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坠机前一刻,复兴航空失事班机正驾驶廖建宗仍在努力避开高楼建筑,沿着基隆河寻找迫降点。如果没有他最后的努力,这次空难的伤亡可能会更加惨重。

很快有媒体传出消息,起飞前,廖建宗就发现“引擎有异状”,要求地勤人员检修后再飞,但地勤人员担心班机延误被罚款,要他飞完这趟再说。复兴航空拿出驾驶签放纪录,证明起飞时没有安全问题,民航部门也出面说明。

台湾媒体说,爆料的是复兴航空的一位飞行员。尽管此后被辟谣,却不小心揭开台湾航空业一直存在的矛盾:飞行员即使面临超时疲劳工作、极端恶劣天气和其他问题,往往也要硬着头皮飞。

文/黄庆明

空军飞行员曾是民航主力军

在台湾,飞行员这个职业戴着高薪的光环,让不少人梦想“冲上云霄”。

不少原本在空军驾驶战机的飞行员,也被台湾航空公司开出的高薪吸引,在经验与体能正值巅峰时,跳槽进入这个行业。有军队基层飞行员说,民航客机飞行员税后月薪能有20万元(新台币,约合4万人民币),比少校飞行员还多4万元新台币。

年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包括退役等诸因素在内,台空军飞行员每年流失90名左右,新培训补入的却只有40名左右。据军方统计,从年到年,空军飞行员总人数为负增长。

因为流失的大多是空军资深飞行员,媒体把这归为战机坠毁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航空公司则凭借这些一来就能上手的飞行员,开始抢占市场。不过,因为缺乏严格的规章和作业程序,埋下飞行安全的潜在危机。

年的“名古屋空难”(人遇难、7人受伤)、年的“大园空难”(机上人、地面6人遇难)及年的“澎湖空难”(人遇难),让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华航空连受打击。此后,它开始引进有经验的外籍飞行员,同时自行招募和训练飞行员,加强飞行员的训练和淘汰。自行培训的飞行员所占比重逐渐升至第一,外籍飞行员次之,空军退役飞行员降到第三位。

川航从台湾挖走许多飞行员

急速扩张的台湾航空公司,很快面临飞行员人才流失的问题。印度、越南、阿联酋和中国大陆等亚洲各地的新兴航空公司,都跑到台湾“挖墙脚”。

从年12月起,四川航空公司从复兴航空等公司挖走至少48名台湾飞行员(川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wh/1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