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欧阳飞羽作者

宅少来源

宅总有理(ID:zmrben)

年,中国音协在北京西山开了个会,重点批判邓丽君这棵“大毒草”。很多传统学派的专家指出,邓小姐的歌曲颓废、灰暗,一点也不高级,是资本主义的“靡靡之音”。

尤其《何日君再来》这首歌,不但字面“涉黄”,歌曲创作于日本侵略时期,“君”暗指国民党军队,这显然是“反动”。

最后,邓丽君的情歌,被收录在《如何鉴别黄色歌曲》一书中做反面教材。

当年,十来岁正读着李煜词的周鸿祎,听完邓小姐的《甜蜜蜜》,一颗初恋的心蠢蠢欲动,迅速就被资本主义的文化腐蚀了,偷偷跑去女同学的书桌下放了一颗橘子。结果那位女同学吓得大叫,把周鸿祎的情窦也吓没了。

别看周鸿祎做互联网的时候脾气火爆,怼天怼地,号称一代“红衣大炮”。少年时节,他喜欢的可是婉约派诗词。什么“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什么“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这都张口就来。

周鸿祎从小痴迷阅读,在好多字还认不全的时候,就把《林海雪原》《敌后武工队》和四大名著读了几遍。此外,他还读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莫言《透明的红萝卜》。斯蒂文森的《金银岛》是他少年时代最喜爱的作品。但这些小说带给他的影响,都不及诗词大。

工作期间,他专门开发过一个电子邮件叫“飞扬”。“飞扬”二字,取自杜甫诗歌“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刚学会basic语言那阵儿,他就让电脑帮忙写诗了:

“火红的太阳挥舞着翅膀,

鲜红的大海飞扬着力量…”

你看这诗写得,多后现代。

「老周还是那个爱读书的少年」

创业之后,周鸿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读书习惯。坊间传闻,一星期能读十本书,且从哲学到历史到军事到文学,无类不通。黑格尔、弗洛伊德、卡夫卡、古龙烂熟于心。很多人只知道周大佬爱打枪,当年3Q大战事发前,还在北京怀柔真人CS基地跟李开复对战呢,万万没想到,这个常年把“AK47”当网络ID的射击选手,还曾想过专职写作。

其实也正常。没必要把“婉约”和“尚武”对立起来,文青就不能热爱打枪吗?海明威也热爱拳击和斗牛嘛。后来周写自传,文艺之心不死,取的书名叫《好奇心改变世界》。出版社觉得没卖点,改成了《颠覆者周鸿祎》。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周大佬做互联网而不做作家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这个时代,“好奇心”是卖不了几个钱的,挂个商业大佬的名字,就好卖了。

对于出自传,王健林有话说。

老王的意见是,找人写,写不出他的思想和感受。因为他本人的文笔非常好,能入他法眼的好文章本身也不多。所以每当财经或传记作家上门,想从王健林身上揩油时,都被拒绝了。当初接受采访,王大佬的小目标是年之后花一年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写一本自传,给年轻人树一座灯塔。

这一年已经过去了,自传还没个影儿。

不要以为王大佬这是摆姿态。当年人家在大连当参谋,经常在黑板报上写“朦胧诗”,古诗也信手拈来。那时军区办《前进报》,他是上稿大户。连《大连日报》《解放军报》都对王健林的文笔青睐有加。有领导说:

“他所在的学员二队是新闻报道先进学员队。这个称号,就是他给挣回来的。”

众所周知,鲁豫采访和万达年会曝光后,读书、撰稿,这只是王大佬常规操作。人家搞收藏、唱流行歌,也是一套套的。

「我还要从白走到黑…」

年,美国《财富》杂志记者惠特福德约见老王,一进王妻林宁的会所,就看到王大佬在KTV里引吭高歌,唱着80年代的那些老歌。当晚王健林情绪很高,嗓音也很高,唱起藏歌和蒙古民歌,令美国记者赞不绝口。每年年会,王老板都会倾情献唱,一唱好几首。流传到网上的《一无所有》《西海情歌》那都不叫事。也是网友少见多怪了。

地产大佬就不能唱情歌吗?

人家陈凯歌还唱《流星雨》呢。

既然说到唱歌,怎么能少得了咱们马老师。不管是《红灯记》还是《空城计》,马云唱得有板有眼。毕竟马老师的文艺基因,那是有家学的。年,马来法老爷子赴京参加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三届全国代表大会,和大师侯宝林、名家姜昆一同当选为理事。

后来又做了两届浙江曲艺家协会主席,一口苏州评弹,可是相当地道。所以马老师时不时就有冲动,要到处秀一秀他的歌喉。

从年云栖音乐节一身素装唱《海阔天空》,到年一头雷鬼脏辫儿唱《怒放的生命》,再到疫情期间跟王菲隔空对唱《如果云知道》,在修音师傅和歌坛天后的帮助下,马老师的唱功是指数级增长的。难怪柳传志不停地催促他,你生意做得好天下都知道,唱歌唱得好却没几个人知道:

“你还是要多唱才行啊。”

当年马云跟王老板一起上央视《对话》栏目,谈及看书的问题,马老师说凡是办公室后面摆了一面墙的书,十有八九都是骗子,把王老板都气笑了。王健林自称商界看书最多大佬之一,马云这点肯定比不上他。

