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的小伙伴们,看好莱坞大片可比内地快多了,能早早享受到电影的“大餐”,超幸福有没有!但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搭公交乘地铁时扫一眼身旁的电影海报,会被它们的中文译名搞得云里雾里?对于一些不熟悉的片子,说不定会打消观影念头。说到这个话题,就让圈妹带着大家扒一扒香港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电影译名吧!

大陆译名vs香港译名1忘年恋曲vs我爱你妈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母亲分别与对方儿子产生了忘年恋情,大陆译成“忘年恋曲”有种朦胧的禁忌之美,“我爱你妈”就忒接地气了,完全是菜市场大妈爱上小鲜肉的即视感……

2暮光之城vs吸血新世纪

吸血新世纪……whereis原先的小清新?原著粉丝哭晕在厕所。

3国王的演技vs皇上无话儿

香港译名有没有种在看李翰祥宫闱片的赶脚,怎么能用这么通俗的话做电影译名呢?圈妹都有点害羞了......设想一下这个场面:一个太监站在宫殿前,拿枪捏调地说:“今日皇上无话儿,有本早奏,无本退朝~~~”伊丽莎白女王好歹也殖民过香港,港人却这么调侃英国,威廉王子你怎么看?

4肖申克的救赎vs月黑风高

月黑之夜,一个逃犯远走高飞。主角被看成了越狱犯?囧。再一个“月黑风高”,杀人去么?这部电影不是说灵魂的拯救吗......

5飞屋环游记vs冲天救兵

救兵冲上云霄?有种TVB警匪剧的燃爆感,可是跟动画片里的那房子有什么关系啊?!

6进化危机vs地球再发育

请问香港翻译你是来搞笑的吗!!!“再发育”这个拟人比喻也是没sei了,

7碟中谍:幽灵协议vs职业特工队:鬼影约章

特工队,还职业,X格降了好几个levelㄟ(▔,▔)ㄏ圈妹当初差点因为这个译名错过我的阿汤哥!

8在云端vs寡佬飞行日记

港译果真很生活很口语,剧透感太强了。

9史密斯夫妇vs史密夫决战史密妻

“决战”,动作片?

10黑客帝国vs二十二世纪杀人网络

咳咳咳,圈妹表示被雷得外焦里嫩无话可说了,剧透的太彻底了吧,香港译名中连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有……

电影名称可以说是一部电影的灵魂,而不同地区对外来电影名称的翻译,也体现出当地的地方特色与文化习惯。香港对外来电影的译名虽然在我们看来有点无厘头,但细究其原因,你会发现自有其存在的逻辑哟。

那为什么香港译名听起来会low?

全民娱乐化

香港媒体娱乐化比较严重,无论时事政事都可以胡侃胡谈,娱乐八卦就更不用说了。香港(纸)媒体的一个特点,喜欢书面语“口语化”。我们在大陆的正规纸媒上很难见到口语词的使用(连在广州这么地道的城市,也不敢用太多的粤语词),香港的报纸则刚好相反。要求用词贴近日常生活,基本上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词与市井大众,茶余饭后的闲聊不会有多大差别,因此听起来觉得特别“俗”。

说回电影的话,那就好理解了,香港对外来电影名称的翻译基本上是照着浅显易懂、制造噱头这两个要求来做,所以听起来特别无厘头。

扩大受众范围

就港译来说,他们讲究的是通俗易懂,希望越多的人感兴趣,然后来电影院观影,提高票房就行。其实在香港,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英语都不会差。不仅英文好,所以一般好莱坞动态都很清楚,直接看英文片就会懂了。

和香港的影人或者专业人士说话,只要提到英语电影名字,一律说英文,基本不加思索,脱口而出。片商为了吸引更多层面的人来看电影,就放开手脚、无所顾忌地起电影名。

其实在电影越发达的国家,译名越不重要,因为英语电影的英文名字早就耳熟能详。在大陆,译名是辨识一部电影的最基本信息,所以弄得很严肃,必须直译,否则很难找出所提及的片子。

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中国内地在年之后,汉语的表达方式摒弃了过去晦涩繁复的特点,逐步走向简单和统一,普通话成为全民的标准语言。反映在英语电影的翻译上:影片名称的译文统一使用普通话,尽量保持源语的异国情调,增加观众对外国文化学习的兴趣。在内地,电影很多时候依然是影响观众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手段,因此过于夸张的译名反而会打消观众的观看欲望。

香港历经了不同于内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使用语言进行思想表达的方式不同。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语言、价值观等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香港人讲话时半英半中,粤语是港人使用频率最高的方言,加上娱乐产业发达,使得香港人乐于休闲,这表现在英文电影的译名上便是:中英结合,粤语频现,善于娱乐,注重卖点。

如《拉阔爱的人》?(PayItForward)、《边个够我姜》(Snatch)?等,(其中“拉阔”是英语“live”的音译,意为“现场”,“够姜”是粤语,意为“有本事,有手段”,是香港黑社会片子的常用词。可见,香港对影片译名的吸引力看得比翻译形式更重要。

翻译方法不同

中国内地的翻译界大都受严复翻译思想的影响,在翻译电影名称时,首先考虑的是“信”,即忠实,然后才考虑“达”与“雅”,所以主要的译文风格依然是忠实保守,多用直译,辅之意译,既尊重源语,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香港人在翻译时更多注重观众的需求,粤语方言体现地方特色,往往一针见血,娱乐性强,多用意译。

翻译家严复

观众对艺术的需求不同

外文电影片名的翻译是一面镜子,几乎反映了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有关的各个层面:知识水平、艺术鉴赏品味、风俗信仰、语言使用习惯等。在港台人看来,内地观众思想相对保守,外语水平欠缺,因此会时常出现他们看来难以接受的、带着浓厚“翻译腔”的译名。相反,在内地人的眼中,港台对外语电影片名的翻译有时太过夸张,自创,违背了翻译学的基本原则。

不过,尽管两地在翻译外语电影片名时存在诸多不同,但也都算遵守了迎合当地观众口味,符合当地文化风俗的原则。港译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翻的“俗”,也有文艺小清新,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雅俗共赏,各有各的好吧。

参考来源:

1,知乎精选:为什么香港台湾对好莱坞电影译名那么俗气?









































白斑病
谁看好了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ys/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