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港三周年之问为什么命运总是眷顾海南
本文共约字,阅读约需17分钟。 上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向中外媒体介绍了海南自贸港三年的成绩。 3年来,海南获得了一项项能带来超级红利的政策,海南自身也在努力将其落实并转化为发展动能,推动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取得了一项项阶段性的重要成果。 3年来,人们常常在问,为什么是海南?为什么又是海南?为什么命运总是眷顾海南?
这是因为,海南的地理位置、发展历史,以及国际竞争态势决定了,命运会常常眷顾海南。但海南决不能再错过自贸港的机遇,再次挥霍掉这让兄弟省份可望而不可求的历史机遇。 01 三起三落的海南往事 海南,南海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历史的波涛在海岸边拍打了亿万年。卓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海南的发展本应一骑绝尘。而事实上,直到启动自贸区(港)建设之前,海南的发展都谈不上令人满意。 改革开放后,中央曾一次次将难得的战略机遇赋予海南,海南却一次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历数改革开放后海南所错失的的战略机遇,共有三次。 第一次是年的《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中央作出了开发建设海南岛的一系列重要部署,这是海南实际上的对外开放之始,海南成为“不是特区的特区”。然而,一场轰动全国的“海南走私汽车事件”,让海南首次开放的努力功亏一篑。 第二次是年海南建设办经济特区。作为继深圳、厦门、珠海、汕头之后的第五个特区,作为全国面积最广的经济特区,海南被寄予了热切期望。 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用罕有的长篇幅来论述海南的改革开放使命,提出要在“海南岛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建立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积累经验”,“实行比现有经济特区更加优惠的政策”,“逐步建立起更加开放的外向型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后,我国只有两次省级行政区域分立,一次是年的海南,另一次是年的重庆。相形之下,年重庆直辖时,年和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只字未提“重庆”。可想而知,海南建省时被寄予了多么高期望。 然而,年-年的一场国内没有先例的炒房热潮,让朝气蓬勃的海南再次误入歧途。随之而来的房地产崩盘,让海南陷入了整整十年的经济低谷。 第三次是年的国际旅游岛。海南本可借助经济特区优势,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热带现代农业等产业在改革开放中走在前列。然而,海南却再次陷入炒房热潮中。到年,海南的房地产依赖度达到历史高点的50.8%,约是第二名省份的三倍!海南甚至被嘲笑为“国际房地产岛”。虽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海南的房地产一业独兴,挤压了多数产业的发展空间,让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方向走偏了,却是不争的事实。 回望历史,没有横向比较就难以得出真相。让我们将海南与同是改革开放先行区的深圳和浦东进行比较。 年设立的深圳特区和年设立的浦东新区,都是我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样板。深圳GDP从年的2.7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37年名义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27.6%;浦东GDP从年的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25年增长了95.6倍,年均增长20.0%;而海南的GDP则从年的77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29年只名义增长58倍,年均增长仅15.0%。 虽然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多数地区而言,海南的发展速度已非常快;但与国内发达地区比起来,依然有些慢。 海南与深圳、浦东的增速差距看似有限,数十年累积下来,已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年深圳的GDP为海南的1.5倍,到年已增加到5.0倍;年浦东的GDP只有海南的54.9%,到年已是海南的2.2倍。 虽然海南已三次错失良机,但年中央从战略全局出发,再次赋予海南新的战略机遇:全国唯一的自贸港。这让海南时隔32年后再次站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甚至比年海南建省办特区的位置更为前沿。 于是,海南迎来了一拨拨令兄弟省份羡慕不已的“政策及时雨”。这是自贸港政策带给海南的超级红利。人们在欣喜之余,不由得感叹,为什么命运总是眷顾海南? 02 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海南的位置示意图 首先,海南的交通位置很好,是天然的海空交通物流枢纽。 如果把全世界比作一个电扇转盘,中国是转盘扇叶中的一页,那么东南亚、东亚、南亚、中东、非洲、欧洲、澳洲和南北美洲就分别是其他各个扇叶,而海南就是转盘的轴点。从海上,我国要航海前往除东亚和北美以外的其他各地区,几乎都要经过海南,因而海南可以成为我国的海上交通物流枢纽;从空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在海南4小时飞行圈内,中东、中亚、澳洲、东欧、东非也在海南8小时飞行圈内,海南可以成为我国连接亚洲、非洲、澳洲、南美洲的空中交通物流枢纽。 其次,海南有着很好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地缘优势。 如上所述,海南处于连接中国内地和其他各国的连接轴点上,是中国内地沟通海外的最好桥梁之一。 海南向北倚靠中国内地广阔的腹地,通过海陆空交通与内地紧密连为一体。以此为依托,从海上来说,海南可以掌控整个南海,进而居中掌控几个具有全球性战略价值的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将亚欧、亚澳海运命脉牢牢把握在手中。