你要说比唱功,王健林圈粉是扎扎实实、有目共睹的,马老师也就他朋友赵薇夸他蒙古长调唱得好。要比专业精深,马老师到底矮了一头,但人家胜在广度。

马云在菲律宾接受采访,说一直忙工作,好多梦都没实现,唱歌、画画、演戏,都想试试。言下之意,真是被阿里巴巴耽误了。

「马云早年当老师时演过话剧」

王大佬嗓子好,但不及马老师能调动高晓松,把王天后找来对唱。高晓松多么重视啊,直言《风清扬》是他从业二十多年来,整个创作、制作、录音的工序和时间以及精力,投入体量最大的作品之一。马老师也不含糊,每每录音前,都要喝二两小酒壮胆,一有空就对着手机里的录音小样练习发声。

王大佬爱收藏,92年就花万买了傅抱石,手上还有毕加索的《克劳德和帕洛玛》。然而又怎么样呢?马老师和艺术家曾梵志联手为保护生态而作的油画作品《桃花源》,一口气拍出万。舍去通货膨胀,够买4张傅抱石的。扭过头,马爸爸又去指挥爱乐乐团演奏《拉德茨基进行曲》。

连白岩松都出来打圆场:

“马云当指挥不是事故,真是个不错的故事,让你觉得交响乐离人们不那么远。”

交响乐远不远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除了蝙蝠侠,还有第二个人的超能力是rich。

无论是王老板还是马老师,唱歌也就凑凑热闹。尤其马老师,创业之外还有一颗从艺的心,时不时跟娱乐圈走得很近。搞一次乡村教师活动,能拉来“半个娱乐圈”站台。但真要说为我国音乐事业做贡献,还得是另外两位。

王老板也就在年会上唱唱《假行僧》和《一无所有》,想当年,崔健可是学生会副主席李国庆想办法请进北大的。那阵崔健在社会上风评两极,很多老干部看不惯。北大文艺骨干们想请他来,又怕惹事,李国庆听说此事,大喝一声,管他文化部什么态度,北大我说了算,让他来!在遭到许多老师的反对后,李顶着风险把教父请到了北大。

为了这场活动,李国庆还租了一套巨贵的音响,请崔健吃了顿包子。

此后,他就成了崔健北大后援会会长。

「下面的红字就是问李国庆的」

勇猛的李老板敢闯敢做,在那个时代就声名在外。当年他向学校总务处长汇报宿舍电话坏了,总务处长说坏了也好,免得学生谈恋爱。李国庆当着北大校长的面骂处长老昏庸,说你的责任是保证电话通畅,我们谈不谈恋爱,关你鸟事?当年北大11点锁门,一位女生被阿姨关在宿舍楼外,李国庆闻讯赶来,抄起砖头就把宿舍楼的门锁给砸烂了。

所以说,砸个水杯算什么?

抢个公章,又算得了什么?

只是李老板没想到,他把崔健请进北大,并没让北大诞生什么牛逼歌手,倒让隔壁清华出了一些靠音乐吃饭的人。那是校园民谣最好的年代,清北无数学生都跑去操场上操琴。他们的音乐启蒙读物是一个“小蓝本”,据说出自某吉他培训班。那个培训班,就是徐小平开的。当年徐小平被分配到北大艺术教研室,结结实实地为隔壁清华的碴琴事业做出了历史贡献。

在一个无聊的星期天午后,热爱文艺的徐小平老师吃着泡面、抽着大重九,就写出了堪称北大80年代校歌的《星期天》,还被收录到专辑《没有围墙的校园》里。身为谭盾校友,徐老师本来是想当歌星的。

可惜那个年代只有进文工团才能当歌星,无奈之下,他只能去国外留学、打工,在一家台湾人开的餐馆“Mr.EggRoll”里当收银小哥。

好不容易读完书,徐老师还找不到称心的工作,只能去送披萨。响当当的一代北大文艺青年,混到这个样子,你说怎么能甘心?所以年,徐老师一咬牙,回国创办了一家音像公司,打算成为第二个罗大佑,出了一张叫《洋插队情歌》的磁带,砸到市场上,一点反响都没有。只好飞回加拿大。

「徐老师范儿挺正的」

一年后,年收入几百万的俞敏洪去国外看望老友。老俞临走前,徐载着他围一家餐馆转了好几圈。俞敏洪不解,徐小平才说自己是在找免费的停车位。俞敏洪见状,立马出30万年薪请徐老师去新东方帮忙。估计那一夜,徐老师当歌星的想法才彻底粉碎。

于是心安理得跟老俞回了国。

可见我的读者改北岛那句话改得好:

“那时候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们杯子碰到一起,都是互相祝福财富自由的声音。”

成为崔健北大后援会会长后,李国庆自言摇滚精神影响了自己。不光是李国庆,被摇滚精神影响的互联网大佬还有很多。不知是不是受了乔布斯推崇鲍勃·迪伦的影响,反正不少敲代码的人都感觉自己在拨吉他。

张小龙喜欢摇滚是业内尽知的。

据说连招人都要问问对方喜欢的乐队。为此他也在产品里夹带了不少私货,把《蓝莲花》放在了QQ邮箱入口,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wh/17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