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现在哪里就诊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562/

一、本周要点

李迅雷(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知易行难

从国外及我国香港、台湾的放开案例看,从放开到疫情步入低谷,最快也需要三个月时间,这意味着年的第一季度,我国的GDP增速可能又将面临下行压力,因为面对疫情管控放松的环境下,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IMF和世界银行的预测则偏谨慎,大致在4.5%左右,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年以后,即便政府部门采取了大规模的逆周期刺激政策,GDP增速仍一路下行。可见,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偏重于一般资本的投入而非技术进步。回顾年和年,政治局会议曾分别提出“六稳”和“六保”,其中第一稳或第一保均为就业。事实上,在疫情前的年,欧美经济均已步入疲弱态势,这一轮借着防疫的刺激政策结束之后,势必会重回低增长状态。近年来扩消费政策累加起来并不少,但1-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为负,为何政策效应不理想?可能是因为历年来政策触及的多是容易操作的领域,但不易操作的大多是深层次的难题,或者政策执行意愿不强的领域。例如,消费与居民的收入及保障水平的相关度较高,如果能显著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则消费增速将会显著上行。政府部门通常在对投资过程的参与度高,而对消费过程的参与度低,故“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实际上隐含政府需要转变职能,难度不小。年11月份我国的CPI只有1.6%,可谓低通胀,而同是制造业大国的韩国,全年CPI高达5.1%,说明我国存在明显的需求不足问题。如果货币超发程度、供需缺口和外部输入性通胀这三个宏观因素来考量年会否出现高通胀的局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年的经济复苏力度不大,则中国可能面临的是通缩压力而非通胀。那么,从改善或提高流动性的角度去提振信心、扭转预期转弱的势头、实现宽信用的目标,是否可以成为一种手段呢?例如,商品(包括服务消费)的流动性,可以通过向居民部门投放消费券来提升,如果按消费券的三倍乘数来计算,投放1.5万亿元的消费券就可以产生4.5万亿元的消费增量,从而让社零增长10%。同时,今年1-11月份,居民存款却比去年同期多增加4.7万亿元,即不太敢消费和购房了,表明商品流、资产流和货币流均出现萎缩的趋势。年,能否让富人活跃起来,扩大消费、增加支出,能否让民营企业动起来,扩大投资、增加就业,这是关键所在。根据-年数据拟合得到的经验规律,名义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预计下降1.57个百分点。通过税制改革,是推进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手段,但税制改革同样存在说易行难的问题。一是要提质增效,如果能够让万亿元的国企总资产的回报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对应增加3万亿元收益,基本可以弥补土地财政消减带来的收入缺口。二是参考国际经验提高国企分红比例,新加坡、香港、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国企分红比例基本上在50%以上,甚至超过70%,相比之下我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要推进国企改革,提升国有股权的估值水平和流动性。年,如何花好钱比以往更重要。首先,应对需求收缩,核心要解决消费收缩问题,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放在优先位置”。希望年在基建投资方面要审慎,因为一方面基建投资的回报率越来越低,符合经济学原理;另一方面地方债务压力已经过大。如此看来,与其在基建投资方面大量花钱,还不如直接改善房地产的投资环境,创造需求,因为房地产投资还与制造业投资紧密相关,年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落概率较大。建议加大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以增加对居民部门的消费和中小微企业的补助。房地产供需结构问题将是年及今后的灰犀牛,过去中国经济高增长得益于房地产,今后则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阻力。这次高层再次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住房市场的改革势在必行,同时也需要在财政支出增加投入,如在住房公积金、公租房等方面予以制度优化和补贴。

黄文涛(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十大宏观交易机会

展望年,宏观层面有哪些潜在改善和交易机会?一、我国经济进入经典的美林时钟复苏周期,权益资产表现将占优。受益品种:A股。推荐时点:上半年。二、防疫、地产政策加快调整,消费反弹潜力大。受益品种:大消费板块。推荐时点:贯穿全年。三、大宗商品回落,PPI下行,中游制造业利润结构显著改善,年设备制造业、汽车、电气机械、计算机电子等行业利润占比提升。受益品种: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机械等。推荐时点:二季度。四、举国体制下长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ls/1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