海南,就是中国掌控南海的最佳堡垒和中国力量南下与西上的前出基地。 为什么南海动不动成为国际新闻焦点,就是这个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海南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 从空中来说,海南处于全球的航空枢纽位置。 以RCEP为例。打开RCEP地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海南岛恰好处于RCEP的枢纽位置。 海南岛在RCEP的位置示意图,出自《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指南》 以海南为基地,内地向东、向南、向西,与东亚、东盟、澳洲,都可通过航空便捷地连接。作为中国的南部门户,东亚、东南亚各国都在海南4小时飞行圈内,澳洲也在海南8小时飞行圈内。海南地理位置的关键性,不言而喻。 从对外开放的角度来说,海南作为国内最为开放的区域,各项政策最为优惠,可以借此成为连接内地与海外的桥梁。一方面,国内资本与货物可从海南出海;另一方面,海南也可成为海外到中国投资与贸易的桥头堡。因此,海南将有望成为全球投资与贸易的枢纽地区之一。 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海南者得南海,得南海者得亚太,得亚太者得天下。有这么好的位置,是海南屡屡备受眷顾的重要原因。 03 历史不容海南沉寂 海南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自清末以来的历代先贤都有论述,并提出要着力发展海南。 清末有名臣张之洞曾倡议“海南建省”,称“琼州开发之事,我们可以做,只要把海防和开发两件大事办好,海南日后建省终会是有希望的”。 民国时,孙中山同样倡议“海南建省”,认为海南建省具有巩固国防、开发富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文化等诸多益处。他还提出开放洋浦港,发展工业和航舶业,并在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全面开发海南,把海南迅速地发展起来。 解放初期,由于国际形势的原因,海南是国防前线,难以成为重点开发地区。不过,相对于解放前,海南的发展却是日新月异,成就显著。但相对于内地,海南的发展比较滞后。 作为国防前哨,在建省办特区之前,对海南岛的经济投资很有限,经济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能源、交通、通讯、工业等基础设施薄弱。年,海南GDP仅为17.45亿元。 改开以后,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向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海南获得的政策与投资渐渐多起来,一步步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试点和前沿地区。 年2月24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于是,海南发展开始加速,GDP从年的77亿元增长到年的亿元,29年名义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15.0%,增速远超世界上其他各国和地区。海南的历史欠账也迅速得到弥补。 由于曾有过20年赶上我国台湾省的设想,我们就以台湾为参照来看海南的发展速度。 年,海南的GDP只有57.3亿元,约相当于台湾的1/67;年,海南建省20周年,GDP为.2亿元,约相当于台湾GDP的1/19。到年,海南的GDP.5亿元,约相当于台湾的1/9。 显然,这29年里海南发展速度远快于台湾。但如果海南没有一次次错失发展良机,发展速度应该会更快,与台湾的差距也会更小。 所以,台湾省并非不可超越的。 台湾省过去发展得比海南好,离不开以下优势:一是当年国民党败逃台湾,带去了几乎半个中国的财力与人力资源;二是台湾省是冷战中对抗新中国的前沿,得到了美国的扶持,获得了在国际产业链的重要位置;三是台湾省的地理位置相对于海南要优越一些,台湾就在国际主航道上,发展海运业更有地理优势;四是日本侵略者在台湾省有所建设,台湾的经济基础比海南要好。 然而,海南相对于台湾省也有诸多优势。一是中央对海南的鼎力支持;二是内地经济对海南经济的带动更有力,内地的发展这些年也比台湾好;三是海南的资源禀赋比台湾好。 因此,历史不容海南沉寂。发展好海南,追回因一次次错失良机而失去的发展速度,赶上甚至超过台湾省,让这份历史情节转化为现实的成绩,是每一代海南人都必须牢记的历史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04 资源禀赋优越 海南自然资源丰富,这是公认的。 明朝著名经济学家丘濬在其名篇《南溟奇甸赋》中就指出,海南气候温暖,物产繁盛,资源丰富。 孙中山同样认为海南资源禀赋丰厚,“四面滨海,海物甚丰”,粮食、木材、矿产、糖产、槟榔等物产丰富,颇具发展潜力。 海南是全国面积最广的“热带宝地”,占全国热带土地面积的42.5%,光、热、水条件优越,农田终年可种植,一年三熟,热带作物丰富而多产。 海南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多种,陆生脊椎动物有种;有“天然药库”之称,可入药的动植物多种。 海南海洋渔场广、种类多、生长快和渔汛期长,有记录的鱼类多种,是发展热带海洋渔业的理想之地。 海南的矿产资源较多,达到工业储量的矿产70种,储量位于全国前列的有石油、天然气、玻璃用砂、钛铁砂矿、锆英砂矿、宝石、富铁矿、铝土矿、花岗岩、海盐等。 海南旅游资源尤为丰富而有特色。海岸带景观分布在千米的海岸线上,沙岸占五六成。国际旅游者喜爱的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这5个要素,海南沿岸均兼而有之。环海南岛有余个岛屿,三沙有岛多座,颇具旅游价值。海南的山岳最具特色的是热带原始森林,都是旅游好去处。海南还有河流、瀑布、水库等,瀑布林立,滩潭相间,水光山色,蜿蜒有致,是旅游观景的好地方。海南还有火山、溶洞、温泉,等等,都令人向往。 天赐宝岛,是对海南最好的概括。 所以,选择海南也有基于海南资源禀赋的考量。因为,自然资源可转为经济实力,生态环境可化为发展优势,矿产可变身资产,风景可招来商机。优越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只要海南踏踏实实发展实体经济,崛起的可能性就比内陆省份要高。 05 海南仍是沿海塌陷带 纵然有这么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又被寄予了这么高的期望,但海南的发展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在我国,沿海地带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造就了沿海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经济奇迹。