学生不要带着商业导向的包袱做作品,反而可以更具实验性的创作,实验一下美术风格、述事逻辑、表演等,这是创作能量爆发的时期,需要好好把握,因为一旦进入了职场,服务市场或客户的权重比例会远高于发自内心的创作。 虽然每年学校产出人才多,反观目前产业的现状,却有一种人才需求大,但却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窘境,原因之一即是前述的观念问题。 TALKS:动画公司能够在市场上生存下来就十分困难了,那么又该如何靠着创作原创动画安居乐业呢?能请导演和我们分享原金动画的一些经验吗? Vick:“安居乐业”的确令人向往,我对它的定义是——“当生活的节奏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不过用“惊涛骇浪”来形容我的原创动画之路会比较贴切一点。记得我曾制作的一部动画影集《MuMuHug》其中有一集,MuMu抱着小浮冰漂流在大海之中,处境孤立无助,惊觉眼前有一块大浮冰即将迎面撞上,它竭尽所能的努力滑水想要避开,但仍然被撞上了,幸好它及时跳上了大浮冰,没有掉到海里去。当它往上爬,才刚松了一口气时,前方来了一座冰山,将大浮冰整个撞碎了,MuMu就掉进海里去了… 我想要说的是现实生活就是如此,当你漂流在汪洋大海中时,毋须自怨自艾,因为眼前可能有一块大浮冰正在往你逼进,就算你被浮冰撞了,亦毋须大惊小怪,因为后方可能有一座更大的浮冰正等着撞上来。 走原创这条路原本就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我在过程中已经习惯在迷雾风浪中前进,也让我习惯了以一种沉着的态度来面对眼前的每一个障碍,以平常心来克服解决问题,关关难过关关过,自然而然的会找到一种时时处在风浪中的平衡节奏在前进着。 在台湾的现实环境中要靠原创动画是很难生存的。你一定会问:那为什么还要作呢?其道理在于“只要有一口气在,有做就有机会”。就有如掉到海里的MuMu,只要有一口气在,就有那么一丝机会,让海底的大鲸鱼带着它冲出水面,乘风破浪。 ▲动画影集《MuMuHug姆姆抱抱》于法国MIPCOM影视展中授权超过八十个国家频道播映 TALKS:有许多年轻的朋友对台湾动画的发展抱持着热情,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您觉得如果真的要促进动画产业发展的话,这些朋友们要有什么样的努力,或是往什么方向发展才会有帮助呢? Vick:年轻的朋友应该趁年轻时到海外去闯一闯,将你的能量用在体验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与其待在台湾抱怨动画产业的环境,还不如走出去挑战一下自己的能耐,在海外工作生活的经验会让你用不同的视野高度来判断自己未来想要走的路。或许到了一定的年纪你也会想要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但你也会发现你已经不是以前那一个很容易满足和抱怨的年轻人了。 TALKS:目前大陆的动画/漫画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这几年都有很多新的尝试和引起社会话题的作品出现,您觉得台湾动画是不是有机会也能乘着这样的风气一起成长呢? Vick:我们常会担心台湾的人才外流,但是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台湾陆续输出了许多中高端人才到对岸,或许有人铩羽而归,有人存活了下来,这些人如果未来能在对岸的动画产业中位居要角以至于发光发热,反而是一种突破地域市场限制的成功模式。对于台湾动画的发展应该会有正面的效应,因为在一部动画中的制作人、导演、编剧、制作总监及动画指导等关键人才的养成,都是需要有长年不断的机会及经验累积,而对岸的产业能发展这么迅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在大陆的市场环境中是禁得起不断失败经验的累积,终将造就了成熟的人才和作品。 TALKS:《大鱼海棠》这部动画片刚在大陆上映,看到Vick导演也去电影院观赏过了,能和我们分享一下这部电影之于整个华语动画您有什么样的想法或心得吗? Vick:自《大圣归来》和《大鱼海棠》的票房成绩来看,华语动画绝对有机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动画竞争,单以预算规模相较远低于国际制作预算行情许多,即可看出华语动画是以其主题原创性获得在地观众的青睐,虽无法以一二部片来断言,但是可以观察到的是参与经历制作这几部动画的动画人才能力成长已今非昔比,不难想象他们的下一部片一定会更加成熟。另外在市场的观察,相较已趋饱和的美国市场,华语观众市场是一个不断在迅速成长的市场,将很快的成为世界电影的主流市场。 TALKS:原金动画有一部动画电影《LAQI》正在进行创作,之前曾在募资平台公开过,想请问导演关于这部动画电影谈论的是什么样的内容呢? Vick:LAQI这个计划已经酝酿有超过四年之久了,当时会选择在募资平台上公开计划,是希望利用这样的宣誓行动赋与自己和团队一个势在必行的压力,承蒙大众的支持,在啧啧平台的募资计划圆满成功,虽然所募金额刚好全数作回馈商品给支持者们了,但其代表意义已经远超过募资金额。 故事设定在一个遭人类弃守、资源耗尽的海岛上,有一天和小女孩相依为命的父亲突然消失了,小女孩带着一个父亲送给她的故障机器人如何在险悪的城市丛林中求生存的冒险故事。在旅程中小女孩领悟科技所带来的生活不在掠夺消耗,而在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台湾动画长片《LAQI》曾在啧啧募资平台发表上公开计划 ▲《LAQI》于啧啧募资平台的募资回馈项目 TALKS:导演有希望《LAQI》这部作品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吗?什么时候《LAQI》会与大家见面呢? Vick:LAQI目前正在前制阶段,故事和美术均如火如荼的进行中,我期望这部作品能够有机会在大屏幕和大家见面,很单纯的希望能做一部我们自己团队和台湾观众都会喜欢看的电影,若能达到此一目标就很不容易了。 TALKS:非常谢谢能和导演有这次的访谈,最后,请导演给正在努力创作、学习、尝试中的动画朋友们一些方向或鼓励好吗? Vick:走在夜市中,你会看到有些摊位门庭若市;有些则冷冷清清的。你也会发现这些大排长龙的摊位通常只专心卖一种料理。从夜市的例子来看,许多摊贩是随波逐流,见鸡排好卖就跟着卖鸡排,反正如果生意不好,明天可以改卖蚵仔面线,再卖不好就换臭豆腐卖卖看;反观能成为夜市中招牌老店的是那些坚持的人,带着职人精神,而且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每当我迷惘动摇时,我常反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专长是什么?我走动画这条路的初衷为何?当你认识自己之后,便不会看别人经营咖啡店感觉很浪漫也跟着跑去开一家咖啡店了。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辛苦,光靠兴趣和热情支撑是不够的,「专注」才能让你心无旁骛的一步步往目标前进。 文章内容授权转载自: TALKS說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wh/51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台湾最贵土地公庙 占地2.5亩
- 下一篇文章: 台湾创业者答中评:大陆市场大 要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