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文化电影与电视剧体现了台湾的机车
在台湾,开汽车不如开机车 骑着机车穿梭在大街小巷 既能感受自然风带来的喜悦 又能把风景收入眼底 何乐而不为呢? 台湾的机车就是摩托车 “机车”原本是台语骂人的话 骂人只骂一半,硬ㄠ而成的新名词 因为台湾人多,道路老化拥挤 台湾市民喜欢使用“机车”代步 上班时场面很是震撼,喇叭声和马达声非常吵闹 所以现在台湾人说“某某很机车” 就是形容他很罗嗦,像机车一样让人心烦 台湾的机车是不能开上国道的, 所以也有形容别人“不上道”的意思。 外出时,一手提机车安全帽,一手挎手包, 想去哪,戴上安全帽,发动机车,直奔目的地。 台北汽车停车位少价格又贵,只要路程合适, 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骑机车出行 机车几乎就是台湾影视的“固定班底” 《听说》 《艋舺》 《翻滚吧!阿信》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刺陵》 那么多台湾电影中都有机车的存在 台湾影人们表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导演钮承泽说:“常常可以看到影片中, 几个爱耍酷的男生,载着女朋友在街上狂飙。 或者几个同学放学骑着机车或脚踏车一起回家, 其实这就是我的高中生活。” 阮经天曾说机车是男生追女生的必备工具, “我上高中后就开始拼命打工存钱, 就想买辆酷帅的机车追女孩。 结果终于有一天我存够6万元(新台币)买了一台, 但到最后却一个女孩也没载到。” 在大陆,叫车软件来的都是四轮汽车 而在台湾,却可以叫到两轮的机车 只要你提供出行的起、止点 就有顺路的车主接送 起步价35元(新台币),每公里加10元。 软件的经营者介绍 他们先在公共交通不便的新北淡水的学生中试运营, 现已运营1年,有多名机车主加入, 1.5万人下载了软件,每天接单超过30张, 而且有六成回头客。 台湾共有机车万辆,几乎适龄驾驶者都有一辆 这还是9年来的最低数字,在绿色环保观念的压力下, 台湾管理部门一直力推机车减量, 但老百姓对机车的需求却一直未减。 不减机车,影响环境;减幅太大,“机车族”反弹。 目前台湾仍有七成人不习惯搭乘公交, 其中近一半选择机车 台湾所有的机车都要有自己的“身份证”—牌照 按规定,牌照每两年要换发一次 一些排气量超过cc(毫升)的重型机车 还要像汽车一样,前后都要挂牌照 台湾大学校园内允许骑机车,但只有年满18岁的学生才能骑, 还要通过考试考取驾驶执照, 排气量在50cc(毫升)以上的车主不仅要笔试, 还要通过路考。 此外,机车行驶线路也有明确规定, 不能上快车道,不能上快速路,更不能上高速路。 岛外来台游客若想驾驶机车,就必须持“国际驾照”租赁机车。 否则,若被交管部门发现,租车行和租车人都要受罚。 文章转载自搜狐,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wh/15666.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闻早知道台军误射导弹武汉大坝溃口
- 下一篇文章: 岛内散步,遇见文化自信的台湾丨导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