我国最发达的省份京、沪、津、粤、苏、鲁、浙、闽,以及港、澳、台,无不位于沿海地区。 然而,当我们打开中国经济地图,却发现在沿海最南端,一连串发达省份的末尾,紧挨着我国内地最发达省份广东,居然有一个不怎么发达的省——海南。 年,海南人均GDP不到江苏的一半,只有浙江的53%、福建的59%和广东的60%。更不用说GDP总量,海南只有广东的1/20、江苏的1/19、山东的1/16和浙江的1/12。 以至于有人将海南等少数省份,称为“沿海塌陷带”。 但是,海南地理位置又是这样的好,资源也是如此的丰富,又肩负着历史的殷切期望,还多次获得很多兄弟省份羡慕不已的历史机遇。海南实在不应该是“沿海塌陷带”。 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均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而“不患寡而患不均”又是我们民族较多的传统意识。所以,解决区域均衡发展问题是我国的重要课题。 均衡发展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战略,其中之一就是要解决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这种均衡的发展战略,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而且还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 所以,无论从全国战略层面,从国际竞争角度,还是从海南经济发展与民生的考量,都不容海南一直是“沿海塌陷带”。 06 国际竞争不容海南自误 年3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备忘录,宣布对总值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这一举措,宣告中美 的开始。 年4月13日,酝酿已久的海南自由贸易区(港)获得批准,成为应对中美 的有力举措,也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行的毅然决然。 由此,海南更广泛而深入地参加了国际竞争,成为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而实际上,年代以来,海南就一直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部分,或者说,海南省与生俱来就肩负着改革开放的使命。 这可以从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看出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有8年提到了“海南”,每次提到“海南”,都与改革开放有关。这一共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建省之前的年,海南成为“准经济特区”。政府工作报告称,要在海南“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特殊政策”,享受计划单列待遇,实施“进一步开放”。 第二个阶段是建省办特区后的-年,“海南”共有4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了罕有的长篇幅来论述海南的改革开放使命;随后的3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无不是与开放有关。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善……海南……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年是“批准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洋浦经济开发区”,年是“加快……海南……的开放开发”。 第三个阶段年-年,海南因为自贸港建设而连续三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年“海南自贸试验区启动建设”被列为上年度改革开放取得的新突破;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等重大举措陆续推出”也被列为上年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成绩。海南也顺利的从“自贸区时期”推进到了“自贸港时期”,成为全国唯一的自由贸易港,并再次成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当前,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但又在竞争中相互合作。而且,未来的国际竞争将日益激烈、国际合作也将不断深化。 因地理位置缘故,海南经济适宜偏重于外向型,以便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获得更多的发展动能。海南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和南海前出基地,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作为RCEP的交通物流枢纽,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可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以,海南绝对不可以自误,因为海南肩负着重要的国际竞争使命。 幸而,海南已渐渐意识到了肩上的重担与使命,海南的自贸港建设也有了初步的成绩。在今天召开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列举出的一项项成绩令人振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虽然海南自贸港的前景光明,但依然征途漫漫,海南绝不可以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可以止步不前。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海南人,好好加油努力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aiwanzx.com/twjj/17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激荡四十年改革开放40年40张中国经济名
- 下一篇文章: 中国的位置和范围行政区划